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仁者爱人”,对山川、鸟兽、虫鱼也施以仁爱,赞美山水之性,赋予其人的德行和情感。董仲舒讲“泛爱”,“仁之法在爱人”,仁爱的对象是自己之外的其他人,“泛”是范围尽量广阔深远,极力向外推广仁爱,包括鸟兽虫鱼,世间万物。这是儒家较早的关于“博爱”的说法了。
人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对于自然有施行仁德和正义的责任和义务。董仲舒提出“泛爱群生”,是尊重自然,爱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喜怒来索取或赏罚。尤其是一国之君,恩惠不只是施加于百姓,更要施加于四方和一切生物。《春秋繁露·五行顺逆》篇中说:“恩及鳞虫,则鱼大为,鲸不见,群龙下”,“恩及羽虫,则飞鸟大为,黄鹄出见,凤凰翔”。龙、凤、黄鹄都是吉祥之物,如果人类的恩德能体现在动物身上,那么上天就会出现这些吉祥的征兆。与此相反,如果人类不善待万物,得到的将是祸患和灾害,百姓和圣贤之人将会远离,鸟和鱼类也不繁殖,凤凰也会远飞。(www.daowen.com)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来就离不开山川、草木、田泽,人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其他生命的权利,与天地万物构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董仲舒的“泛爱群生”的核心是“仁”,人与天地合德,发挥“生生不息”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董仲舒将动物放在和人类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一个道德共同体之中来看待,体现了生态思想中“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思维。其实,大自然具有人类无法预知的强大力量,但同时又很“脆弱”,生态平衡一旦遭受破坏,便很难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逆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远远超过自然对人类的依赖,当大自然以它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人类时,人类终将自食其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