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丝路古史散论:汉文古籍记载一览

丝路古史散论:汉文古籍记载一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传》将饕餮说成是贪婪的恶人。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此外,这一“饕餮”与前引《左传》所言者显然并非同一,更难说有何血缘关系。至周监二代,文物大备,凡为鼎者,悉以此为饰,遂使《吕氏春秋》独谓周鼎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实启于古也。[10]这似乎是古籍中将饕餮作为纹饰而解释得最为详细的一段文字。于是,有关饕餮诸说的原始记载,大体上将饕餮的含义解释为三类:个人、人类族群、鼎器上的纹饰。

丝路古史散论:汉文古籍记载一览

左传》将饕餮说成是贪婪的恶人。《文公十八年》引大史克之语云: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2]

在此,饕餮被说成是缙云氏之子,是个贪食贪财、纵欲过度、并且缺乏同情心的恶人,故而被舜将其全族流放到穷乡僻壤的边远地区去。若按此说,从严格的意义上看,饕餮只是一个人,即使宽泛一些,也至多将他的族人和后裔一起称作“饕餮”而已。《吕氏春秋》则将饕餮说成强悍和凶残的部族:

[3]滨之东,夷秽之乡,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之居,多无君。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此四方之无君者也,其民麋鹿禽兽,少者使长,长者畏壮,有力者贤,暴傲者尊,日夜相残,无时休息,以尽其类。[4]

这里所言的饕餮被说成是崇尚武力的一个部族,地处“雁门之北”,当在中国北方的徼外,但是究竟在北界外多远,却未见清楚的说明。此外,这一“饕餮”与前引《左传》所言者显然并非同一,更难说有何血缘关系

同样将饕餮说成为族群的,见《神异经》:“西南有人焉,身多毛,上头戴豕,性狠恶,好息,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号之。”[5]同书的另一条记载也称饕餮为某种古怪的人群,且其居地也在西方:“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胁下有翼不能飞,名曰苗民。《书》曰‘窜三苗于三危’。西裔为人饕餮,淫泆无礼,故窜于此。”[6](www.daowen.com)

当然,饕餮之所指,除了是某个人或某个族群之外,还有某个纹饰之意。例如《吕氏春秋》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7]其意是说,周朝人为了警戒世人,不得贪婪,故将以“贪”为特征的饕餮形貌绘制在鼎上。晋代的郭璞认为《山海经》中谈到的狍鸮即是饕餮,其形貌被绘制在夏朝的鼎上:“又北三百五十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郭璞注云:“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8]

宋代吕大临有关癸鼎的释文云:“又,癸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吕氏春秋》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春秋左氏传》:‘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之民谓之饕餮。’古者,铸鼎象物,以知神奸。鼎有此象,盖示饮食之戒。”[9]这是明确地将《吕氏春秋》和《左传》所言之饕餮人与鼎上的纹饰联系起来。同属宋代的《重修宣和博古图》在介绍商朝的象形饕餮鼎时也作类似说法:

按,此鼎款识纯古,仿佛饕餮之形。后人观象立名,故取为号。至周监二代,文物大备,凡为鼎者,悉以此为饰,遂使《吕氏春秋》独谓周鼎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实启于古也。按《春秋·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之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则商之为法,亦基于夏而已,周实继商,故亦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见礼,即礼以示戒者如此。[10]

这似乎是古籍中将饕餮作为纹饰而解释得最为详细的一段文字。按其说,早在夏、商时期,就已见鼎上绘制饕餮纹饰,只是降及周代,其风更盛而已,三代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此外,鼎上所制饕餮纹饰的用意,也被确认为“示戒”。于是,有关饕餮诸说的原始记载,大体上将饕餮的含义解释为三类:个人、人类族群、鼎器上的纹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