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精美,显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一)中国古代舞蹈(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中期)
舞蹈在原始社会并非一种审美活动,而是原始人类的一种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原始人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原始人宣泄情感、表达愿望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其生存的重要方式。
夏商时代“女乐”的出现是全民性的原始舞蹈步入表演性娱乐舞蹈的一个关键转变。“女乐”是为奴隶主享乐服务的,但它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人们在乐舞方面审美意识的萌芽,显示出舞蹈艺术从原始状态逐步走向文明的必然趋势。同时,舞蹈在原始时期的祭祀功能被进一步强化,祭祀舞蹈得到较大发展。在举行大祭时,由大司乐率领着贵族子弟跳“六代舞”(又称“六大舞”)。
周朝时期,“六大舞”为从黄帝始到周武王止的六代“圣王”的纪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此外,随着“礼崩乐坏”现象的出现,民间舞蹈开始兴盛,《诗经》中多次提到民间舞蹈的兴盛情况。
到汉代,民间俗乐舞取得了合法地位,成为宫廷娱乐的主要内容。首先,“百戏”的综合性质使舞蹈深受影响,形成汉代舞蹈杂技性技巧的特征。其次,由于汉代已经有了类似舞蹈训练班的机构以及较为普遍的“女乐”舞蹈活动,促成了为数可观的舞蹈人才的出现。他们高超的舞艺对提高汉代的舞蹈水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的宫廷乐舞与当时取得合法地位的民间俗乐舞一起,创造了非凡的汉代舞蹈文化。
魏晋南北朝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其间,社会的动荡、民族的迁徙,促使中原乐舞文化与各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长期交流和融合;同时,玄学之风促进了人们精神解放和人格自由发展,使其勃发出旺盛的艺术创造精神。这一切,促进了魏晋南北朝乐舞的变革,奠定了唐代舞蹈的基础。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舞蹈的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空前。统治者利用乐舞歌功颂德是舞蹈高度发展的重要原因。唐代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黄金时代,与其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和艺术上的广采博取密不可分。
宋元是中国舞蹈史上第二个转折时期。宋舞的形式与结构,已同过去的舞蹈有了较大差异,最突出的是歌、舞、念、答的结合,使宋舞具有了叙事性、情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而其叙事性、情节性和综合性又是在一种固定的程式中体现出来。所以,宋舞是在对韵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对本身的赏玩中来表现主观精神境界的,成为中国舞蹈符号体系形成的标志。
明清的戏曲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新形式。在戏曲舞蹈里,舞蹈的传统和精华被保留下来,并在一整套严格的规范下进行表演,其虚拟性和抽象性都非常强。戏曲舞蹈的虚拟表演,使戏曲的舞台时空始终保持着不确定性以及不断变化的灵活性,显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国戏曲舞蹈虽然程式严明,却于谨严中见丰富、于套路中显变化,以有限的舞台时空展示无限的舞台意象,此乃戏曲舞蹈的生命力所在。明代朱载堉的“转之一字,众妙之门”,是对中国古代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总结。(www.daowen.com)
(二)中国近现代舞蹈(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50年代)
清代末期,中国舞蹈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发展着。一方面,传统舞蹈融入戏曲之后,被戏曲吸收、变革而发生着流变;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入侵,欧美的一些艺术也逐渐流入我国,包括外国的社交舞、土风舞等也开始传入我国。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舞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掀起了探求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社会思潮。在这个思潮的影响下,舞蹈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舞蹈在革命斗争中得到了发展,外国舞蹈文化进一步传入中国,出现了专业舞蹈家和舞蹈团体。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了配合土地革命的开展,诞生了一种宣传进步的歌舞形式——苏区歌舞,比较著名的有《当兵就要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等。1942年后,延安群众性舞蹈活动蓬勃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新秧歌运动。典型的秧歌剧有《兄妹开荒》,此剧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了边区生活和大生产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大批文艺工作者活跃在战场一线,成立抗敌演剧队,迎着炮火,用文艺的方式抗敌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新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杰出代表戴爱莲等艺术家为中国舞蹈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中国当代舞蹈(20世纪50年代后期)
当代舞蹈是我国舞蹈家本着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借鉴和吸取各舞蹈流派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形式的舞蹈。从时代背景来看,它是中国人民从革命时期走过来后,抱着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以及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念而产生的。当时的民族民间舞蹈已无法充分表达中国人民的那种自豪和欢喜,于是当代舞产生了。特别是在总政歌舞团创作的一批优秀军队题材的舞蹈的带领下,当代舞以不可阻挡之势发展开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舞蹈、喜爱舞蹈、重视舞蹈。大量当代舞作品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体现着中国当代舞发展的勃勃生机。这些新的当代舞作品,从舞蹈种类上已无法准确将其归入原有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如作品《小溪·江河·大海》《最疼爱我的人去了》《咱爸咱妈》《太阳鸟》。于是,在中国“荷花奖”舞蹈比赛中,第一次提出并确立了“当代舞”(曾建议叫“新舞蹈”)这个名称,这在中国舞蹈分类和发展史上意义重大。
舞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已经发展成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艺术类型。中国民族众多,而且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多数能歌善舞。中国各民族舞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给舞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促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