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董仲舒自然美学思想及发展探析

董仲舒自然美学思想及发展探析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物象之美,在于人可以从中感受到某种道德品格之美。董仲舒的自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春秋繁露》的《山水颂》和《执贽》两篇。后半部分写“水”,从自然之水的形态、运动,歌颂人具有的智慧、勇敢、知命、仁德等美好品质。无论是《山川颂》还是《执贽》,其中的自然美学思想在继承先秦比德思想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董仲舒自然美学思想及发展探析

自然物象之美,在于人可以从中感受到某种道德品格之美。自然事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道德品格可以相比附,这就是“比德”。儒家的“比德”思想十分丰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以山水比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是以松柏比德;“温润而泽,仁也”,是以玉比德。

董仲舒的自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春秋繁露》的《山水颂》和《执贽》两篇。

《山水颂》继承了先秦儒家山水比德的思想并做了充分发挥。前半部分写“山”,赞美山的高大雄伟,长久不会崩塌,就像仁人志士一样;赞美山的无私无欲,出产宝贵的物品,供给各种器物,有许多功用却沉默无言,如同君子之德。后半部分写“水”,从自然之水的形态、运动,歌颂人具有的智慧、勇敢、知命、仁德等美好品质。

这篇文章文辞优美、富有气势,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句。先看写“山”的:

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成其大,无亏也。小其上,泰其下,久长安,后世无有去就,俨然独处,惟山之(德)。

意思是:堆积泥土成山,对于万物来说并没有减少;山变高,对于万物没有损伤;山变大,对于万物也没有亏损。山顶狭小,山下阔大,长久稳固安定,很多年也不会改变迁移,庄重威严地矗立在那里,这就是山的德行。

再看写“水”的:

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困于火,而水独胜之,既似武者;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

意思是:奔流进千仞深的山涧而毫无迟疑,好像是勇敢的人;万物都被火所困厄,而水却独能制胜,好像是有威力之人;万物都需要得到水才能生存,失去水就失去生命,就像是有德行的人。(www.daowen.com)

在《执贽》篇中,董仲舒讨论了与人见面时所持礼物的象征意义。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叫“贽”。每一种礼物都既代表用贽之人的品德,又代表用贽之人的职责。具体而言,是把畅、玉、羔、雁分别作为天子、公侯、卿、大夫四个等级的象征物。

天子用畅。畅,就是鬯,一种用郁金草和黑黍酿成的香酒。董仲舒认为畅非常纯粹,毫无渣滓,和圣人纯粹无瑕的品质类似,而且它的芬芳之气可以通达上天,所以天子以畅为贽。

卿用羔。董仲舒认为羔羊有角而不用,这和仁者类似;捉住羔羊时,它也不鸣叫,宰杀它时,它也不号泣,此又与为正义而死的人相似;羔羊吃奶时,一定会跪下来,这和懂得礼的人相似。卿也应该具有仁义礼的美德,所以卿要以羔羊为贽。

大夫用雁。董仲舒认为大雁具有飞成行、止成列的特征,这与长者行进时按照次序先后相随,并且一定会恭敬地排成整齐的行列十分相似,所以大夫要以雁为贽。

公侯用玉。玉和君子之德类似,这是儒家的传统看法。董仲舒吸取了孔子论玉的观点,对玉作了如下论述:

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取之玉也。君子比之玉,玉润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洁也;廉而不杀,是义而不害也;坚而不硻(磨),过(温)而不濡,视之如庸,展之如石,状如石,搔而不可从绕,洁白如素,而不受污,玉类备者,故公侯以为贽。

意思是:玉极其清洁而不遮蔽自己的缺陷,里面有瑕疵污秽,那么一定会在外面表露出来,所以君子不隐蔽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事情就向别人请教,不会做的事情就去学习,这些都是效仿了玉的品德。君子的品德可以和玉相类比,玉润泽而不污秽,这就像是具有“仁”的品德而极其清洁一样;有棱角而不伤人,这就像具有“义”的品德而不伤害人一样;坚硬而不会被磨灭,温润而不柔弱。乍一看上去很平常,仔细观察像石头,可以折断却不可以被弯曲,像没有染色的绢一样洁白而不被污染。玉具有以上各种美德,所以公侯用它作为见面时的礼物。

无论是《山川颂》还是《执贽》,其中的自然美学思想在继承先秦比德思想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一方面,所比的范围扩大了,不只是“比德”,也是“比职”。畅的香气上通于天,天子以畅为贽,可知天子的职责也应上通天道;大雁飞行有法度规矩,大夫以雁为贽,可见大夫的职责也与法度规矩有关。另一方面,等级秩序十分明显。在先秦儒家的比德思想中,用来比德的自然物,不管是山、水还是竹、玉,都没有等级差别,而董仲舒把畅、玉、羔、雁及其所比拟的伦理道德都纳入了汉帝国的等级秩序之中,有了一个从完美到不完美的优劣秩序。畅是最完美最纯粹的礼物,所以天子来用;玉虽然有瑕疵但不遮掩,所以公侯来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