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原政局不稳,或者群雄割据之际,中外的和亲便会更趋频繁;特别是当域外存在比较强大的游牧人政权时,中原各派势力更会竞相与之和亲,以借此壮大实力,在争霸战中取胜。在突厥与回纥兴盛于中央欧亚地区的数百年中,中原诸政权与之有过许多次旨在“借助外力”的和亲。当中原统治者处理比较得当之时,尚能利多弊少;若过于急功近利,则难免后患无穷。
唐代第一任君主李渊在创业之际,曾经主动向突厥提出过和亲之议。隋恭帝义宁元年(617)五月,突厥数万骑寇侵李渊的据地太原。李渊势薄,难以抗敌,只得任其来去自由,摆出一副“空城计”的样子。这反而令突厥惊疑不定,以为李渊另有伏着,遂生敬畏之心,连夜撤兵。李渊看出突厥的心理,认为可以利用,便谦卑地修书一封,要求突厥助他逐鹿中原:“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且今日陛下虽失可汗之意,可汗宁忘高祖之恩也?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远,不能深入,见与和通,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24]
在此,李渊虽然仍假借了隋王朝的名义,“邀请”突厥协助他平定中原天下,但是事实上他根本未奉任何隋朝帝君的旨意,所以只能视作是李渊为实现个人政治野心而联结域外武装之举。后来的事实表明,突厥只愿拥戴李渊为帝,而不肯再行尊隋,因为他们相信李渊能够信守诺言,日后给予突厥大量财物,而隋帝则只会在事成之后再对突厥加以征伐。李渊尽管表现出一再逊让的姿态,但最终还是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尊隋主为太上皇,另立代王为帝,实际上接受了突厥的条件。
斡旋于李渊与突厥之间的刘文静向始毕可汗允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25]突厥受此诱惑,欣然同意,于是迅速遣发兵士和马匹前来作此“交易”。李渊毕竟相当了解突厥的秉性,只是有限度地接纳了突厥的军队与马匹,因此没有让突厥人过分肆虐于中原大地。即使如此,李渊为争霸天下而借助域外武装的客观事实却十分明显。
关于李渊与突厥的和亲之事,史文记载并不详细。《旧唐书·宗室传》谓襄武王李琛在隋义宁(617—618年)中曾与太常卿郑元璹一起赍女妓前赴突厥,遗送始毕可汗,以结和亲。《唐会要》卷九十四及《册府元龟》卷九十八所言皆相类似。若据此说,则似乎李渊与突厥始毕可汗之“和亲”只是送去了几个女妓。但是按照当时李渊迫切有求于突厥的大形势来看,他连信末的署名都只敢谦逊地称“启”而非“书”,那么在历来为中外重视的“和亲”一事上,难道竟敢如此草率和敷衍了事?再说,若非李渊郑重其事地和亲,当时国势正盛,“恃功骄倨”的始毕可汗也不可能在武德元年(618年)八月特意为和亲事遣使来报[26]。因此,恐怕是后世史家“为贤者讳”而删去了唐高祖和亲突厥的细节。
唐廷与回纥的和亲,始自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以后。安禄山造反,旋即夺取两京,唐玄宗逃奔蜀地,大唐江山岌岌可危。肃宗在至德元载(756年)七月于灵武继位之后,便欲借助外夷兵力来讨平安史反军,拯救垂危的唐朝政权。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封已故邠王李守礼之子承寀为敦煌王,与将军石定审一起出使回纥。回纥可汗以女嫁给承寀,肃宗则相当优厚地封之为“毗伽公主”,这便是唐王朝与回纥的首次和亲。
在此同时,回纥的葛勒可汗求尚唐公主。肃宗对此事十分重视,于乾元元年(758年)七月即以幼女封为宁国公主,降嫁回纥。启程之日,肃宗亲自送宁国公主到咸阳驿站。宁国公主作为“天子真女”而远嫁外夷,在中原王朝实施和亲政策以来似乎尚属首例,这足以表明唐政权此时是多么的有求于回纥。当然,回纥也未令唐廷失望:可汗在八月即献马五百匹,并令王子骨啜特勤及宰相帝德等骁将率领三千骑兵“助国讨逆”[27]。
葛勒可汗在乾元二年四月去世,宁国公主得以返还中原。去年以媵女身份随同她一起出降的荣王李琬之女,则被回纥号为“小宁国公主”而继续留在回纥,历配英武、英义两位可汗,生二子,直到德宗贞元七年(791年)才去世,在回纥生活达三十余年。
在小宁国公主晚年,回纥的合骨咄禄可汗屡次请求再尚中国的其他公主。德宗由于曾经受辱于可汗,故不欲允婚。宰相李泌则从大局出发,坚持认为应该与之和亲,德宗遂在贞元三年(787年)同意将第八女咸安公主嫁给可汗。回纥在翌年十月派遣宰相以下一千多人的庞大迎亲使团,前来中原迎接公主。回纥如愿以偿,便恭敬地上书,表达其“友善”之意:“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28]可汗所谓的“西戎”,当指吐蕃等部;由此可知,德宗之降嫁咸安公主,虽不若肃宗时期的和亲那样明显地旨在借兵,但是也多少包含了这类意思,要之,这是并不自愿的“睦邻”之举。
