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及仪器简介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及仪器简介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

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及仪器简介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纳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一、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样即可满足监测分析要求。例如,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用紫外荧光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都用直接采样法。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是瞬时浓度或短时间内的平均浓度,能较快地测知结果。常用的采样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真空瓶(管)等。

(一) 注射器采样

常用100 ml注射器采集有机蒸气样品。采样时,先用现场气体抽洗2~3次,然后抽取l00 m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样品存放时间不宜长,一般应当天分析完。

(二) 塑料袋采样

应选择与气样中污染组分既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吸附、不渗漏的塑料袋。常用的有聚四氟乙烯袋、聚乙烯袋及聚酯袋等。为减小对被测组分的吸附,可在袋的内壁衬银、铝等金属膜。采样时,先用二联球打进现场气体冲洗2~3次,再充满气样,夹封进气口,带回尽快分析。

(三) 采气管采样

采气管是两端具有旋塞的管式玻璃容器,其容积为100~500 ml(见图7-4)。采样时,打开两端旋塞,将二联球或抽气泵接在管的一端,迅速抽进比采气管容积大6-10倍的欲采气体,使采气管中原有气体被完全置换出,关上两端旋塞,采气体积即为采气管的容积。

图7-4 采气管

(四) 真空瓶采样

真空瓶是一种用耐压玻璃制成的固定容器,容积为500~1 000 ml(见图7-5)。采样前,先用抽真空装置(图7-6)将采气瓶(瓶外套有安全保护套)内抽至剩余压力达1.33 kPa左右;如瓶内预先装入吸收液,可抽至溶液冒泡为止,关闭旋塞。采样时,打开旋塞,被采空气即充入瓶内,关闭旋塞,则采样体积为真空采气瓶的容积。如果采气瓶内真空度达不到1.33 kPa,实际采样体积应根据剩余压力进行计算。

图7-5 真空采气瓶

图7-6 真空采气瓶的抽真空装置

1.真空采气瓶;2.闭管压力计;3.真空泵

当用闭口压力计测量剩余压力时,现场状况下的采样体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 V——现场状况下的采样体积(L);

V0——真空采气瓶容积(L);

P——大气压力(kPa);

PB——闭管压力计读数(kPa)。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10-6~10-9数量级),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浓缩。富集采样时间一般比较长,测得结果代表采样时段的平均浓度,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这类采样方法有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扩散(或渗透)法及自然沉降法等。

(一) 溶液吸收法

该方法是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及某些气溶胶态污染物质的常用方法。采样时,用抽气装置将欲测空气以一定流量抽入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瓶)。采样结束后,倒出吸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得结果及采样体积计算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按照它们的吸收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气体分子溶解于溶液中的物理作用,如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氯化氢、甲醛;用5%的甲醇吸收有机农药;用l0%乙醇吸收硝基苯等。另一种吸收原理是基于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硫化氢基于中和反应;用四氯汞钾溶液吸收SO2基于络合反应等。理论和实践证明,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溶液的吸收速度比单靠溶解作用的吸收液吸收速度快得多。因此,除采集溶解度非常大的气态物质外,一般都选用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液。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第一、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第二、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测定所需时间的要求;第三、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第四、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购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增大被采气体与吸收液接触面积的有效措施是选用结构适宜的吸收管(瓶)。下面介绍几种常用吸收管(瓶)(图7-7)。

图7-7 气体吸收管(瓶)

1.气泡吸收管

这种吸收管可装5~1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5~2.0 L/min,适用于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对于气溶胶态物质,因不能像气态分子那样快速扩散到气液界面上,故吸收效率差。

2. 冲击式吸收管

这种吸收管有小型(装5~1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3.0 L/min)和大型(装50~10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30 L/min)两种规格,适宜采集气溶胶态物质。因为该吸收管的进气管喷嘴孔径小,距瓶底又很近,当被采气样快速从喷嘴喷出冲向管底时,则气溶胶颗粒因惯性作用冲击到管底被分散,从而易被吸收液吸收。冲击式吸收管不适合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因为气体分子的惯性小,在快速抽气情况下,容易随空气一起跑掉。

