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董仲舒思想通解:修学著书与平静晚年

董仲舒思想通解:修学著书与平静晚年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退休之后的董仲舒,又一次回到长安,在家中专心修学著书。就这样,董仲舒度过了一生最为平静的最后十几年时光。公元前104年,董仲舒“年老,以寿终于家”。至于董仲舒墓所在地,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在长安西郊的下马陵,这是起源于唐代的说法。传说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意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董仲舒思想通解:修学著书与平静晚年

退休之后的董仲舒,又一次回到长安,在家中专心修学著书。此外,还给汉王朝做顾问。朝廷如果有关于礼法方面的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家里来咨询,董仲舒总是能给出清晰明确的应对解决办法。就这样,董仲舒度过了一生最为平静的最后十几年时光。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年老,以寿终于家”。至于董仲舒墓所在地,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在长安西郊的下马陵,这是起源于唐代的说法。传说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了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特意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一种是说在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东北侧的策村,这种说法起源于宋代,近年来学术界支持此说法者日益增多。还有一种“和平门城内董墓”说,这种说法起源于明朝,该墓应是在当时崇儒之风盛行的情况下修建的。

正如董仲舒在《士不遇赋》所说:“孰若返身于素业兮,莫随世而轮转。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不如回到做学问的事业上,不要再随着社会形势的起伏而轮转。即便是改变了本性就能获得百利,仍不如端正心意集中到某一有益的事业上来。且不管这是他屡屡碰壁后的无奈,还是郁郁失意时的顿悟,但正是因为其“正心而归一善”,才没有将有限的生命浪费到无谓的事情上去,也才真正地成就了自己,铸就了属于自己的“永恒”。(www.daowen.com)

时间之流转瞬即逝,荣华富贵过眼云烟。不管是主父偃还是公孙弘,当时的风光岂是怀才不遇的董仲舒所能企及的?可是真的是“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生命结束,一切清零,当年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人物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湮没,而董仲舒的思想却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留下了他的“文化基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