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必备攻略:戏剧故事写作基础

广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必备攻略:戏剧故事写作基础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戏剧故事写作大体有三种考试形式。一般性的考查方式,这是艺术类院校考查戏剧故事的主要方式。戏剧故事写作与评论写作考查的能力有所不同。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怀的特点。戏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戏剧故事要求线索清晰,这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决定的。

广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必备攻略:戏剧故事写作基础

1.考点解析(介绍考试题型、考查要点)

2.什么是戏剧故事(现场编讲故事练习)

3.戏剧故事的基本特征

4.戏剧故事的基本要素

5.怎样进行戏剧故事的写作

6.戏剧故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堂课以简要介绍知识点为主,使学生了解戏剧故事的基本规范,为完成第一次作业做准备)

作业(1)

1.作业(1)讲评

2.戏剧故事的情节

(1)情节与情节结构、情节模式

(2)矛盾冲突及构建冲突的技巧

(3)悬念

(4)主题

3.戏剧故事的其他元素

(1)人物

(2)结构

作业(2)

1.作业(2)讲评

结合两次作业,重点讲授故事性思维、各方面要素存在的问题等。

2.戏剧故事写作的规范(语言、细节等)

作业(3)

1.作业(3)讲评(根据学生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可安排面批)

2.小品写作

作业(4)

戏剧故事写作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的必考科目,具体分为编写故事和编讲故事。戏剧故事考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怎样的形式,戏剧故事的叙事结构大同小异。戏剧故事写作大体有三种考试形式。

一般性的考查方式,这是艺术类院校考查戏剧故事的主要方式。题目形式多种多样,如《月下》《弄巧成拙》《离别的最后一刻》《奇怪的女人》《绿茶》等。

考题给出一个材料开头,一般有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求考生完成后续的故事。例如:

(1)小明在家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这时门铃忽然响了。小明跑过去打开门。他一下愣住了……

(2)学校有两个名字一样的语文老师,都叫张老师。老张是个很有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教学成果在全校评估中成绩显著,小张则相对逊色一些。一天,市教研室召开名师评估,小张老师则被选过去了……

这类题目像高考的话题作文一样有很强的发散性。后面怎么写,就看考生的思维延伸到何处。这种考试方式不会让考生禁锢在一个题目上绞尽脑汁,考生可以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1)词语组合类

用几个互不相干的词编织成一个戏剧故事,考题中给到的词必须用到,词语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如“书架、相片、电影”。此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组接、整合的能力以及故事的分层构架能力。如果是编讲故事,时间一般为4分钟左右。

(2)声音组合类

有些学校的考题是以声音为素材进行组合,考官放一段声音素材,有音乐、音响、人声,一般会放两遍,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声音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编写一个故事。声音素材所反映的信息包括地点、时间和人物,是编写故事所要用到的信息要素,所以声音组合编写故事是按材料编写故事的一种变形。

(3)图片分析编讲故事

考官给考生出示一张照片,让考生根据照片编讲故事。

广东省广播电视编导术科统考中,基本不涉及声音组合类和图片分析编讲故事类题目。

仔细看这些题目我们就会发现,题目虽然给了一些限定,但还是留有很大的空间,题目既清晰又具体,每个考生都可以调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作。

戏剧故事在备考时要多看一些微型小说、故事会。如果能找到一些侦探小说来培养一下逻辑思维能力就更好了,平时要注意多积累素材。

戏剧故事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展开叙事的语言艺术,是有具体的时空、人物、悬念、情节、矛盾冲突和主题的故事。

戏剧故事写作与评论写作考查的能力有所不同。戏剧故事写作侧重于对考生故事性思维的考查,是一种形象思维,但又追求合理性,同时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描写能力。

故事在有趣的基础上,要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的戏剧故事会给人留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味不尽、回味无穷的意味。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这种冲突的设置要求考生敢于想象,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怀的特点。另外,还要求文中的人物有立体感,要抓人物与众不同之处。戏剧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纠葛太复杂就会难以驾驭。例如:

我的老婆和我有一个共同的朋友,他名叫拉瑞,现在他正在跟自己的老婆闹离婚。这件事情确实很棘手,因为他老婆想离婚,而他不想离。我老婆在购物中心碰到了他。他看起来心情很糟糕,满脸忧伤,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他言语间流露出来的绝望情绪比他脸上表现出来的忧伤还要糟糕,于是,我老婆就邀请他到家里来共进晚餐,好让他精神振作起来。