3. 多孔筛板吸收管(瓶)

吸收管可装5~1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1~1.0 L/min。吸收瓶有小型(装10~3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5~2.0 L/min)和大型(装50~100 ml吸收液,采样流量30 L/min)两种。气样通过吸收管(瓶)的筛板后,被分散成很小的气泡,且阻留时间长,大大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吸收效果。它们除适合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外,也能采集气溶胶态物质。

(二) 填充柱阻留法

填充柱是用一根长6~10 cm、内径3~5 mm的玻璃管或塑料管,内装颗粒状或纤维状填充剂制成。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附、溶解或化学反应等作用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采样后,通过解吸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释放出来进行测定。根据填充剂阻留作用的原理,可分为吸附型、分配型和反应型三种类型。

1.吸附型填充柱

这种柱的填充剂是颗粒状固体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它们都是多孔性物质,比表面积大,对气体和蒸气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两种表面吸附作用,一种是由于分子间引力引起的物理吸附,吸附力较弱;另一种是由于剩余价键力引起的化学吸附,吸附力较强。极性吸附剂如硅胶等,对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等,对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般说来,吸附能力越强,采样效率越高,但这往往会给解吸带来困难。因此,在选择吸附剂时,既要考虑吸附效率,又要考虑易于解吸。

2. 分配型填充柱

这种填充柱的填充剂是表面涂高沸点有机溶剂(如异十三烷)的惰性多孔颗粒物(如硅藻土),类似于气液色谱柱中的固定相,只是有机溶剂的用量比色谱固定相大。当被采集气样通过填充柱时,在有机溶剂(固定液)中分配系数大的组分保留在填充剂上而被富集。例如,空气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等)和多氯联苯(PCB)多以蒸气或气溶胶态存在,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效率低,但用涂渍5%甘油的硅酸铝载体填充剂采样,采集效率可达90%~100%。

3. 反应型填充柱

这种柱的填充剂是由惰性多孔颗粒物(如石英砂、玻璃微球等)或纤维状物(如滤纸、玻璃棉等)表面涂渍能与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制成。也可以用能和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纯金属(如Au、Ag、Cu等)丝毛或细粒作填充剂。气样通过填充柱时,被测组分在填充剂表面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被阻留。采样后,将反应产物用适宜溶剂洗脱或加热吹气解吸下来进行分析。例如,空气中的微量氨可用装有涂渍硫酸的石英砂填充柱富集。采样后,用水洗脱下来测定之。反应型填充柱采样量和采样速度都比较大,富集物稳定,对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物质都有较高的富集效率。

(三) 滤料阻留法

该方法是将过滤材料(滤纸、滤膜等)放在采样夹上(见图7-8),用抽气装置抽气,则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过滤材料上,称量过滤材料上富集的颗粒物质量,根据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图7-8 颗粒物采样夹

1.底座;2.紧固圈;3.密封圈;4.接座圈;5.支撑网;6.滤膜;7.抽气接口

滤料采集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物基于直接阻截、惯性碰撞、扩散沉降、静电引力和重力沉降等作用。滤料的采集效率除与自身性质有关外,还与采样速度、颗粒物的大小等因素有关。低速采样,以扩散沉降为主,对细小颗粒物的采集效率高;高速采样,以惯性碰撞作用为主,对较大颗粒物的采集效率高。空气中的大小颗粒物是同时并存的,当采样速度一定时,就可能使一部分粒径小的颗粒物采集效率偏低。此外,在采样过程中,还可能发生颗粒物从滤料上弹回或吹走现象,特别是采样速度大的情况下,颗粒大、质量重粒子易发生弹回现象;颗粒小的粒子易穿过滤料被吹走,这些情况都是造成采集效率偏低的原因。

