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积善成德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积善成德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强调“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就是指在修身中,坚持行善积德。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强调“积善”,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行善积德,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做好事,这对于个人修身乃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无疑有其积极意义。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积善成德的本质要求。

积善成德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道德教育,归根到底是道德内化与外化的统一。个人的德行,最终要体现在行为上。诸多学派对个人修身的要求,最终还是落实到了“行善”这一点上。其中,荀子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荀子强调“积善成德”。所谓“积善成德”,就是指在修身中,坚持行善积德。荀子认为,圣人高尚品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正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4]荀子认为,按照“积善”的原则去做,即使是“涂之人”,也会在修身方面有所成就。他曾说,“涂之人伏(服)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学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25]又说:“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积礼义而为君子”。强调“积善”,就是要求人们不断地行善积德,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做好事,这对于个人修身乃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无疑有其积极意义。

此外,荀子还强调修身的态度要“致诚”。所谓“致诚”,就是要求人们坚守“诚”德。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26]“致诚”是君子安身立命的重要品格,所谓“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27]把“致诚”作为修身的态度,这对于启迪人们在修身中坚持“慎独”,严于律己,做到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无疑有其特殊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代的二程朱熹,都主张把立诚作为修身的重要法则,大加提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荀子关于“致诚”思想的继承与发挥。(www.daowen.com)

总而言之,“善心”要外化为“善行”,首要在于道德的内化。“致诚”的原则十分关键。然后则是内在道德品质体现在行为中,成为善行。思想与行为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积善成德的本质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