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植物共性生命-长短日照与开花原理

植物共性生命-长短日照与开花原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温度与植物的共同作用下,酶分解合成了蜜糖,蜜糖在植物体内增加之后,植物就用开花的方式将其排出体外。温差数值是表象,在温差数值的累计中,植物体内产生的蛋白和蜜糖含量才是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因此植物体内产生了蛋白和蜜糖,蛋白和蜜糖的日积月累,使这两种物质出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植物就会以开花的方式将它们排出体外,以达到生理物质的自然平衡和生命的遗传和转换,这些就是植物开花的根本原因。

植物共性生命-长短日照与开花原理

从大量的事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开花的首要因素是冷积温与温差效应,与光照的时间长短并无直接关系。有一些植物之所以在短日照的季节开花,如菊花,是因为日照时间减少之后,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大,是低温条件促使植物体内产生了开花物质,这一类植物才会开花的,与光照的时间减少并没有直接关系。

为了验证这一论述,请看一则实验。具体做法是:在长日照的春夏季节,将株高30厘米以上的菊花移入人工设施的花房内,日照时间保持在10小时左右,将花房内的温度从30℃以上慢慢往下降,昼夜温差也要渐渐拉开,用一个月的时间将白天的温度降至10~15℃,夜间的温度降至零上3~5℃,这样的时间不能少于15天。15天后,菊花便开始结出花蕾而且很快会开出漂亮的花来。反证实验,操作很容易:取相同的30厘米以上株高的菊花,在人工设施的花房内,时间可以放在秋季,光照可以在自然日光时间内,也就是在正常的日照时间下进行实验。所不同的是,要进行人工加温,让花室内的夜间温度始终保持在25℃以上,白天的温度要保持在30℃以上,在这样的室温内,即便是日照的时间减少到5~6小时,菊花也不会长出花蕾开花的。这项实验足以证明,光照与植物花期并没有直接关系,让我国北方植物开花的因素是低温效应,而不是长短日照。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长短日照的时间带来的是温度的高低变化,而直接作用于植物生理变化的就是温度,如果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去分析,植物通过叶子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多糖,多糖并不是花儿授粉所需要的蜜糖,而蜜糖必须来自于多糖。因此,能够让多糖转换成蜜糖的介质一定是多糖酶,而蜜糖的转换条件是在2~25℃的低温区段。植物体内形成足够多的蜜糖之后,就必须要排出体外。蜜糖在植物体内只能顺向合成,却不能原路返回还原成多糖。可是,植物体内没有这样的反向程序,所以在植物的共性生理学中,植物的定向生理习性也是具备统一性质的植物生理现象。明白这一点之后,植物的日照时间与植物的开花机理也就更进一步明确了。两者的关系是:光照的多少影响到温度的高低,温度的高低,决定酶的活性,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活性。植物的活性强弱,又反过来影响酶活性的强和弱。在温度与植物的共同作用下,酶分解合成了蜜糖,蜜糖在植物体内增加之后,植物就用开花的方式将其排出体外。光有蜜糖还不够,缺少蛋白的支持,北方植物同样是不会开花的,因为蛋白是植物合成雄性生殖细胞至关重要的原材料。我虽然不知道是哪一类蛋白合成的雄性花粉,但是没有或者是这种蛋白含量不足时,植物是同样不会开花的。由于各地区的温度条件、植物的种类,湿度的大小完全没有相似性,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种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条件和适应程度。如前面提到的竹子开花需要的条件,高温累计数值不能少于300~400℃,低温累计数值不能少于200~300℃。凡是开花的植物不论是1~2年生的草本植物,还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全都需要有一定的温差数值累计方可开花。温差数值是表象,在温差数值的累计中,植物体内产生的蛋白和蜜糖含量才是植物开花的关键因素。(www.daowen.com)

温差效应是表象,代表的是温度的高和低,温度的高和低代表的是白天和黑夜,这种交替性的温差和昼夜效应,反应在植物身上的综合效应就是植物活性的强和弱的交替。因此植物体内产生了蛋白和蜜糖,蛋白和蜜糖的日积月累,使这两种物质出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植物就会以开花的方式将它们排出体外,以达到生理物质的自然平衡和生命的遗传和转换,这些就是植物开花的根本原因。控制这一过程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植物的基因功能,植物的基因功能只是顺应和服从适当的环境而展现出的生理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