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自然现象中的植物共性生命论

自然现象中的植物共性生命论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经过研究发现将生命周期这样的定性句式,用在植物的死亡现象之中,是带有误导性的直观判定,是不恰当的形象比喻。如果用生命周期来认定这些植物的死亡现象,就是植物因生命周期到了该死了,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之处。竹子开花了、竹子死亡了,是竹子的生命周期到了。休眠一词和生命周期同样是由表象形成的,是具有肯定性质的定性的词语。与生命周期一样,一句休眠就把植物的特殊现象的真实原因给屏蔽了。

自然现象中的植物共性生命论

植物学领域内对植物的认知,还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是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认知形成的,也是由直观表象中得出来的直观认定。这些直观的认定是长期的,一代一代地传承,又一代一代地升华形成了今天的定式教材。这些教材如果不加以修正,还会传下去,这就是由习惯认知形成的习惯势力,也叫惯性真理。它的威力是超乎想象而且势力强大,可以强大到以假乱真。在这种势力面前即便是误导误传,也会让所有的人都信以为真,这就是惯性真理的威力所在。比如说生命周期,就是当今植物学领域内常说的植物的生死轮回是生命周期到了,有谁怀疑过“生命周期”理论中存在的对和错,正是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对和错,因此也就没人知道生命周期的理论对在哪里、错在哪里。

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也同样有生老病死。从表面上看,植物从生到死为一个轮回,把这种现象称为一个生命周期,这样看来合情合理,无可挑剔。可是经过研究发现将生命周期这样的定性句式,用在植物的死亡现象之中,是带有误导性的直观判定,是不恰当的形象比喻。首先是这样的定性语句给人以误导,学过生物学的人都知道,当他们学到植物学关于植物的生长期时,给小麦的定性语句是小麦1至2年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这1至2年就是小麦的生命周期。一句生长期、一句生命周期,会让所有学到这句话的人们形成固定性的认知,这种定性认知会告诉学者小麦是有生命周期的物种。如草木一秋,生命周期结束了,小麦就该死了,这很正常。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去想、去怀疑生命周期有什么不对之处,是老师教的,书本中写的肯定错不了。一句生命周期就把所有植物的死亡真像给掩盖过去了。这种掩盖是长期的,是理所当然的误导,是固定的,是明确的不能质疑的。因此在当今的植物学领域内,像生命周期这样的词语,一直被专业人员沿用至今,也从没有人怀疑过其中的对与错。这就是习惯认知的威力所在,果真如此吗?不用仔细研究,只要分析一下,生命周期的定性语句,会发现生命周期就是一句表象的直观认定。凡是表象的对植物的直观认定都是轻率的,经不起深究的错误认定。如对禾本科植物的成熟死亡,也包括竹子的开花死亡在内,我在研究中发现它们的死亡都来自它杀。如果用生命周期来认定这些植物的死亡现象,就是植物因生命周期到了该死了,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一句生命周期、一句生长期就把所有植物的死亡真相给屏蔽掉了。这就是习惯认知的威力所在,它让全世界都信以为真,小麦熟了、小麦黄了,小麦就该死了。竹子开花了、竹子死亡了,是竹子的生命周期到了。竹子应该是60年左右一开花,这是古人说的,古书中是有记载的错不了。这就是植物学领域中存在的现实情况,这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惯性真理,全世界的植物学者都是这样学的,全世界的生物老师也是这样教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的氛围中面对生物学科中的定式教程,信和不信,都由不得教者,也由不得学者,这就是传统的威力所在。

关于对植物休眠的认识也存在不足之处。休眠一词和生命周期同样是由表象形成的,是具有肯定性质的定性的词语。植物和植物种子,具有停止生长和延期发芽的自然现象。不知从何时起,有人便将这种停止生长与延迟发芽的现象称之为休眠。休眠一词指的是休息和睡觉,是对动物行为的特定解读,用于动物才能表达休眠的准确含意。用休眠来形容植物的特殊表象,这种比喻本身就存在问题。首先是植物和植物的种子并不具备睡觉的功能;其次是植物的停止生长和种子的延迟发芽,从表象看的确像在睡觉,像睡觉并不等于是真睡觉。用休眠来形容植物的停止生长和种子的延迟发芽,是表象认定,其直接后果就是误导。这就是告诉世人和学者,植物的这种现象就是在睡觉,等它醒了就能正常生长了。与生命周期一样,一句休眠就把植物的特殊现象的真实原因给屏蔽了。这种定式语句还有另一种暗示功能,会暗示后学者,不用多想,也没有什么可想的。所以在植物科学领域中这些认知一直延续至今,也从未有人怀疑这其中的对与错,更很少有人去研究、去想这其中究竟是为什么。