常用的滤料有纤维状滤料,如滤纸、玻璃纤维滤膜、过氯乙烯滤膜等;筛孔状滤料,如微孔滤膜、核孔滤膜、银薄膜等。滤纸的孔隙不规则且较少,适用于金属尘粒的采集。因滤纸吸水性较强,不宜用于重量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玻璃纤维滤膜吸湿性小,耐高温,耐腐蚀,通气阻力小,采集效率高,常用于采集悬浮颗粒物,但其机械强度差,某些元素含量较高。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纤维膜通气阻力小,并可用有机溶剂溶解成透明溶液,便于进行颗粒物分散度及颗粒物中化学组分的分析。微孔滤膜是由硝酸(或醋酸)纤维素制成的多孔性薄膜,孔径细小、均匀,重量轻,金属杂质含量极微,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尤其适用于采集分析金属的气溶胶。核孔滤膜是将聚碳酸酯薄膜覆盖在铀箔上,用中子流轰击,使铀核分裂产生的碎片穿过薄膜形成微孔,再经化学腐蚀处理制成。这种膜薄而光滑,机械强度好,孔径均匀,不亲水,适用于精密的重量分析,但因微孔呈圆柱状,采样效率较微孔滤膜低。银薄膜由微细的银粒烧结制成,具有与微孔滤膜相似的结构,它能耐400℃高温,抗化学腐蚀性强,适用于采集酸、碱气溶胶及含煤焦油、沥青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气样。

(四) 低温冷凝法

空气中某些沸点比较低的气态污染物质,如烯烃类、醛类等,在常温下用固体填充剂等方法富集效果不好,而低温冷凝法可提高采集效率。

低温冷凝采样法是将U形或蛇形采样管插入冷阱(见图7-9)中,当空气流经采样管时,被测组分因冷凝而凝结在采样管底部。如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可将采样管仪器进气口连接,移去冷阱,在常温或加热情况下气化,进入仪器测定。

图7-9 低温冷凝采样

致冷的方法有半导体致冷器法和致冷剂法。常用致冷有冰(0℃)、冰-盐水(-10℃)、干冰-乙醇(-72℃)、干冰(-78.5℃)、液氧(-183℃)、液氮(-196℃)等。

低温冷凝采样法具有效果好、采样量大、利于组分稳定等优点,但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甚至氧也会同时冷凝下来,在气化时,这些组分也会气化,增大了气体总体积,从而降低浓缩效果,甚至干扰测定。为此,应在采样管的进气端装置选择性过滤器(内装过氯酸镁、碱石棉、氯化钙等),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但所用干燥剂和净化剂不能与被测组分发生作用,以免引起被测组分损失。

(五) 静电沉降法

空气样品通过12 000~20 000 V电场时,气体分子电离,所产生的离子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使颗粒带电,并在电场作用下沉降到收集极上,然后将收集极表面的沉降物洗下,供分析用。这种采样方法不能用于易燃、易爆的场合。

(六) 扩散(或渗透)法

该方法用于在个体采样器中,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采样时不需要抽气动力,而是利用被测污染物质分子自身扩散或渗透到达吸收层(吸收剂、吸附剂或反应性材料)被吸附或吸收,又称无动力采样法。这种采样器体积小轻便,可以佩戴在人身上,跟踪人的活动,用作人体接触有害物质量的监测。

(七) 自然积集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物质的自然重力、空气动力和浓差扩散作用采集空气中的被测物质,如自然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氟化物等空气样品的采集。采样不需动力设备,简单易行,且采样时间长,测定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空气污染情况。下面举两个实例。

1. 降尘试样采集

采集空气中降尘的方法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其中,湿法应用更为普遍。

湿法采样是在一定大小的圆筒形玻璃(或塑料、瓷、不锈钢)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置在距地面5~12 m高,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及局部污染源的地方(如空旷的屋顶上),采样口距基础面1~1.5 m,以避免顶面扬尘的影响。我国集尘缸的尺寸为内径15 cm、高30 cm,一般加水100~300 ml(视蒸发量降雨量而定)。为防止冰冻和抑制微生物及藻类的生长,保持缸底湿润,需加入适量乙二醇。采样时间为30±2天,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更换集尘缸,防止水满溢出。各集尘缸采集的样品合并后测定。

