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汉平原水资源现状及研究成果

江汉平原水资源现状及研究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江平原水资源,以可再生资源为主,主要是大气水、降水和过境水。井灌区是三江平原主要灌区,井灌面积占全区实灌面积的61.51%,部分流域井灌面积过度发展,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

三江平原是我国有名的低湿平原,面积10.9×104km2,其中平原区(包括台地)面积6.14×104km2,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江冲积、洪积而成。地势低洼,是黑龙江省水汇聚的地方,且东临太平洋日本海,西面和西南面有高山阻隔(大小兴安岭、老爷岭),大气水与降水颇丰。因此,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地区。

三江平原水资源,以可再生资源为主,主要是大气水、降水和过境水(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资源大部分均为降水和过境水补给而得)。该地区有大小河流190余条,其中主要河流20条,分属黑龙江、松花江及乌苏里江三大水系。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00~600 mm,多年平均径流深124 mm。在地区分布上,山丘区年降水量比平原区高5%~10%,而年径流深超过平原区的1倍以上;山丘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0%,而有50%的径流量产于山区,在季节分配上也很不均匀,7至9月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57%~61%,而同期径流量则占65%~70%。

全区地表水资源135亿m3,地下水储量75.1亿m3,可开采量为49.5亿m3,人均占有水量2 430 m3,耕地公顷均占有水量5 745 m3。三大江常年平均过境水量2 300亿m3,为本区提供丰沛的水源。目前,全区径流和地下水利用率很低,只占到了10%左右,三江平原水质良好,适于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

纵然三江平原是我国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但是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程调蓄能力弱,水资源利用程度低

三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本是我国集中连片最大的沼泽和沼泽化平原,江河发育。经过50多年治水兴垦,开发了300多万hm2的耕地,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种功能都比较滞后。全区水资源工程中的大、中型水库仅有25座,控制流域面积仅占山丘面积的15.2%,兴利库容仅占山丘区河川径流量的13%。水库净调节水量约为10.1亿m3,仅为山地丘陵区河川径流量的15.8%。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约为78.2亿m3,仅为全区水资源总量的27.5%,其中97%为开采地下水。地表水利用程度低,水资源仅为浅层次开发。全区2000年实际灌溉面积97.3万hm2,均为水田,亦仅占耕地面积的27.7%。占种植面积70%以上的旱作物几乎没有灌溉。

2.地下水利用缺乏控制和管理,局部出现超采

种植水稻,以生物措施治理渍害是近期的有效途径,“以稻治涝”效果明显,群众打井种稻积极性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水稻种植迅速发展,在2000年的326.87万hm2播种面积中,水稻达95.33万hm2,占29.2%。但打井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地下水开采没有有效控制和管理措施。地下水总开采量达47亿m3,占可开采量的85%。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出现超采,对本地区的湿地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3.过境水资源量多,但引用少

本地区三大江和大、小兴凯湖等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2 600亿m3,目前只引用了24亿m3,且80%为松花江水,黑龙江水资源几乎没有引用。(www.daowen.com)

4.灌区布局不合理,灌溉效率低,节水灌溉面积小

本区灌溉面积过于集中,尤其是大面积灌溉集中连片,流域缺乏统筹调度和管理且缺少调蓄工程,遇到偏枯年份供水紧张,灌溉临界期严重缺水,灌溉保证率严重降低,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水断流。井灌区是三江平原主要灌区,井灌面积占全区实灌面积的61.51%,部分流域井灌面积过度发展,地下水位下降,局部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如挠力河流域,井灌面积25.6万hm2,占实灌面积的75%,是本地区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河流。该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仅3.8万hm2,绝大多数为渠道灌溉,而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4~0.45,灌溉效率低。加之工程不配套,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而严重。

5.大面积开荒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区域,是许多候鸟的繁殖地,也是35种哺乳动物及1 000余种植物的生长地。2002年1月,三江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块淡水湿地因此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更多关注。三江平原的大面积开垦虽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也使处于平衡状态的原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面积缩小了60%,多种动物灭绝,土地沙化、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使种粮效益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98年大洪水时,由于三江平原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片耕地被冲刷得千沟万壑。湿地面积的缩小导致调蓄洪水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土壤侵蚀加剧、地表水污染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保护湿地,研究湿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6.水质污染情况及危害

三江平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是以煤炭、发电、造纸、化工、制糖等为主的多种工业部门。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废渣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对主要江河已造成了严重污染,并给沿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许多地方由于污染的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渗漏,污灌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直接污染了土壤,也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例如,1994年佳木斯市对6个水源22个井位的地下水进行水质监测,6个水源的高锰酸钾指数超标,超标在50%以上。

7.水旱灾害频繁

三江平原农田基本建设基础差,尤其是水利工程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中低产农田多,产量不高不稳。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和干旱等。本区有易涝耕地206.67万hm2,据统计,自1954—1988年35年中,有18年大面积受涝,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多年平均减产损失约28%。洪灾危害面广,影响时间长,往往“一年受涝,二年成灾”。本区春季雨少风大旱象较为普遍,而岗坡地旱象更为严重,有“十年七春旱”之说。1975—1979年的连续干旱,粮豆单产较正常年减产25%。全区现有易旱耕地140 hm2,占全区现有耕地面积的43%,据分析,1966年佳木斯市水田渴水面积4.3 h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