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秋冬季节树木生理成因:来自《植物共性生命论》的研究成果

秋冬季节树木生理成因:来自《植物共性生命论》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植物的种类、生长地域不同,生理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形成各类植物的生理因素却是相似的。20纪80年代,在阳历6月中旬,大兴安岭南麓下了一场大雪,当时的落叶松已经长全了叶子,气温降至-5℃,有大批的落叶松被冻死。冬季大兴安岭的气温可下降到-50℃,那里的树木包括落叶松在内都会平安无事,而-5℃却被冻死,原因就是长出叶子的落叶松因细胞中的水分太多,被冻胀而死的。

秋冬季节树木生理成因:来自《植物共性生命论》的研究成果

虽然植物的种类、生长地域不同,生理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形成各类植物的生理因素却是相似的。这些不同种类植物的生理的形成因素,就是各地区相类似的自然环境。以在冰点以下的植物生理为例,在这一温度区间内的所有植物,它们的生理表现是相似的,不仅如此,它们的保命手段也大致相同,因此才形成了植物的共性生理现象。

在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域,植物要面对的就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环境,这种环境的主要特点就是季节性的冰点低温与季风性干燥而且时间漫长。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所有植物,不论大小高矮,不论草本还是木本,在长达几十天甚至是两百多天的冬眠中,能够确保生命活性,绝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正是有了这种统一的自然环境,才形成了生长在这种环境下植物的共性生理基础,这种共性基础就是抗冷冻。在漫长的冰点环境中,植物不仅要对抗冷冻还要对抗风干,要想知道植物是如何度过漫长且干燥的冬眠期的,就必须从秋天说起。

当秋天的气温降至15℃左右时,植物就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了。单就木本植物而言,尤其是落叶灌木与落叶乔木,此时的树叶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叶片的光合作用基本上已经停止,树叶的颜色也开始渐渐地变红变黄,树木的生理活性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此时树木体内的糖分、胶原体蛋白开始增加,树叶的功能也由光合作用改变为蒸腾作用,将树体内的多余水分排出体外。当排完枝干中多余的水分之后,树叶开始脱落。在正常的情况下,生长在水分充足、土质好的树木,要比生长在土质条件差的树木树叶落得晚些。越是长势好的树木树尖顶端的叶子落得越晚,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顶尖优势。其实这种现象与顶尖优势无关,是与树尖上的水分高有关。有时候由于水分太高,顶尖上的叶子不能正常脱落会被冻死在树尖上。这样的枝条顶端往往第二年春天基本上不会正常长出叶芽,原因就是树枝顶端的水分太高,树木的皮层细胞被冻胀死掉了。需要说明的是,树木还可以同时通过树根、枝干在秋季排出体内的水分。(www.daowen.com)

在秋季,树木落叶前是排水期,树叶落完之后树木就进入了保水期。树木要想安全越冬,体内的水分多了不行,水的特性是冰冻冷胀,如果树体内的水分太多,树木会因冻胀而死掉。20纪80年代,在阳历6月中旬,大兴安岭南麓下了一场大雪,当时的落叶松已经长全了叶子,气温降至-5℃,有大批的落叶松被冻死。冬季大兴安岭的气温可下降到-50℃,那里的树木包括落叶松在内都会平安无事,而-5℃却被冻死,原因就是长出叶子的落叶松因细胞中的水分太多,被冻胀而死的。

水的另外一个特性就是水分子极不稳定,很容易逃跑。在漫长干旱的冬季,要想保住水分不流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