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汉平原水资源的市场配置研究及环境保护与利用

江汉平原水资源的市场配置研究及环境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水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定义的效率,是站在全社会、流域和水资源利用生命周期等综合角度来考察的,生命是第一位,用于生活的基本水量的效率非常大。而在水资源市场配置中,往往忽视了更为巨大的环境生态效益,片面追求单位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难以真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效率。因为水资源的市场分配,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江汉平原水资源的市场配置研究及环境保护与利用

江汉平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上游由于水资源的易得性而超量采水,浪费严重,如果节约用水就可以提供潜在的水供给,而节水是一种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下游水严重短缺,对水资源又迫切需求,而工农业经济损失可以提供潜在的资金供给。市场之所以是有效率的就是因为如果同时存在需求和供给,通过交换,供需双方都可以受益。下游地区拿出一部分经济损失和上游潜在的水供给相交换,水短缺和支付上游水价都会促使其提高节水水平,从而总受益增加;而上游收取下游的水价,以此对节水灌溉进行投资,虽然水量减少而产出却可以继续增加,其总收益也增加。

水市场配置机制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卖水者获得了增加盈利的机会,买水者的供水可靠性得到了提高。二是通过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水权交易,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三是这一机制还有一些潜在的效益。第一,这一机制对用水户进行了授权,水资源的再分配和水交易的价格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第二,对用水户持有的水权提供了保障。用水户可以投资于节水工艺来获得收益。第三,这一机制能诱使用户全面考虑水的机会成本,对高效用水产生激励。第四,可交易的水权体制促使用户考虑用水的外在成本,降低了资源贬值的压力。如用水时造成污染可能导致水卖不出去。第五,相对于灌区用水计量收费措施,农户更乐于接受水权交易。四是当农作物价格或水的使用价值发生变化时,这一机制的反应更有弹性。第五,上下游的用水成本增加,上游多用水就意味着丧失潜在收益,即用水要付出机会成本,而下游多用水要付出直接成本,这就为上下游都创造了节水激励。第六,地区总用水量通过市场得到强有力的约束,必然会带动其内部各区域的水资源配置的优化,区域又会拉动基层各部门用水优化这样通过一级一级地“制度效仿”,可以大大加快微观层次上的水价改革。微观上的水价改革和流域水市场相结合,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配置流域水资源,这正是政府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式难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在全流域引入水市场却可以得到较好实现。

然而,过分强调水资源的市场作用,不仅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可能走向它的反面。因为水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水资源市场配置,难以实现水资源公平分配原则。水是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离不开水,因而,水资源分配必须公平。但在水资源配置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受经济利益驱使,水资源就会流向效益最大的地方。这样势必导致缺水区穷人的生存危机。所以,政府应当出面校正水资源市场配置的缺陷,用宏观手段调节和平衡水资源,以此确保水资源分配中公平原则的实现。(www.daowen.com)

第二,水资源市场配置,也难以保证水资源效率至上原则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所定义的效率,是站在全社会、流域和水资源利用生命周期等综合角度来考察的,生命是第一位,用于生活的基本水量的效率非常大。所以,水资源的利用必须首先满足生活(和环境生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水资源应当向高效益产业倾斜。可见,水资源的“效益至上”原则,并非仅指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水资源市场配置中,往往忽视了更为巨大的环境生态效益,片面追求单位水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难以真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效率。

第三,水资源的市场配置,也不足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目的的实现。因为水资源的市场分配,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而“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高的价格既可以导致较低的消费或寻找代用品,也可能导致更多的开发”。这样,在利益驱动下,市场主体因而会加大滥用水资源的程度。可见,市场配置并不会自发地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也就不可能自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