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麦开花的章节开始,一直到反季节生产的桃树开花为止,始终在讲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温度作用下的植物生理现状。接下来要讲的依旧是温度对植物生理的作用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复表述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展现出植物生理是有共性基础的,并称为“植物共性生理学”。
前面所讲的是植物开花的机理和成因,从表象上看是温度在掌控植物的生理形成,事实上这种提法并不完整。在小麦开花的篇章中已经提到,温度是总体因素,生物酶才是植物生理的重要参与者。在形成植物生理的过程中,温度既是植物生理的设计者又是植物生理的掌控者,而生物酶在植物生理的形成中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因为温度不仅掌控着植物的生理活性,也操控着酶的生理活性。植物的种子发芽需要温度,参与种子里面物质转换的酶同样需要温度来操控。相同的小麦种子,在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麦芽是截然不同的,这其中的转变因素就是酶的活性的强与弱,酶的活性强和弱又反作用于植物的生理成因。
竹子开花之后,竹竿从青绿变为枯黄,让青绿色消失的是活性酶。秋天的树叶由青绿色变为红紫色,中间起作用的还是酶。为什么夏天的树叶不变色,而秋天的树叶却会变色呢?这些依旧是在温度操控下形成的变色结果。夏天的温度高,树木的活性强,糖转化酶在树体内的活性受阻。秋天的温度降低,树木的生理活性被抑制,而此时糖转化酶的活性被释放,树叶中的多糖被转换成双糖与单糖,树叶中的糖分增加,叶片开始变红变紫。随着树木的循环作用,树木皮层中的糖分与胶原体蛋白慢慢地增加,树叶的功能也因气温的降低而发生了改变,光合作用减少,蒸腾作用增加,树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出,树叶落光,树木过冬的准备就完成了。(www.daowen.com)
树木从入秋开始,一直到树叶落尽,从表面上看,只是树木外部形态发生了改变,一是有叶,一是无叶。可事实上,树木的体液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早春开花的树木,它们的体液变化更大,绝不亚于一次大换血,其中主要增加的物质就是蜜糖、蛋白、脂肪和酶类等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