干法采样一般使用标准集尘器(见图7-10)。夏季也需加除藻剂。我国干法采样用的集尘缸示于图7-11,在缸底放入塑料圆环,圆环上再放置塑料筛板。(www.daowen.com)

图7-10 标准集尘器

图7-11 干法采样集尘缸

2. 硫酸盐化速率试样的采集

硫酸盐化速率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二氧化铅法和碱片法。二氧化铅采样法是将涂有二氧化铅糊状物的纱布绕贴在素瓷管上,制成二氧化铅采样管,将其放置在采样点上,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等与二氧化铅反应生成硫酸铅。碱片法是将用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置于采样点上,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等与碳酸反应生成硫酸盐而被采集。

(八) 综合采样法

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不是以单一状态存在的,可采用不同采样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采样法,将不同状态的污染物同时采集下来。例如,在滤料采样夹后接上液体吸收管或填充柱采样管,则颗粒物收集在滤料上,而气体污染物收集在吸收管或填充柱中。又如,无机氟化物以气态(HF、SiF4)和颗粒态(NaF、CaF2等)存在,两种状态毒性差别很大,需分别测定,此时可将两层或三层滤料串联起来采集之。第一层用微孔滤膜,采集颗粒态氟化物;第二层用碳酸钠浸渍的滤膜采集气态氟化物。

三、采样仪器

(一) 组成部分

空气污染物监测多采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主要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1. 收集器

收集器是捕集空气中欲测污染物的装置。前面介绍的气体吸收管(瓶)、填充柱、滤料、冷凝采样管等都是收集器,需根据被捕集物质的存在状态、理化性质等选用。

2. 流量计

流量计是测量气体流量的仪器,而流量是计算采气体积的参数。常用的流量计有皂膜流量计、孔口流量计、转子流量计、临界孔稳流器和湿式流量计。

皂膜流量计(图7-12)是一根标有体积刻度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有一支管和装满肥皂水的橡皮球,当挤压橡皮球时,肥皂水液面上升,由支管进来的气体便吹起皂膜,并在玻璃管内缓慢上升,准确记录通过一定体积气体所需时间,即可得知流量。这种流量计常用于校正其他流量计,在很宽的流量范围内,误差皆小于1%。

图7-12 皂膜流量计

孔口流量计(图7-13)有隔板式和毛细管式两种。当气体通过隔板或毛细管小孔时,因阻力而产生压力差;气体流量越大,阻力越大,产生的压力差也越大,由下部的U形管两侧的液柱差可直接读出气体的流量。

转子流量计(图7-14)由一个上粗下细的锥形玻璃管和一个金属制转子组成。当气体由玻璃管下端进入时,由于转子下端的环形孔隙截面积大于转子上端的环形孔隙截面积,所以转子下端气体的流速小于上端的流速,下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使转子上升,直到上、下两端压力差与转子的重量相等时,转子停止不动。气体流量越大,转子升得越高,可直接从转子上沿位置读出流量。当空气湿度大时,需在进气口前连接一个干燥管,否则,转子吸附水分后重量增加,影响测量结果。

图7-13 孔口流量计

1.隔板;2.液柱;3.支架

图7-14 转子流量计

1.锥形玻璃管;2.转子

临界孔是一根长度一定的毛细管,当空气流通过毛细孔时,如果两端维持足够的压力差,则通过小孔的气流就能保持恒定,此时为临界状态流量,其大小取决于毛细管孔径大小。这种流量计使用方便,广泛用于空气采样器和自动监测仪器上控制流量。临界孔可以用注射器针头代替,其前面应加除尘过滤器,防止小孔被堵塞。

3.采样动力

采样动力为抽气装置,要根据所需采样流量、收集器类型及采样点的条件进行选择,并要求其抽气流量稳定、连续运行能力强、噪声小和能满足抽气速度要求。

注射器、连续抽气筒、双连球等手动采样动力适用于采气量小、无市电供给的情况。对于采样时间较长和采样速度要求较大的场合,需要使用电动抽气泵,如薄膜泵、电磁泵、刮板泵及真空泵等。

