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原则在语言讲授上,完全脱离英美等内圈国家的英语变体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因为本族语仍是英语使用者所享有的共核,是保证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多数英语教师是在英美等内圈国家“英语是权威”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一旦脱离原有体系,他们会失去安全感。在国际交流中,我国英语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讲解传统节日、习俗、经典名著等中国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跨文化视角下的研究

(一)教学原则

在语言讲授上,完全脱离英美等内圈国家的英语变体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因为本族语仍是英语使用者所享有的共核,是保证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多数英语教师是在英美等内圈国家“英语是权威”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一旦脱离原有体系,他们会失去安全感。因此,课堂教学中仍需要以英语本族语作为示范,使学生的语言形式和语音不至于偏离太远,影响可理解性。同时,可参考英语通用语最新研究成果,结合Jenkins(2007)和Seidlhofer(1999)等学者建立的关于英语通用语的语料库,重点讲解影响理解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核心特征,鼓励学生流畅连贯地表达。除此之外,教师可把网络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视频、TED或者慕课内容等资源,让学生接触到其他不同口音的英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际的国际交流中不存在头脑中臆想的“理想环境”,即每个英语使用者的英语都很“地道”。每个交际者或多或少都带有本国或本地区语音特点,这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英语使用情况。教师让学生接触不同口音英语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口音英语的听力困难点,使学生注意到这些语音特征的存在,扩展其语音范畴

文化教学方面,课堂上可以利用故事、电影、歌曲等不同的媒介形式。这些资源不仅要包括英美文化,还应包括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以向学生传达文化的多元性。可通过发现、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认知、反思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要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授。在国际交流中,我国英语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讲解传统节日、习俗、经典名著等中国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语用教学方面,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双语或者多语者身份,以及此身份带来的语言转换的优势。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交际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文秋芳,2016)。在该过程中,教师显性地将重复、澄清、自我修复、释义等策略教授于学生(张伶俐、江卫红,2015),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交际对象在线生成语用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显性教学能高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语用信息认知,但是不利于技能的培养(王永亮、李思涵,2014)。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语境,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例如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英语通用语语境,或者学校安排外教、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创造出真实的国际交流环境。(www.daowen.com)

(二)学生意识

课堂中语言、文化及语用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交互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极为重要,只有英语学习者转变观念态度,课堂教学中英语通用语的内容才容易被接受,因此,学生自身应积极树立英语通用语的语用意识。我国一直以英语本族语为学习范本,很有可能导致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本族语变体,如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等的盲目崇拜,而对其他英语变体存在偏见,认为这些是有口音的不地道的英语。听话者的态度对语言的可理解性有较大影响,并且会影响其语用能力(张伶俐、汪卫红,2015;冉永平、杨青,2015),因此,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渗透英语通用语语用意识,让学生明白很多英语交际发生在非本族语者之间,学习的目标不应再是达到本族语者水平,而是以成功交流、传达意义为主要目的。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他们是双语使用者,在语言转换、语用策略方面有其自身优势;并且非本族语者已成为英语使用主体,他们是语言的贡献者,在创造改变着英语的发展形态,不应矮化非本族语者所使用的英语。此外,由于国际交流中多数英语使用者为非本族语者,其英语必然具有本国语言及文化特征,因此学生要建立尊重和包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意识,树立平等和谐的世界公民意识(武继红,2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