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阶段德育方法,朱熹的实践与指导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阶段德育方法,朱熹的实践与指导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是较早提出分阶段教学的德育衔接思想的思想家。朱熹写了妇孺皆知的《童蒙须知》,提倡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童阶段就开始训练,一点一滴地积累。朱熹的德育设计,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相互衔接,由低到高,层层递进。在德育过程中,朱熹主张坚持正面引导,以说服教育为主,“小学书要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阶段德育方法,朱熹的实践与指导

朱熹是较早提出分阶段教学的德育衔接思想的思想家。他主张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对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贡献,也对当今教育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

朱熹写了妇孺皆知的《童蒙须知》,提倡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童阶段就开始训练,一点一滴地积累。朱熹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首先应当“明人伦,讲圣言”,懂得人情世故,但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养成,需要一生一世不断努力。他提出,学校德育应分三个阶段进行:八岁以下为童蒙阶段,道德教育要“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杂细事宜,皆所当知”。[20]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阶段,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21]十五岁以上为大学阶段,主要教授幼时所学的事中之理。(www.daowen.com)

朱熹的德育设计,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小学教以具体实事,并在实际练习中逐步培养其德性。随着他年龄增长进入大学阶段,再教以“致知、穷理”的功夫,讲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以至于完善。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相互衔接,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规范都非常明确、详细,有利于在生活中一一落实。在德育过程中,朱熹主张坚持正面引导,以说服教育为主,“小学书要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22]要通过说服教育,让学生明白事理,自觉行动,而不是别人强迫他们遵循某些道德规范。“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