薄膜泵的工作原理是:用微电机通过偏心轮带动夹持在泵体上的橡皮膜进行抽气。当电机转动时,橡皮膜就不断地上下移动;上移时,空气经过进气活门吸入,出气活门关闭;下移时,进气活门关闭,空气由出气活门排出。薄膜泵是一种轻便的抽气泵,采气流量为0.5~3.0 L/min,广泛用于空气采样器和空气自动分析仪器上。

电磁泵是一种将电磁能量直接转换成被输送流体能量的小型抽气泵,其工作原理是:由于电磁力的作用,使振动杆带动橡皮泵室作往复振动,不断地开启或关闭泵室内的膜瓣,使泵室内造成一定的真空或压力,从而起到抽吸和压送气体的作用,其抽气流量为0.5~1.0 L/min。这种泵不用电机驱动,克服了电机电刷易磨损,线圈发热等缺点,提高了连续运行能力,广泛用于抽气阻力不大的采样器和自动分析仪器上。

刮板泵和真空泵用功率较大的电机驱动,抽气速率大,常作为采集空气中颗粒物的动力。

(二) 专用采样器

将收集器、流量计、抽气泵及气样预处理、流量调节、自动定时控制等部件组装在一起,就构成专用采样装置。有多种型号的商品空气采样器出售,按其用途可分为空气采样器、颗粒物采样器和个体采样器。

1. 空气采样器

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流量为0.5~2.0 L/min,一般可用交、直流两种电源供电,其工作原理如图7-15(携带式)所示。

图7-15 携带式采样器工作原理

1. 吸收管;滤水阱;3. 转子流量计;4. 流量调节阀;5. 抽气泵;6. 稳流器;7. 电动机;8. 电源;9. 定时器

2.颗粒物采样器

颗粒物采样器有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器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采样器。

(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这种采样器按其采气流量大小分为大流量(1.1~1.7 m3/min)和中流量(50~150 L/min)和小流量(10~15 L/min)三种类型。

大流量采样器由滤料采样夹、抽气风机、流量记录仪计时器及控制系统、壳体等组成。滤料夹可安装20×25 cm2的玻璃纤维滤膜,以1.1~1.7 m3/min流量采样8-24小时。当采气量达1 500~2 000 m3时,样品滤膜可用于测定颗粒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组分。

中流量采样器由采样夹、流量计、采样管及采样泵等组成。这种采样器的工作原理与大流量采样器相似,只是采样夹面积和采样流量比大流量采样器小。我国规定采样夹有效直径为80 mm或100 mm。当用有效直径80 mm滤膜采样时,采气流量控制在7.2~9.6 m3/h;用100 mm滤膜采样时,流量控制在11.3~15 m3/h。

(2) 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可吸入颗粒物(PM10)广泛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中,可采用静电捕集法、β射线吸收法或光散射法直接测定PM10浓度。但不论哪种采样器都装有分离粒径大于10 μm颗粒物的装置(称为分尘器或切割器)。分尘器有旋风式、向心式、撞击式等多种。它们又分为二级式和多级式。前者用于采集粒径10 μm以下的颗粒物,后者可分级采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用于测定颗粒物的粒度分布。

二级旋风分尘器的工作原理如图7-16所示。空气以高速度沿180°渐开线进入分尘器的圆筒内,形成旋转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颗粒物甩到筒壁上并继续向下运动,粗颗粒在不断与筒壁撞击中失去前进的能量而落入大颗粒物收集器内,细颗粒随气流沿气体排出管上升,被过滤器的滤膜捕集,从而将粗、细颗粒物分开。