拉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所以我们知道他喜欢吃什么。我买了一瓶他最喜欢喝的苏格兰威士忌,还有他在晚餐之后喜欢抽的雪茄。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感觉好多了。我们让拉瑞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需要我们帮助,我们随时都愿意向他伸出援手。无论白天黑夜,他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重温了往日的友谊,拉瑞感觉好一点儿了,我们也感觉好多了。他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我们也高高兴兴地上床睡觉了。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处处都好,人人都好。

形式最为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有个人遇到了一个难题(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行动),于是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结局)。例如:

罗密欧爱上了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族是世仇(冲突)。他们偷偷地结了婚,然后就得想办法团聚在一起(行动),又因为两个人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因而分别自杀了(结局)。

用来推进情节发展的冲突必须拥有两个故事要素:一个是渴望,一个是障碍。某人必须渴望得到某物。而为了满足这个渴望,必须设置一个障碍等待人物去克服。渴望+障碍=冲突。例如:

场景一:假期你回家探亲访友,或者你久别故乡之后回家探亲访友(必须找一个麻烦成堆的家庭。你需要预料到麻烦即将到来,而且你希望知道怎样才能避开这个困境。你的渴望是你想要顺利渡过探亲访友这一关,避开烦恼和痛苦。障碍就是你遇到了这个麻烦不断的家庭,他们要尽可能多地给你制造麻烦)。

场景二:你被困在了缆车电梯或者出租车里,有人开始说话或者有了怪异的举动(渴望是你想一个人单独待着,希望万事太平,平安无事。障碍是这个怪人举动怪异,很可能是个危险分子)。

戏剧故事是以情节见长的一种语言艺术。情节本身要有合理性,需要尊重生活的逻辑。情节的跌宕起伏与悬念的设置会让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戏剧故事的生动、有趣会使阅卷老师回味无穷,深深地印刻在其脑海中。

戏剧故事要求线索清晰,这是由其“故事”的特殊性决定的。戏剧故事为了让阅卷老师看得明白、看得下去,要求故事的线索清晰、单一、有条理。若线索相互交叉、纠缠,势必会给阅卷老师杂乱无章之感,从而使阅卷老师失去阅读兴趣。人物性格、人物关系都是保证线索的清晰性的重要方面。

所谓悬念,就是观众对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剧中人物的命运、舞台现实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期盼和猜疑,以及期盼知道后事如何的心理要求。戏剧故事如果没有悬念,情节就不吸引人,这样的作品是得不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这就要求考生在编写戏剧故事时,认真把握故事内容的悬念性。

如果一篇戏剧故事情节性很强,线索也很清晰,悬念也有,文字也很流畅,但是阅卷老师看到最后却没有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就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这样的作品同样得不到高分。因此,考生要有一个新奇的立意,立意“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通俗易懂、自然朴实、形象生动、朗朗上口、易传易记等特点,因此戏剧故事一般采用口语化的、质朴而流畅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不用文绉绉的、晦涩的、艰深的书面语言。

即所选取的那部分材料。要选自己熟悉的、容易把握和运用的题材,如校园、家庭等现实题材,不要贸然涉足政治军事等题材,也不要写武侠神话、童话、鬼故事、科幻、梦境等题材。

一个故事必然是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某种情况下发生的,大家要确定戏剧故事中的时间、地点,即事情发生的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打下基础。

情节是戏剧故事的主要内容。情节主要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细节等构成。情节决定戏剧故事的质量。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要有一个中心事件,矛盾冲突和细节围绕着这个中心事件展开。好的情节应具有戏剧性,即故事中要有悬念、冲突、发现、误会、突转和巧合,要有跌宕和变异,要制造惊奇、有趣的效果。但不宜使用科学幻想、荒诞、装神弄鬼的情节,以免破坏故事的真实性和逻辑性。

故事的基本因素。悬念要引人入胜,抓住阅卷老师的好奇心理。很多考生平铺直叙,尽管语言优美,但没有悬念,还是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因此,在写戏剧故事时,要尽可能地设置悬念。

即立意,或戏剧故事的思想内涵、思想观念,亦可理解为考生对生活的态度。有主题思想,材料的组织和构成就有了基点,故事发展的方向也就得以确立。

戏剧故事中的角色。人物是戏剧故事最主要的材料,是戏剧故事的体现者、推动者,也是戏剧故事的最终归宿。人物的构思要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把握。静态方面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爱好、地位、性格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程度和人生阅历等。要给人物定位,使其成为真实可信、有根有据的人物。动态方面则是在戏剧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要让人物随着情节的变化达到戏剧性效果,并使人物成为活动的、变化的、有血有肉的、有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命,成为具有启示意义的艺术形象。

