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幼儿舞蹈教学建议-幼儿舞蹈

幼儿舞蹈教学建议-幼儿舞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对激发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教育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舞蹈题材的扩展,舞蹈体裁和形式变得多样化,因此,幼儿舞蹈教育应该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先导,使舞蹈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三)强调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幼儿舞蹈教育中,软开度是舞蹈基本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分强调幼儿舞蹈的软度和技能,注重模仿。

幼儿舞蹈教学建议-幼儿舞蹈

儿童处于一个特别的发展时期,心智不够成熟,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舞蹈学习处于初级阶段,但接受力和创造力很强。因此,此时的舞蹈教育要注重方法和手段,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学习舞蹈的兴趣为目的

幼儿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到美。这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在课堂上融入快乐的旋律,锻炼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创作,则会焕发极大的热情。这样不仅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给儿童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能在无形中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开发儿童的艺术潜能。

另外,儿童内心是比较脆弱的,尤其是现在被家长加倍呵护的孩子,自信心很容易受挫。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对激发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激励教育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赞扬、激励为主。儿童的每一个进步都需要肯定、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演变成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巨大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舞蹈时尽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法,让他们体验并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这种前提下,教师的指导才不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收到良好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的表扬与鼓励,会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从而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二)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

现有的幼儿舞蹈以抒情性舞蹈和叙事性舞蹈为主。随着舞蹈题材的扩展,舞蹈体裁和形式变得多样化,因此,幼儿舞蹈教育应该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先导,使舞蹈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民族民间舞蹈反映了群众的生活与风俗、信仰,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和愿望。我国传统民族舞蹈众多,孩子们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也可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民族民间舞蹈时,首先要选好题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例,让孩子们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和舞蹈风格,讲解舞蹈中动律性最强、最具有特点的主题动作,再进行舞蹈学习。比如,蒙古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学习时,要先把动作做到位后再去找感觉。如步法的训练中,膝部屈伸时要保持身体的平稳,让动作流畅自如,同时还必须合理运用呼吸。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茫茫草原中牛羊成群的场景。心里有了想象,表演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观众也才会被感染。

另外,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选择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训练。对低年龄段学生,可以选择天真活泼、童趣浓和节奏感强的舞蹈动作,这种舞蹈队形变化少,动作简单易学,所用时间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选择面广一些,可排练一些稍有动作难度的舞蹈,这种舞蹈队形变化稍多,舞台画面调度多样化,动作稍微复杂,表演时,队形变化既要连贯流畅,又要优美整齐。

(三)强调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www.daowen.com)

幼儿舞蹈教育中,软开度是舞蹈基本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软开度的训练具有苦、累、痛、酸的特点,是很艰苦的一门训练课。儿童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期,骨骼密度小,韧带柔嫩,容易损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儿童的安全,避免强度过大、难度较大的疲劳训练,以免造成学生肌肉损伤、韧带拉伤或脚踝扭伤等。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身体发育和接受能力情况进行训练,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年龄小的孩子,领悟能力差,若过早进行强度大、难度高的软开度训练,他们掌握不当就会使身体受到损伤。低年级学生应以地面组合为主进行训练,如压脚尖、压腿、压胯、抬腿、横竖叉、跪立下腰,以及正确的站姿、坐姿训练。可选择活泼欢快、节奏感强、带有童谣形式的歌曲或音乐,编排一些健康、轻松、愉快的基础训练组合。开始时应从最基础的课程入手,不宜过多地训练技巧。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的基本功训练可适当加大难度,但也不宜过多地练习技巧。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可以逐步摆脱单个动作训练而转换到连串动作的练习,以身韵组合、把杆练习、跳跃组合来进行训练。年龄大一些的孩子的表演能力应更进一步,如对眼睛的要求和脸部表情的要求等。无论如何,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时都要遵循教学规律、教学大纲,训练内容要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突出幼儿舞蹈创造能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中经常是教师在教,儿童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这种教育使孩子的思维也停留在模仿上,无法培养其创造能力。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分强调幼儿舞蹈的软度和技能,注重模仿。现在,对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成为舞蹈教学的重点,因此,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模仿的做法,通过舞蹈教育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儿童的舞蹈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技能型教学,提倡思维型教学。

首先,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儿童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其次,要让孩子回归自然。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的幼儿舞蹈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波涛的起伏、树林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进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再者,要坚持即兴舞蹈训练。即兴是人在无意识中,对客观事物的瞬间感触而产生兴致,从而进入表现的状态。即兴舞蹈就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吟叹,画家的即席挥毫,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是人的本能。例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会舞动全身,这些都是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由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人们能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得到新的发现,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创造潜能。

最后,在编排节目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创造。编舞是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重组,是构建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和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儿童参与思考与创造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儿童的想法可能不同,教师要先对儿童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他们了解教师创作的初衷,理解创作舞蹈的方法。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安排儿童参与创作,在创作中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儿童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有时候,儿童编出来的神态、动作非常新颖,有些动作是老师意想不到的。他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作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