图7-16 旋风分尘器原理示意图

1. 空气出口;2. 滤膜;3. 气体排出管;4. 空气入口;5. 气体导管;6. 圆筒体;7. 旋转气流轨线;8. 大粒子收集器

向心式分尘器的工作原理:当气流从小孔高速喷出时,因所携带的颗粒物大小不同,惯性也不同,颗粒物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各有一定的运动轨线,其中,质量较大的颗粒物运动轨线接近中心轴线,最后进入锥形收集器被底部的滤膜收集;小颗粒物惯性小,离中心轴线较远,偏离锥形收集器入口,随气流进入下一级。第二级的喷嘴直径和锥形收集器的入口孔径变小,二者之间距离缩短,使小一些的颗粒物被收集。第三级的喷嘴直径和锥形收集器的入口孔径又比第二级小,其间距离更短,所收集的颗粒物更细。如此经过多级分离,剩下的极细颗粒物到达最底部,被夹持的滤膜收集。

图7-17 三级向心式分尘器原理

1、3、5. 气流喷孔;2、4、6. 锥形收集器;7、8、9、10. 滤膜

(3) 个体剂量器:主要用于研究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佩戴在人体上可以随人的活动连续地采样,反映人体实际吸入的污染物量。扩散法采样剂量器由外壳、扩散层和收集剂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空气通过剂量器外壳通气孔进入扩散层,则被收集组分分子也随之通过扩散层到达收集剂表面被吸附或吸收。收集剂为吸附剂、化学试剂浸渍的惰性颗粒物质或滤膜,如用吗啡啉浸渍的滤膜可采集大气中的SO2等。渗透法采样剂量器由外壳、渗透膜和收集剂组成。渗透膜为有机合成薄膜,如硅酮膜等;收集剂一般用吸收液或固体吸附剂,装在具有渗透膜的盒内,气体分子通过渗透膜到达收集剂被收集,如空气中的H2S通过二甲基硅酮膜渗透到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而被吸收。

四、采样效率

采样方法或采样器的采样效率是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由于污染物的存在状态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

(一) 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效率的评价方法

1.绝对比较法

精确配制一个已知浓度为c0的标准气体,用所选用的采样方法采集,测定被采集的污染物浓度(c1),其采样效率(K)为:

用这种方法评价采样效率虽然比较理想,但因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气有一定困难,往往在实际应用时受到限制。

2.相对比较法

配制一个恒定的但不要求知道待测污染物准确浓度的气体样品,用2~3个采样管串联起来:采集所配制的样品。采样结束后,分别测定各采样管中污染物的浓度,其采样效率(K)为:

式中,C1 、C 2、C3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个采样管中污染物的实测浓度。

用此法计算采样效率时,要求第二管和第三管的浓度之和与第一管比较是极小的,这样三个管浓度之和就近似于所配制的气体浓度。

(二) 采集颗粒物效率的评价方法

对颗粒物的采集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采集颗粒数效率表示,即所采集到的颗粒物粒数占总颗粒物数的百分数。另一种是质量采样效率,即所采集到的颗粒物质量占颗粒物总质量的百分数。只有全部颗粒物的大小相同时,这两种采样效率在数值上才相等,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而粒径几微米以下的小颗粒物的颗粒数总是占大部分,而按质量计算却只占很小部分,故质量采样效率总是大于颗粒数采样效率。在空气监测中,评价采集颗粒物方法的采样效率多用质量采样效率表示。

评价采集颗粒物方法的效率与评价采集气态和蒸气态物质采样效率的方法有很大不同。一是配制已知颗粒物浓度的气体在技术上比配制气态和蒸气态物质标准气体要复杂得多,而且颗粒物粒度范围很大,很难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存在的气溶胶各种状态。二是滤料采样就像滤筛一样,能漏过第一张滤料的细小颗粒物,也有可能会漏过第二张或第三张滤料,因此用相对比较法评价颗粒物的采样效率就有困难。为此,评价滤纸或滤膜的采样效率一般用另一个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同时采样,或串联在它的后面进行比较得知。

五、采样记录

采样记录与实验室分析测定记录同等重要。不重视采样记录,往往会导致一大批监测数据无法统计而报废。采样记录的内容有: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