即在写作过程中对故事的布局、组合、节奏的把握,讲究结构对于构思戏剧故事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考生要善于前铺后垫,巧妙设置悬念,制造对比,一步步地把情节推向高潮。在构思过程中,要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加以有机的组织,按要求进行布局,以免造成结构的虎头蛇尾、轻重失衡。

这里指人物对话的书面文字形式,是简单性的口头语言,而不是动作语言。人物的对话要尽可能简练生动,符合人物的性格;对话不宜过多,能透露出人物所要表达的意思即可。在人物对话的对象和环境描写上,不要把意思说得过于直白透彻,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练。

戏剧故事的题目设置要讲究故事性,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如《那顶绿色的太阳帽》,阅卷老师乍一看题目,便迫切地希望知道下文。

戏剧故事的开头要简洁和精练。如果戏剧故事开头的三句话都吸引不了阅卷老师,那么他也就失去了继续读下去的兴趣。考生在写作戏剧故事开头的时候,切忌没完没了地介绍环境或记叙平淡、熟悉的事件。

设定好戏剧故事的开头后,中间要尽可能合乎逻辑,尽量用曲折离奇的情节把故事、事件连贯起来。确定主题后,选择适当的叙述手法,按照构思方向拓展,并逐渐发展到高潮。

即升华主题的“点睛”之笔。信尾决定着一篇戏剧故事的成败。收尾时,要顺理成章地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结尾要简明扼要、新颖独特,要使悬念被清晰地解开,同时点明、深化主题,使人有“恍然大悟”或“原来如此”的感慨,并且结尾还要做到耐人寻味。

第一,多写、多看、多读。多写一些故事、小说,多看一些故事片、舞台剧,多看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要编好故事,首先要有自己的故事素材积累,再与亲身经历的事件加以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戏剧故事。戏剧故事的知识来源有三个:一是个人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间接的道听途说;三是从文学作品、戏剧影视作品中借鉴。

第二,把握好各个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题材、背景、情节、悬念、人物、结构、语言的构成要统一协调。很多考生把它理解为一个故事,看起来很简单,但真下笔的时候则会觉得很难,不知从何处入手,对于“怎么个编法”“怎么能编好”,考生容易产生困惑。

第三,戏剧故事在题材的选择上,讲究“新”和“奇”,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获得成功。要写新鲜的东西,普遍熟悉的素材最好不要去写。

第四,要有一个能够贯穿到底的线索。也就是说,戏剧故事要有一个特定的理由把故事中的三五个人物从头到尾联系在一起。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割裂前面已经出现的人物和情节与后面出现的人物和情节之间的联系;二是最好不要同时出现多条线索;三是最好能使这条线索成为一个前呼后应的链状结构。

第五,戏剧故事的事件要典型突出。短小的故事只要能写好一两个人物就足够了。人物多了,平分秋色,无主次之分,反倒降低了作品的含金量。切忌旁枝杂叶喧宾夺主。

第六,戏剧故事的主要人物要典型、有特色,情节要曲折多变、跌宕起伏。短小的故事情节也要转三个弯,切忌平铺直叙,满篇大道理或景物、心理、语言的描写。故事要讲究精练,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第七,戏剧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接近于通俗的口语。注意“讲”的特性,切忌过多的对话。

路遇

冬夜,一辆黑色轿车行驶在远离市区的公路上,一路人烟稀少,月黑风高。

领导说事情比较急,让司机大志连夜开车去一个叫谭家河的地方接人。谭家河在哪里呢?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具体的位置就不清楚了。得找个人问问路,以免走岔道。他一边减速,一边用眼睛瞄路边。终于看见前面有个建筑工地,工地前方的路边有一辆拖拉机,几个民工模样的人,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们正在往拖拉机的拖斗里面爬。

走到跟前,大志停下车,摇下车窗玻璃,问:“兄弟,到谭家河怎么走?”

民工们都把脸扭过来,借着微弱的灯光看看帕萨特和大志。其中一位已攀上车斗的民工指着公路前方说:“直往前走,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往左拐。”

大志又问:“走到哪一个十字路口拐?”

“就是那个,边上有房子的那个。”民工仍用手指着前方。

边上有房子的路口太多了,大志心里仍然没有底,说:“再走多远,10分钟还是20分钟?”

