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荆门地区探明矿种50多种,矿床543处,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达23种。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江汉平原区域经济发展在近十几年并不理想。如何防止企业的边缘化、人才的外流是江汉平原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北省平原区域企业数量及工业产值状况见表1.2。

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1.江汉平原的形成和发展

早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代,由于地壳局部不断下沉,江汉平原所在区域已经是个古湖盆,沉积了巨厚沉积物。随着常年以来,长江、汉水及其支流、湖泊不断冲刷淤积,逐渐形成了江汉平原。平原地处华南地台的下扬子台褶带、鄂湘黔台褶带和江南地轴的交汇处,跨越了长江与汉江,属湖北省境内。整个湖北省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向洞庭湖平原敞开,山地丘陵面积占70%,平原区面积占30%。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属于长江中下游盆地或两湖盆地的一部分。平原区盆地西面由长江三峡谷地与四川盆地相通,东面通过鄂东沿江平原与长江下游平原相连,北面以襄阳盆地与河南省的南阳盆地相接,俗称南襄夹道,自古是南北交通要道。

通常的,江汉平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江汉平原是指由武汉市的北部、荆州市和孝感市的绝大部分区域、荆门市的南部、宜昌市的东部及仙桃市、天门市和潜江市组成的城市群,介于东经111°45′~114°16′,北纬29°26′~31°10′(文献:东经111°30′~116°06′,北纬29°26′~31°10′)之间,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总面积3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约1 3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6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72%,拥有耕地面积1 436.64万亩,养殖水域面积226万亩。按行政区域划分包含了荆州、宜昌、荆门、孝感、武汉五个地市所辖的19个县市区,如图1.1所示。

图1.1 江汉平原县市分布图

广义的江汉平原指以湖北省境内以平原湖区为依托、海拔50米的等高线以内的所有地区。东迄于黄冈市的黄梅县,连接大别山和鄂东南丘陵;西起宜昌市的枝江当阳,靠近鄂西山地;南括荆州市,是一块敞开的凹陷盆地,与洞庭湖平原相连;北至荆门市的钟祥市,连接荆山、大洪山。其范围介于东经111°36′~116°7′,北纬29°26′~31°27′之间,按自然界限划分为4.664万平方千米,按行政区域统计面积为6.475万平方千米,总计由37个县、市、区行政单位组成,是本文调查和研究的范围。

2.江汉平原的自然资源状况

江汉平原地处我国东部腹地,表现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过渡色彩,平原地势低平坦荡,除边缘海拔约50米的平缓岗地和海拔200余米的低丘外,其他区域海拔较低,大部分在海拔35米以下,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地势逐渐降低,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降至海拔5米以下,汉口仅海拔3米。

江汉平原区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独特的地理景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江汉平原的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为主,属细砂、粉砂及黏土。经过常年累积,形成深厚、疏松的土层,土壤肥沃,自然生产力高。平坦的地势,耕地集中连片,适宜耕作,垦殖率高达42%~60%,其中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

江汉平原地处典型的亚热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沛等特点。年均日照时数约2 0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值约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无霜期约240~260天,10℃以上持续期约230~240天,活动积温5 100~5 300℃,年均气温15~17℃。平原区域年均降水量1 100~1 300毫米,气温较高的4至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70%。雨热同季,有益于农业生态的改良和生产潜力的提高。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江汉平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如粮食、棉花、油类作物等,而在平原的边缘,丘岗地坡度平缓,土层较厚,适宜林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此外,江汉平原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武汉、荆州、荆门地区均有大量分布。武汉已发现矿藏38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累计探明储量96 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 829.75万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荆州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卤盐、石油、煤、硫铁矿、铅锌矿重晶石膨润土等。荆门地区探明矿种50多种,矿床543处,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矿产达23种。尤其是非金属矿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等特点。其中,在石油钻探和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用途的累托石储量673万吨,居全国之首。

3.江汉平原的社会经济状况

物产丰富的江汉平原,自古被人们誉为“鱼米之乡”。

江汉平原属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吸引了各方商客,商品经济发达,城镇密布,人口密度大,是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构成了长江中游平原的主体部分,也形成了湖北省的经济中心区域,见表1.1。

表1.1 2010年湖北省江汉平原区域生产总值人均收入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www.daowen.com)

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江汉平原区域经济发展在近十几年并不理想。一方面,江汉平原近十几年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最为缓慢,GDP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最为关注的中部区域,总部设在省内的大型央企有武钢、二汽、长江航运、长江三峡、葛洲坝、武汉邮电等六家,但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欠佳,不但民营经济欠发达,就连这些央企大多也“身在曹营心在汉”,主营业务重心逐渐游离外省。如何防止企业的边缘化、人才的外流是江汉平原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湖北省平原区域企业数量及工业产值状况见表1.2。

表1.2 2010年湖北省企业数量及工业产值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在农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气候条件的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土层深厚、肥沃,其中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适宜各种粮食作物品种的生产,土地利用效率极高。江汉平原区不仅是湖北的“粮仓”,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畜牧业、水产基地。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

平原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这些田地集中分布于河间凹地和平原边缘,其中水稻的播种面积很广,可一年三熟,产量很高,稻米质量精良,粮食商品率较高。江汉平原也一直是全国的12大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平原内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棉区面积也最大,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个别地区高达80%以上,主要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单产较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中国高产优质棉区之一。每到收获季节,江汉平原棉田花絮喷放,雪白皎洁,一望无际,景色喜人。此外,平原区油料作物种类也很多,在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大豆、芝麻、油菜和花生为主。

在水产方面,平原湖区一直是中国著名的水产区,不仅盛产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桂、乌鳢等鱼类也丰富,还盛产虾、蟹、贝类、莲、藕、菱、芦苇和水禽,其中多种为重要出口商品。近些年,随着水利建设、退耕还湖及河湖的综合治理,由过去以天然捕捞为主,转而重视发展人工养殖,平原区水产业的管理也将会更加科学,利于可持续发展

但我们应该看到,江汉平原农业产业化和深加工与山东、河南还有相当的差距,产业化和深加工有待进一步提高。最终,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期获得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增值。

江汉平原近十几年来农林牧渔总产值变化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江汉平原农林牧渔总产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2011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

此外,在资源方面,近几年不断发现的矿产类等资源对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荆州地区。自2009年5月开始,通过聘请国内专家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经过1年多前期勘探,确定了荆州地区地下卤水资源中含有丰富的钾、锂、铷等多种珍稀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储量足以满足发展千亿元级的盐化工产业要求,这对于整个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将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区位、资源及产业基础看,江汉平原作为四大平原之一,地理位置“不东不西”的江汉平原具有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部分产业先导优势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优势,这些都需要良好社会经济环境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