从表象上看,植物的种子可以保存很久,植物种子的活性保存时间叫保质期。保质期不等于是休眠期。植物种子的保质期是确保种子的活性时间,而休眠期是指种子的静止萌动时间。在种子的静止萌动时间内,即便将植物的种子播种到地里,种子也不会发芽。把种子播种到地里一直到发芽开始,这一期间叫种子的休眠期。有些植物种子的延迟发芽并不都是因为种子的静止萌动所引起的,有一些植物种子的确具备延迟发芽的功能,如荷花的种子深埋于泥土中可以存活几百年。据本人验证,牵牛花的种子埋在30厘米深的土中,也可以活15年以上。荷花的种子与牵牛花的种子两者的延迟发芽与休眠期无关。它们在土中也不是在睡觉,种子的静止萌动也同样不是在休眠。种子的静止萌动和种子的延迟发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现象,种子的静止活动是内在因素,而荷花、牵牛花的种子深埋在泥土中的延迟发芽是外在因素造成的。

因内在因素形成的静止萌动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山东省产的大蒜从5月份收获之后,一直到8月末是不会出芽的。在此期间就算是把大蒜栽到水中或种到土里,是不会发芽生长的。一旦进入了9月份,即便把大蒜放到3~5℃的冷库里,大蒜的活性萌动也同样可以进行下去。从外观上看不到有任何变化,可实际上大蒜内部的生命转换已经开始了。放在冷库中的大蒜既没有扎根也没有长叶,到了第二年5~6月份之后大蒜的生命转换已经完成了,打开蒜瓣会发现里面的小蒜已经长成了。

从5月份收获到8月末,大蒜为什么不会长芽?是大蒜在睡觉吗?当然不是,既然大蒜没有睡觉,为什么大蒜非要等上几个月之后才会长芽呢?其实是条件问题。植物的种子发芽需要条件,而大蒜长芽同样需要条件,不仅是大蒜,凡是球茎植物和块根植物的发芽生长全都需要条件支持的,如果条件不足这些植物是不会发芽生长的。

在正常情况下,蒜农将大蒜收获之后,将留作种子的大蒜外皮晒干后,置于干凉处保存。一直到10月中上旬栽种,栽种后的大蒜很快便生根发芽了,如果将大蒜提前到六七月份栽种,无论如何,提前栽种的大蒜是不会发芽生长的。(www.daowen.com)

从表象上看,大蒜从采收到正常栽种,需要的是四个月的静止萌动期。在这四个月的时间内,大蒜很像在休眠。前面已经说到,像休眠并不等于在休眠,休眠只是表象,大蒜的静止萌动期是在积累发芽条件,而不是在睡觉,更不是在等待时机。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条件来做支持的。大蒜的发芽生长也同样需要各种条件,在发芽条件没有得到满足之前,是不会发芽生长的。新蒜在刚收获时,如果将蒜瓣顺向从中间切开,就会发现蒜瓣中间空的部分什么都没有,本应该长蒜芽的地方为什么是空的?仔细观察才会看见蒜瓣中空的根部长有一点点小凸起,它就是蒜芽的萌发点。如果不仔细观察,什么都看不出来,大蒜的蒜芽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中一直保持近3个月左右。到8月末,再次检查会发现蒜瓣中的蒜芽也只是长出约2毫米,是什么原因使蒜瓣中的蒜芽长势如此缓慢呢?毫无疑问就是大蒜的发芽条件不足造成的。

既然大蒜的发芽条件不足,才使得大蒜不长芽,那么大蒜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提早长芽呢?有一种办法可以试出大蒜的发芽条件是什么,就是将采收后的大蒜外皮晒干,放在0.5~1℃的冷藏室内7~10天,不能少于7天,如果是1℃的冷藏条件不能少于9天。将冷藏后的大蒜取出来就可以栽种了。即便是经过低温处理后的大蒜,栽种之后也得需要15~20天才会长出蒜苗来,这是生产蒜苗最快的办法。未经低温处理的新蒜就算是在5月末把它栽种在地里,不到9月末是不会出芽的。

从以上实验来看,南方产的大蒜之所以一个夏天都不会发芽生长,其中关键因素就是南方夏天无法满足发芽需要的低温条件。从5月大蒜采收一直到10月中旬栽种,在近5个月的时间内,大蒜一直在积累发芽条件,而不是在休眠,说大蒜有休眠期,那是毫无根据的想象。这种想象的认定,不仅屏蔽掉了事实真相,还误己误人。

在植物种子的静止萌动现象中,由内在因素引起的静止萌动现象,还有一类情况是比较特殊的,这种现象就是由种子的物质成分形成的。凡是种过香菜和芹菜的菜农都知道,这两种蔬菜的种子发芽都很慢。发芽慢的原因也不是它们需要休眠时间,而是需要发芽条件。这两种菜籽的发芽条件与大蒜不同,香菜籽和芹菜籽里富含酯类物质,如果酯类物质挥发不完,这两种菜籽是不会出芽的。具有静止萌动的种子种类还有很多,形成静止萌动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现象是需要加以区分并科学认定的,而绝不能用一句休眠就可以把所有问题都解释了。因此,在植物领域内,生命周期和休眠期类似于这样的直观表象的错误认定是必须要加以纠正的,而且要给予确切的科学的认定方可。在植物学领域中,类似生命周期和休眠期这样的认知方式的形成和得到认可的根本原因,就是植物生命理论学缺失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