那人愣了一下,说:“这么着吧,我上你的车给你带路吧,正好我也是去谭家河。”他说着就要往下爬。

大志打量着身强力壮的民工,心里一个激灵:不能带他!黑灯瞎火的,又在荒郊野外,假若他是不法之徒,再和他的同伙里应外合,做出不法之事(现在开车的司机被人谋财害命的还少吗?)。文弱无力的大志怎么会是他们的对手呢?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是谨慎一点好。大志谎称:“对不起兄弟,我的车坐不下,你还是坐你的拖拉机吧。”他脚踏油门,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

“要不然你就跟在我们的拖拉机后面吧,我们也是去谭家河。”民工说着又重新爬回车斗。

拖拉机开走了,大志启动车子跟在拖拉机后面。

但是,一辆时速可达100公里的帕萨特轿车,跟在一辆破旧的拖拉机后面,简直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没跟几分钟,大志就不耐烦了。更何况,大志好像看到,拖拉机上面的人总是在交头接耳,还神神秘秘地往他这边看,该不会是在商量怎么对付他吧。

还是离远一点吧。大志一踩油门超过了拖拉机。

走了一段路程,遇见一个十字路口。该不该向左拐呢?大志心里一团迷雾。想再找个人问问,可是夜深了,路上难找着个人影。他只好把车子停下来,硬着头皮等拖拉机过来。

他点了一根烟,烟抽完了,拖拉机终于过来了。大志摇下玻璃窗。他还没有说话,拖拉机上的孩子倒说话了:“哈哈哈,不让我们给他带路,自己找不到吧,笨蛋?”

尽管“笨蛋”两个字声音很小,大志还是听见了。他刚想生气,但是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何不让这个孩子坐进车来给他带路呢?谅他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把他怎么着?

想到此,大志对拖拉机上面的人喊道:“让孩子坐我的车,给我带路吧!”

孩子听了,跃跃欲试地说:“好哇,我知道路,这个路我经常走。”

孩子身边的一个民工,看样子是孩子的父亲,照孩子脑袋上拍了一巴掌,说:“小孩子家别乱说话。”

孩子撅起嘴看着那个民工,不再说话了。

大志急不可耐地说:“没什么啊,就让你的孩子过来吧。你看外面天气这么冷,会把孩子冻坏的,我的车里有空调。”

像是配合大志的话,孩子裹了裹身上的棉衣,又把脖子往回缩了缩,然后眼巴巴地看着父亲。父亲又把孩子的头拍了一下。

几个民工又开始交头接耳。借着车灯的光线,大志越看越觉得他们看他的目光不怀好意。大志正欲加速逃跑,却听见那孩子的父亲对他说:“还是各走各的路吧!让孩子坐进你的车里,还怕你把俺孩子给拐跑了呢!”

冲突产生于人物与其戏剧性需求之间的距离和障碍。一个戏剧故事可以归纳为人物实现其戏剧性需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碰到了障碍,便产生了冲突。此时,人物的戏剧性动作就是不断克服这些障碍,而这些障碍(对立的人、事件或者是自然力量)同时会产生一个反动作来阻止他前进。

希区柯克说:“电影是将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以后的人生。”戏剧的冲突有别于一般的生活冲突。首先,它必须在情节发展框架的局限内迅速形成、发展和解决,不可能像一般生活矛盾那样分散和“正常”。它必须要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将各种生活矛盾集中展现,同时还要将其“浓缩”加强。其次,相较于一般生活矛盾的零散、孤立,戏剧的冲突更注重冲突之间的因果和递进关系。每一次冲突都起因于上一次冲突并将导致以后新的冲突,同时每一次冲突都比上一次冲突更激烈。冲突之间的联系和递进保证了情节结构的完整统一。

戏剧故事写作的一个难题是不清楚冲突与非冲突的区别。老婆称呼你是一个感觉迟钝的懒汉;在上班路上你被别人超了车;你的老板告诉你,你的工作能力低于平均水准;你的母亲剥夺了你的财产继承权。包括我们生活中的意见分歧、吵架辩论、侮辱诋毁、大喊大叫的对垒以及拳脚相向,这些都不是所谓的戏剧性冲突。当然,它们可以转化为戏剧冲突。“所有冲突都是麻烦事,但并非所有的麻烦事都是冲突。”

形成冲突的情境是一种困境,它的功能是加强反动作的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物的潜能去做出克服障碍的动作,由此产生对抗和冲突。它包含:(1)动作的客观环境;(2)人物关系;(3)事件的情势:“把人物逼近绝境。”

