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洪湖水资源利用现状-江汉平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

洪湖水资源利用现状-江汉平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湖还有独具水乡特色的旅游资源。围网养殖导致的恶果是养殖区湖水逐渐恶化甚至慢慢变臭,进而影响到洪湖的渔业资源,使其严重衰退。洪湖地区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4个方面:工业污染。

洪湖水资源利用现状-江汉平原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

1.水资源利用中的有利条件

洪湖流域地区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地。洪湖在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和旅游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6年11月,洪湖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最重要的238个生态区之一,被誉为“中南之肾”。洪湖水质好,水生动植物众多,素以湖光秀丽、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而著称。

洪湖湖底平坦,水深适度,水温一年中有6个月高于20摄氏度,8个月高于15摄氏度,全年最高月平均水温可超过28摄氏度,最低一般在4摄氏度。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遍布全湖,有野菱、野莲、蒿草、芦苇、蒲草等。植物的形态分属挺水、浮叶、漂浮和沉水植物四大类。大量的水生植物为畜禽鱼提供食料,为农田提供绿肥,以前还为沿湖居民乃至一部分集镇提供烧柴。

洪湖水面辽阔,水草茂盛,鱼虾丰富,是野鸭飞禽等候鸟栖息觅食过冬的理想场所。过去,全年捕猎野鸭、飞雁等候鸟的数量达15万千克左右。后来由于网箱密布以及大量捕猎,候鸟数量急剧减少。近年由于拆除网箱,水环境得到改善,加之禁止捕猎,候鸟数量逐渐恢复。洪湖还有独具水乡特色的旅游资源。从新堤大闸或瞿家湾附近的四湖总干渠乘船,泛舟湖上,便觉人水和谐,其乐无穷。

此外,洪湖底栖动物的种类亦相当丰富,主要有沼螺、田螺萝卜螺和虾类等。

2.湖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1)洪渍灾害频繁

洪湖地区被长江汉江所环绕,洪渍灾害严重,是历史上有名的水灾区。

洪灾的表现形式有3种:长江在左,汉水在右或东荆河堤防溃决成灾;长江自新滩口倒灌及东荆河向本区分注淹没成灾;长湖上游山洪暴发,淹没洪湖两岸农田,造成灾害。

产生渍灾的基本因素有两种:

①雨量大,河湖淤塞

这种情况下湖泊泄水能力不能满足排水需要,致使农田渍涝不能及时排除。河湖淤塞的主要原因是河湖交错,水系复杂,流向混乱,河道迂回曲折,河滩垦殖与拦河设障严重(主要是渔网,每一道拦河渔网,抬高水位1~2 cm,平均每千米就有一道渔网)。

其次,由于长江自新滩口倒灌及东荆河河水分注,抬高了洪湖水位,洪湖附近及本区中部渠道的排水因受尾水顶托而宣泄不畅。

再次,由于长湖的自然调蓄,长湖以上的山地、丘陵地区的径流经常自习家口通过内荆河下泄,使长湖与三湖间内荆河水面长期高于两岸农田,影响农田排水。

②网箱养殖现象愈演愈烈

洪湖素以风光秀丽、水产丰富著称,它一向是我国淡水鱼类的重要产地之一。洪湖里鱼的种类丰富多样,1956年以前有100多种,现存54种,如今估计能在湖中生息的只有34种了。洪湖的养殖渔业发展迅速,沿湖周围的鱼场,养殖场密布,每天都有大量的商品鱼上市,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市场。

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洪湖开始围网养殖,致使洪湖水质从以往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逐渐恶化成Ⅳ类水质标准;特别是2000年以后,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洪湖围网养殖面积迅速扩大,致使水质恶化明显,生物多样性减少。2004年洪湖围网达到高峰,数据显示,至2004年底,洪湖围网养殖面积就已经占湖区面积71%,远远超过了湖泊的承载能力,洪湖开始向着富营养化的趋势演变。(www.daowen.com)

