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官员修身自正,传统文化观点与实践

官员修身自正,传统文化观点与实践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5]因此,古人要求官员在端正“心术”的基础上修养仁义恭敬,衣冠、容貌、言谈、举止,都不可“有倾刻亵慢”,因为这些都是人们所公认的修身立政之本。诚信是官吏事君上、怀下人的重要品质,做官无诚信,则“无以取爱于其君”,“无以取亲于百姓”。古人认为官吏之间、官民之间等上下关系中,“上”的表率与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古代官员以善始善终勉励各级官吏及时退休、让贤与能,以保持晚节。

官员修身自正,传统文化观点与实践

我国传统政治的一大特点是强调人治,认为“为政在人”,国家所有法律制度都要靠人去推行。制度贯彻执行的效果,与官吏的个人品德密切相关。正所谓“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54]因此,古人特别看重执政官吏的个人操守,强调他们的表率作用,要求官员们从各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所谓“亲民之官,得其人则百废兴;不得其人则百弊兴,所谓人存政举,有治人无治法也。”[55]

因此,古人要求官员在端正“心术”的基础上修养仁义恭敬,衣冠、容貌、言谈、举止,都不可“有倾刻亵慢”,因为这些都是人们所公认的修身立政之本。诚信是官吏事君上、怀下人的重要品质,做官无诚信,则“无以取爱于其君”,“无以取亲于百姓”。因此官吏修身“莫善于诚信”。谦逊不骄,被看作是利己利人的美德,《孝经·诸侯章》中有云:“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56]如果统治者身居高位而不骄横,能谦逊待人,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戴,有利于他的统治和仕途。古人认为官吏之间、官民之间等上下关系中,“上”的表率与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7]礼记·大学》提倡好的言行时,要求“上”必须做到“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在制止坏的言行时,则要求“上”必须做到“无诸己而后非诸人”。[58]

怒能败事,为人所共知。因此古人强调为官处事时必须以忍制怒。吕本中认为“忍之一事,众妙之门”。薛瑄在《薛文清公从政录》中提出,为官者“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功”。(www.daowen.com)

由于官职带来的特权和利益,大多数官吏都不愿意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这就使官场充满暮气。作为一种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古代官员以善始善终勉励各级官吏及时退休、让贤与能,以保持晚节。首先,告诫官吏要知足,“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59]要有自知之明。其次,是在强调任重则责重,责重则忧深的基础上,要求官吏不要恋职,把官职看得轻一点,要想到“进退皆有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