(1)人与人的冲突:由人物的敌对关系引发的冲突;由人物的虚假对抗引发的冲突;由人物之间的性格矛盾引发的冲突。

(2)人物与某个社会集团的冲突。

(3)社会集团之间的冲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4)人或社会集团与自然因素或超自然因素之间的冲突。

(1)悬置与延宕;(2)叙事节奏。

可以被规定为“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情、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一个戏剧性的结局”。例如:

开端 中段 结尾

建置 对抗 结局

介绍 上升 高潮 回复/下落 结局

(1)开端

“让读者明白谁是你的主要人物,什么是故事的前提,故事的情境是什么。”开端应该交代清楚剧情的基本前提,但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即“建置”的任务,也就是说,要为叙事设置一个“总悬念”,即人物的戏剧性要求,它是叙事的发动机。装好了发动机,就可以全速推进了。

(2)进展

情节的展开对抗的上升人物性格的展现和刻画。

(3)高潮

高潮的三个功能是:冲突和对抗的最后爆发和化解;人物戏剧性需求的最终实现;“总悬念”的解决。

(4)结局

随着高潮的完成,叙事踩下了刹车,但还会因为惯性滑行一段才会最终停住。这段“刹车距离”就是剧作的结局部分。结局的主要功能是在高潮的爆发之后形成一段节奏和情绪上的缓冲地带,同时补充交代一些剧情的结果。

“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紧紧织入故事之中,并把故事转向另一方面。”情节点的作用并不都是使故事“转向另一方面”,它的功能是为叙事提供新的戏剧冲突动因,以推动其前进。故事的开端为叙事装上了发动机并为其提供了最初的推动力,随着叙事的进展,这种推动力会逐渐减弱,如果没有新的动力,它便会减速甚至停滞不前。而情节点正是叙事过程中的“加油站”,它的出现会为叙事添加新的动力,使其得以保持推进。另外,情节点可以是事件或事变的发生,也可以是某一(或某些)人物的出现,它们同样可以带来新的戏剧动机(亚里士多德的“突转”与“发现”)。事实上,情节点为叙事增添的戏剧冲突并非是因为这一情节点而凭空出现的,情节点通常是导火索而不是地雷。被“引爆”的冲突早已潜藏在此前的人物关系和剧情之中,它不过是提供“引爆”冲突的契机而已。

悬念是最重要的叙事元素,它是指叙事(剧情)中“悬而未决”的戏剧性因素,能使接受者因好奇、焦虑、不安或同情而产生对以后部分叙事的期待心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期待心理又分为对剧中人物命运的关注和解开谜底的欲望。

悬念可分为:总悬念和分悬念;突发式悬念和期待式悬念。

叙事散文里叙述的故事和戏剧故事存在一定的区别。叙事散文由于其形散神不散的特性,并不要求故事有那么精确的头尾、严谨而又环环相扣的情节,它没有必要把故事的整个过程都一五一十地讲完,它可以根据自己主题的需要,节选故事中那些对说明自己观点有用的事件,只要跟主题有关,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要说明的意思即可。甚至是故事环节上毫无联系的一件事或者几件事都可拿来说说,而其上一件事和下一件事的过渡也完全可以用抒情替代,或者用议论和大体的描述交代过去。没有必要在环环相扣上纠缠不休。(www.daowen.com)

由于戏剧故事的客观性,作者只能借助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和主题,也就是说,故事成了作者表达意思、抒发情感的唯一载体,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吸引人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这件事可大可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观众和读者的猎奇心理,令其对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产生关注。而这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充满悬念、前途未知的开头,把观众和读者紧紧抓住,然后再加上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和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令人疑点丛生,悬念迭起,从而诱使人们步步深入,让人们欲罢不能,欲弃不忍,直到故事结束为止。

叙事散文一定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而戏剧故事则既可以选择第一人称,也可以选择第三人称。但在初期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多地考虑采用第三人称。以下是不同人称对同一件事的叙述。

看着哈里大大咧咧地一头扎进报上的体育新闻里,我明白解脱自己的时刻已经到了。我必须说出来,我必须跟他说“再见”。他让我把果酱递给他,我机械地递了过去。他注意到了我的手在颤抖吗?他看到了我放在门厅里的箱子在向我招手吗?我猛地把椅子往后一推,一边吃着最后一口烤面包,一边从喉头里挤出了微弱的几个字:“哈里,再见。”我跌跌撞撞地奔过去,拿起我的箱子出了大门。当我开车离开围栏时,最后看了房子一眼——恰好看到突如其来的一阵风把仍开着的门猛地给关上了。

