理论教育 主动与被动:语法范畴的意义差别

主动与被动:语法范畴的意义差别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动和被动属于语法范畴,称为语态。主动和被动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同一个事实,其意义差别表现在:主动叙述强调的是动作,被动强调的是动作完成了以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相比之下,英语常用被动句,汉语常用主动句。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句,少用结构被动句。⑤当不便使用被动句时,汉语可采用其他句式来表达被动含义。汉语要表达同样的语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及其他句式。

主动与被动:语法范畴的意义差别

主动和被动属于语法范畴,称为语态。主动和被动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同一个事实,其意义差别表现在:主动叙述强调的是动作,被动强调的是动作完成了以后所呈现出来的结果。相比之下,英语常用被动句,汉语常用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指可借助形态变化,即用动词的被动语态从结构上标示出来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指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用主动的形式表达被动的含义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句,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句。

英语常用被动句,主要原因如下:

1.施事的原因

(1)施事未知或难以言明。

(2)施事从上、下、中可以不言自明。

(3)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受事需要强调。

(4)由于特殊原因而不需指明施事。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保持末端中心和末端总量(end weight),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

(3)修辞的考虑(不主张多用,但适当使用可使表达灵活多变,避免句型单调,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3.文体的需要(科技、新闻、公文、论述等信息类的文体)

(1)英语主要采用结构被动句(be+done),因为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很多,所以英语被动句的形式也很多。

①限定动词多种时态的被动式:非限定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被动式;

②非人称被动式(e.g.it’s said…ect.);(www.daowen.com)

③双重否定被动式(e,g,The news is expected to be announced tomorrow.)。

当然,英语中也有一些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的意义被动句,但很少。

(2)按汉语的习惯,如果无须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而用意义被动式。

汉语常用意义被动句(主动形式),少用结构被动句(“被、叫、让、给、受、挨、由、为”等构成)。原因如下:

①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a.意义方面:主要表达“不如意、不顺心、遭受”的含义。

b形式方面:“被”字后面一般要有宾语,表示施事者。

②受事主语的使用引起大量“当然被动句”。汉语自古以来的习惯表达法是“受事+动词”,其被动含义是由交际者的语感而共同认知的。

③在不需要或不能说出施事者时,汉语可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④当施事者难以指名,汉语还可以采用泛称(有人、人们、大家等)做主语以保持主动形式。

⑤当不便使用被动句时,汉语可采用其他句式来表达被动含义。

英语使用被动式,常常是为了表示某种客观、间接和非人称的语气,以迎合某些表达的需要。汉语要表达同样的语气,往往不用被动式,而用无主句、主语省略句、主语泛称句及其他句式。

总之,英语常用被动式,汉语常用主动式。在英汉互译时,句式的转换便成了一种常见的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