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雷诺实验装置中液体流动情况及速度变化关系

雷诺实验装置中液体流动情况及速度变化关系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5.3.1所示为雷诺实验装置。图5.3.1上面实验说明: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有两种不同的运动型态。图5.3.2图5.3.3当实验以相反的程序进行时,则流动从紊流转变成层流。雷诺又在上面的实验设备上量测了沿程水头损失hf与管中断面平均流速v之间的变化关系。DE线与水平轴夹角θ2>45°,约为60°15′~63°26′,即m=1.75~2.0,所以紊流时的沿程水头损失与速度的1.75~2.0次方成比例。

雷诺实验装置中液体流动情况及速度变化关系

人们从实践中早已观察到实际液体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型态。但是,直到1883年英国雷诺(O.Reynolds)才通过实验揭示出这两种不同流动型态的本质。

如图5.3.1所示为雷诺实验装置。上游是一个保持恒定水位的水箱D,由侧壁引出一根进口为喇叭形的平直的玻璃管T,为了量测水头损失,在其上装两根测压管,为了调节管中的流速,在管路的末端装有阀门K,下游设有接水容器C。为了显示水流的运动型态,在上游水箱顶部放一盛红颜色水的容器C1,在其下用针形细管引入到玻璃管的喇叭形进口处,针形管的上端装一阀门P。

试验时先将阀门K微微打开,液体从玻璃管中流出,然后将阀门P打开,红颜色水流入玻璃管T中。这时在玻璃管中有一条平直的红颜色线束,此线并不与周围水体混掺,如图5.3.2 (a)所示。再将阀门K逐渐开大,玻璃管中的流速就逐渐增大,这时就可以看到红颜色的流束开始颤动并弯曲,有波状外形,如图5.3.2 (b)所示。以后流束开始破裂,失去清晰的形状。最后当流速达到一定值时,带红颜色的流束完全破裂,形成许许多多的小漩涡充满整个玻璃管,如图5.3.2 (c)所示。它说明此时流体质点间互相混掺。

图5.3.1

上面实验说明: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有两种不同的运动型态。

(1)当流速较小时,各液层的质点互不混掺,作有条不紊的直线运动,此种流动型态称为层流

(2)当流速较大时,管中形成涡体,各液层质点互相混掺,作杂乱无章的运动,此种流动型态称为紊流。

图5.3.2

图5.3.3(www.daowen.com)

当实验以相反的程序进行时,则流动从紊流转变成层流。但是,由紊流转变为层流时的流速比由层流转变为紊流时的流速小。

雷诺又在上面的实验设备上量测了沿程水头损失hf与管中断面平均流速v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两测压管中的水位差可得到水头损失hf。写1-1断面、2-2断面的能量方程式,以管轴线为基准,得:

即两根测压管中得水位差就是1-1断面和2-2断面间的水头损失。通过容器C量测流量Q,进而可计算管中的断面平均流速v。

假如以lg v为横坐标轴,以lg hf为纵坐标轴,将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5.3.3所示。将液体流动型态转变时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当实验流速由小变大时,变化曲线为ABCDE,层流维持到C点,以后转变为紊流。C点所对应的流速称为上临界流速,记为v′cr。当实验流速由大变小时,变化曲线为EDBA,紊流维持到B点,以后转变为层流。B点所对应的流速称为下临界流速,记为vcr。B、C点之间称为过渡区,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紊流,依实验程序而定。线段AC和DE 都是直线,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

式中 lg k——截距;

m——直线的斜率。

上式的指数形式为:

由实验得到:AB直线与水平轴夹角θ1=45°,即m=1,所以层流时沿程水头损失与速度的一次方成比例。DE线与水平轴夹角θ2>45°,约为60°15′~63°26′,即m=1.75~2.0,所以紊流时的沿程水头损失与速度的1.75~2.0次方成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