咸安公主初嫁天亲可汗,继而从俗,相继嫁其子忠贞可汗、其孙奉诚可汗,乃至由相国而立的怀信可汗。咸安公主死后,回纥又曾多次要求和亲通婚,中原方面则迁延拖宕到长庆元年(821年),以穆宗的第十妹(或谓第四妹、第五妹)为太和公主,降嫁回纥的崇德可汗。三年后,崇德可汗卒,太和公主又相继历昭礼、彰信、廅馺、乌介诸可汗,按照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惯例,公主可能均曾成为他们的“可敦”(妻子)。(www.daowen.com)
唐自肃宗时代起,与回纥频繁和亲通好,最初明显地是旨在借助其强大武装,收复失地,所谓“土地、人众归我,玉帛、子女予回纥”。嗣后的和亲、赏赐,以及大规模的丝马“交易”,也多是迫于无奈,一方面念回纥曾有收复两京的“大功”,另一方面也害怕不能满足其欲望后,导致武力侵扰的严重后果。如果说,早期与回纥的和亲通好利多弊少,或利弊相当,那么后期的和亲就越来越得不偿失了,武宗于会昌二年(842年)在《赐太和公主敕书》中所言之语,便足以揭示这一事实:“姑远嫁绝域二十余年,跋履险难,备罹屯苦。……先朝割爱降婚,义宁家国,谓回鹘必能御侮,安静塞垣,使边人子孙,不见兵革,射猎者不敢西向,畏轩辕之台。今回鹘所为,甚不循理。蕃浑是朕之人,百姓牛羊,亦国家所有,因依汉地,遂致蕃孳。回鹘托以私雠,恣为侵掠。……”[29]与回纥和亲之利,在此荡然无存了。
然而,还有更加等而下之的“和亲”,这即是北朝末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竞相拉拢柔然、突厥,与之通婚,乃至为了争夺“和亲”资格而相互勾心斗角,费尽心机,不惜馈赠大量金钱。当然,其动机十分清楚,即联结强大的突厥,合击自己的政敌,以达到独霸中原天下之目的。
北魏的最后一任君主孝武帝在永熙二年(533年)四月,诏令范阳王元诲的长女琅琊公主降嫁柔然主阿那瓌,但是未及成婚,北魏已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孝武帝本人西奔入关,投靠宇文泰。嗣后,东、西魏两个政权便在与柔然和亲一事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西魏文帝以孝武时的舍人元翌之女为“化政公主”,嫁与阿那瓌的兄弟塔寒,自己则纳阿那瓌的女儿为皇后,同时送给他大量金银丝帛。柔然于是帮助西魏对付东魏,阿那瓌扣留了东魏的使者元整,不久后杀害之;并在元象元年(538年)相继寇掠东魏的幽州、肆州等地,致使柔然与东魏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此时,执掌东魏朝政大权的高欢主张以慰抚之法争取柔然,主动作出友好姿态,双方才在兴和二年(540年)恢复往来。
适逢嫁给西魏文帝的阿那瓌之女病故,东魏便乘机派出使团前赴柔然进行挑拨,谎称其女是被文帝和宇文泰所害;而遣嫁的化政公主,也是疏族假冒。另一方面,则自夸东魏乃是元魏政权的“正统”所在,柔然若与己方结亲,东魏必定遣嫁嫡亲的真公主,并还会发兵帮助柔然,向西魏报仇雪耻。阿那瓌被诱得怦然心动,遂与东魏结好,遣使入朝,为其子庵罗辰请婚。兴和三年(541年)六月,被改封为兰陵郡长公主的常山王元骘之妹乐安公主正式降嫁庵罗辰,仪式隆重,馈赠丰厚。翌年,阿那瓌之孙女邻和公主嫁高欢的第九子长广公高湛(即后来北齐政权的武成帝)。武定四年(546年),则又由孝静帝作主,让高欢纳阿那瓌的爱女为妻。从争夺和亲的结果看来,似乎东魏更为成功,因为史载此后直至东魏结束,柔然对其边境并无侵扰。不过,东魏为这些和亲而付出的经济代价却也很高昂[30]。
高氏的北齐政权和宇文氏的北周政权分别继承自东魏和西魏,而北齐、北周在对外和亲方面的争夺,亦如东、西魏一般,异常激烈,不同者只是其对象由柔然换成了突厥,因为此时突厥已取代柔然,成为蒙古高原上的霸主。
在西魏末的恭帝时期(554—556年),突厥的木杆可汗就曾答应将女儿嫁给当时的无冕帝君宇文泰,但是宇文泰未几去世,故婚事不及操办。待到宇文氏正式建立北周政权,为了与北齐争霸中原,便愈益希望获得突厥的和亲,木杆可汗遂以另一位女儿许给武帝宇文邕。然而,北齐不甘落后,也立即遣使赴突厥求婚,并且允诺更加丰厚的赠礼。突厥为利所诱,便有悔约之意。
北周武帝得知消息,不敢懈怠,马上派遣干练的杨荐、王庆等人出使突厥,一方面责以“道义”,另一方面更啗之以利,费了不少周折,终于使突厥可汗回心转意,与武帝定下婚约,直到天和三年(568年)才最终迎来突厥的阿史那氏皇后。静帝大象元年(579年),北周又以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遣嫁突厥。北周耗费了无数人力财力,争得与突厥的和亲,总算使突厥常常以“盟友”的身份,助它伐齐;至于突厥在伐齐之时对吏民百姓的抄掠蹂躏,则不在他们的关心之列。
中原诸雄相争,往往不惜巨资,乃至卑辞恳求,争与域外强大政权和亲通好,以借助其军队攻击政敌。这类和亲至多有利于统治者个人(有时连这点都难满足),对民众与国家而言,则其弊端显而易见。隋文帝在一份诏书中追述北周、北齐与突厥的和亲状况时所说的一番话,大致上概括了这种“和亲”的弊病:“往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犹复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恶积祸盈,非止今日。”[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