围网养殖导致的恶果是养殖区湖水逐渐恶化甚至慢慢变臭,进而影响到洪湖的渔业资源,使其严重衰退。

与此同时,围网养殖还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渔民在湖中大量围栏养殖,最多的时候有七成水面被网箱圈围,船只在湖中行驶都很困难,网箱养殖的副产物会导致水体污染,如剩余的饵料会发生腐烂,鱼虾粪便及死鱼会导致水体有机污染,并产生恶臭。还有大量的渔民将其生活垃圾也直接排入湖中。同时密布的网箱严重阻碍了水体的自由流动,也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自洁功能,导致了湖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按国家制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只有水质达到了Ⅲ类以上的水体,才适宜水产养殖。由于网箱的底部常年遭受污染,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使湖泊水质难以得到根本好转,在这样的湖泊中是不适宜养殖鱼类的。所以,人们疾呼要拯救洪湖。从2005年开始,拆除了湖中的网箱,逐步恢复了洪湖的本来面目。

(2)污水排放

洪湖周边有两个县市,13个乡镇,共计20万人。江汉平原上的营利性组织以乡镇作坊居多,在洪湖流域周围也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一些这样的小型组织。他们分布的行业分散,规模小,而且大都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因此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污水会直接排入湖泊。此外,流域内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力有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无计划排入都直接造成了洪湖水质呈富营养化的态势明显,水质的整体质量下降。这些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的还含重金属氰化物等有毒污染物。这些水灌溉后,土壤会出现盐化、碱化、酸化,植物也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人们食用吸收了这些污染物的植物或动物,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洪湖地区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4个方面:

工业污染。工业有害物从物理形态上一般统称为废气、废水和废渣(三废)。而废水和废渣直接污染水质,许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三废”,都是生物和人类所不熟悉的,难以降解,且难以忍受。工业废水是水体最主要的污染源,它量大、面广、污染物含量多、成分复杂、危害持久,在水体中不易净化。

交通运输污染。主要指河湖、渠道中航行的各种机动船只排放和倾倒的废油、废渣和生活垃圾。

农业污染。农药造成的污染不可低估,有些农药长效不易分解。长效性农药的共同特点有三个:结构比较稳定,在空气中经酸、碱、氧、紫外线作用后不易分解;脂溶性强,水溶性小;在物体中不容易被酶分解,因而在脂肪体内容易积累。

再就是过多地使用化肥所造成的污染,增施化肥以增补土壤中天然营养物的损失,这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由于化肥过量使用,再加之不注意土壤保持,使氮素(或磷)从耕地上流失,造成对水质的污染。氮、磷流入水中造成水体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氮的流失所产生的另一种危害,即引起水中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如果被人吃了,可变为有害的亚硝酸盐,会减低血液输送氧的能力。

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集镇)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此外,农村部分地区沤泡黄麻也是造成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3)洪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湖流域的江汉平原以农业为主,而农作物的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农药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苯氧羧酸类等。化肥以氮、磷、钾等肥料为主。在使用中,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都在土壤中积累或转入地下水引起水体污染。总的来看,土壤、水体的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等过程,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因此,环湖截污迫在眉睫

汛期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洪湖的水位较低、光照充足,从湖岸到湖心,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依次掩体,形成了13万亩的挺水植物和44万亩的水下大草原,湖中种类繁多的水生植物共92种。洪湖水面辽阔,水草茂盛,鱼虾丰富,且地处全球候鸟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野鸭飞雁等冬候鸟、水稚须浮鸥等夏候鸟的迁徙栖息地、觅食地,湖区南部黑鱼湾至螺山一带每年冬季雁鸭麇集,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重要区域,堪称长江中游华中地区湿地物种“基因库”。除此,洪湖还有天然荷花8万亩,每年产莲子达20万千克。这也成了洪湖支柱一方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

但是,洪湖位于汛期长,洪水频发的长江流域。由于汛期的水位高,时间长,荷叶荷花在洪水期往往损毁殆尽,星星点点的荷叶浮在水面上,随风翻卷,一片凋敝。1.7万亩蒿排也漂浮在湖面上,这些本来生长在岸边的挺水植物,被高涨的洪水连根拔起后,聚成一团,随波逐流。连日高温导致根茎腐烂,所到之处影响水质,其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自然是不计其数。

外来物种的入侵也是汛期洪水给洪湖流域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在汛期,外来物种借助水力,进入洪湖流域,且呈兴盛之势,蓬勃生长,对洪湖的本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4)农业利用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多年来,洪湖地区的灌溉,一直是采用满灌漫灌的落后方法,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也不利,而且对排涝也带来威胁。我们应当在灌溉的观念上来一次彻底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