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给英语带来的另一结果就是英语的本土化。本土化过程其实是一个再生过程,是英语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英语在世界的传播已经表明:它每到一处,总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以一种新的形式扎下根来。语言史的研究也表明:当两个社会一旦被高山或河流所阻隔,它们就开始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那么,两个国家相隔千山万水,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相同的语言就毫不奇怪了。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二语型或外语型英语当中,还同样表现在本族语者的语言当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英语也有所不同。众所周知,美国英语就有南方英语和北方英语之分。英国的情况更为复杂,仅伦敦地区就有许多英语方言。此外,使用者的社会阶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都是导致语言变化的因素。
有些人会发出质问:英语本土化到底有什么必要?相关学者认为,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统一标准的英语可以增加使用者之间的可理解性,减少交际中因语言差异而导致的困难和障碍。这种愿望无疑是正确的,但语言的变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英语的本土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的变异一直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英语的全球化和本土化不可分割。
语言学家也试图解释这些新英语出现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首先,本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用来表述现实、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而不同社会又拥有不同的现实和文化。英语每到一个地方,它原有的结构在表达现实的时候便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借用本土语言中的一些要素和思维习惯。再者,对于大多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学习者来说,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是像母语使用者那样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而是仅限于特定的情境下如工作、娱乐、科研或出国留学,等等,这就意味着他们对英语的掌握和使用有一定的灵活性。英语成为国际语言正是因为它能被多样文化所丰富。一种共同语言其实是一种多样化的语言,它应该留有余地,接受差异。如果美国英语的标准被强加给所有英语使用者的话,它永远也不会成为“国际通用语”。(www.daowen.com)
其次,语言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历来被政治家和语言学家看作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存在。每一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并极力发展其特色。这种局面的出现表面上是一种语言现象,实际上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意识密不可分。
最后,语言还体现着一个人的认同感。如果你想告诉别人自己来自哪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阶层的话,你可以挥舞自己的国旗,佩戴自己的标志,但最简便的做法是掌握一门具有鲜明特征的语言。你就是你说的话(You are what you speak)。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国籍、身份、职业,甚至是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自己的语言或方言情有独钟。比如说美国人之于美国英语。他们与其说喜爱自己的语言,还不如说通过语言表达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国际交往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英语,这些英语的国别变体在Crystal(2001:134)看来是有利于交际的,他们一方面可以表明会话者的国籍和身份,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相互间的可理解性。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TTB.Koh曾说过:“当我在国外开口说话时,我希望我的同胞很容易就能识别我是新加坡人。”这句话典型地反映出新加坡人对新加坡英语的地区性和民族性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