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的后殖民批评与转向的文化分析

中国音乐教育的后殖民批评与转向的文化分析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殖民批评也称为第三世界文化批评,它是后现代之后出现的文化思潮。在音乐的发展问题上,西方音乐教育体制的植入,不仅构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音乐教育和音乐价值标准的依附性,也使它们在音乐发展观念和形态上依附于西方。我们希望突破这种区隔,将中国音乐教育纳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视野中来。以下就以上述三个概念进行中国音乐教育的后殖民批评与转向的文化分析。

中国音乐教育的后殖民批评与转向的文化分析

后殖民批评也称为第三世界文化批评,它是后现代之后出现的文化思潮。后现代把假设的西方音乐的唯一科学性、真理性与合理性的一元论解构之后,人们对其他音乐文化理解的新的维度和多元论的理解便开始凸显了。

文化是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属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理论中的“依附性发展”,外交理论中的“单边主义”以及哲学社会学中的“技术对生活世界的殖民”现象同样困扰着中国音乐教育。因此,以上提出的三个概念,也可以用于音乐教育的文化分析和文化批评,这三个概念与后殖民批评极其相关。

在音乐的发展问题上,西方音乐教育体制的植入,不仅构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音乐教育和音乐价值标准的依附性,也使它们在音乐发展观念和形态上依附于西方。在西方音乐现代性以单边或单向性向全球扩张时,非西方音乐被作为西方作曲整体技术思维框架中的“音响元素”,音乐文化整体性的理解被分解和割裂,非西方传统音乐体系在世界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中也无法获得平等的东西方相互的认同。在哲学、社会学方面,哈贝马斯提出的“技术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同样揭示了中国音乐教育承接工业文明工具理性,以单一技术性实践活动为目的所存在的问题。(www.daowen.com)

在以往的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中,音乐与发展理论、外交理论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毫无联系,这也是传统教育体制的课程和科研体制的分类所产生的区隔。我们希望突破这种区隔,将中国音乐教育纳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视野中来。这种做法必然要突破一种“禁忌”,这种“禁忌”就是传统学科观念的藩篱——研习音乐的只需要搞好音乐,无须学习什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而且,这种突破“禁忌”的研究还要承当一种“冒险”,因为它根本无法得到“真正”搞音乐的专家们的认可。当然,这种“冒险”将是一种跨学界研究的尝试,是证明人类社会文化变化整体与部分相关性运作的实践。以下就以上述三个概念进行中国音乐教育的后殖民批评与转向的文化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