哈里很快地瞥了一眼幼兽棒球队的得分,却失望地发现他们又输了。报上已经写着:“等到明年再说。”他本就为麦克威合同一事焦虑不安,这下真是雪上加霜。他想告诉艾丽斯自己有可能失去工作,但只有气无力地说了句:“把果酱给我。”他没有注意到艾丽斯的手在颤抖,也没有听到她用微弱的声音说出的话。当门突然“砰”的一声关上时,他纳闷地抬起了头,不知道谁会早上七点就来串门。但空虚已随风闯了进来,不知不觉地飘过了他的身旁,进到了内屋深处。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面对面地坐在一张铬黄塑料餐桌旁。桌子中间摆着一壶咖啡、一盘烤面包以及一点黄油和果酱。靠近门的地方放着一个箱子。晨报的新闻栏将男人的脸遮去了一半。女人忐忑不安地坐在那里,凝视着丈夫露出来的半张脸。他说:“把果酱递过来。”她把果酱递了过去,手在颤颤发抖。突然间,她把椅子往后一推,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声:“哈里,再见。”然后快步过去拿起箱子,走了出去,把门敞在那里。一阵突如其来的风猛地把门给刮闭了,这时哈里抬起了头,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有时候,在一个看着不起眼的时刻,我们日常生活中累积起来的各种矛盾会突然爆发。对于哈里和艾丽斯来说,那天早晨他们坐在餐桌旁喝咖啡、吃烤面包时,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这对夫妇看上去十分相配,但实际上,他们只是通过回避一切不愉快的事,才维持了表面上的和谐。哈里没有告诉艾丽斯他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艾丽斯也没跟哈里说,她觉得有必要独自离开一段时间,以寻求真正的自我。当哈里看到报上登的幼兽棒球队的得分时,心想:“该死!连棒球也让人心里不痛快,他们又输了。我真希望能够告诉艾丽斯自己失去了麦克威合同——也许还会丢了饭碗!”然而,他仅仅说了句“把果酱递过来”。艾丽斯递果酱时,看到自己的手在颤抖。她不知哈里是否也注意到了。“不管怎样,”她心想,“跟他说再见的时候到了,该自由了。”她站起来,低声说了句:“哈里,再见。”然后过去拿起箱子,走了出去,把门敞在那里。当风刮闭门时,两人都不知道,倘若那天早晨稍向对方敞开一点心房,他们的生活道路就会大不相同。

写戏剧故事一定要注意区分叙述与描写。一般来说,我们写一篇文章有几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叙述(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后三种在戏剧故事中都不能出现,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可以少量出现(作为点题之笔)。

叙述是“直陈其事”,比如“吃完晚饭,老张出门去了”。上小学写作文时,老师会说把作文写成了“流水账”,其实就是只有叙述,没有其他的东西。戏剧故事写作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类似“流水账”,它是用“流水账”的语言来讲一个故事。

描写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加入细节的描写。“吃完最后一个饺子,老张把饭碗一推,叼着根牙签,美滋滋地出去了。”描写分为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等。戏剧故事不是不可以描写,但一定要减少描写。它更多的是用质朴的语言来叙述一个故事(描写多了,就很像散文或小说)。

一大早,石膏矿大门前等着拉货的车就排成了长龙。等着拉货的人们围着调度员,嚷嚷着希望能尽早装上货。张俊芳也心急火燎地挤在人群里。

好不容易装上货,张俊芳坐着装满石膏矿石的拖拉机,匆匆忙忙赶回水泥厂,卸了货。会计却告诉人们,今天厂里还是没有钱给大家结账。货主们都失望地散去。张俊芳却不肯走,坚持要见厂长。她抱着破挎包蹲在厂门口,过往的人们见她这个“拥军模范”居然像叫花子一样守在门口,都围过来看热闹。厂长赶忙出来将她请进厂里,但一时实在是没钱付给她,两人吵了一架,张俊芳也只好作罢。

这段文字就是典型的戏剧故事的语言特点。首先,不使用对话,将可能对话的地方都用叙述语言表现。

会计却告诉人们,今天厂里还是没有钱给大家结账。货主们都失望地散去。

没想到会计却出来,冲着大家嚷道:“大家注意了,今天厂里没钱,没法给大家结账,大家都回去吧。”货主们一听就炸了锅:“怎么能这样,太不讲信用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给个说法也好啊。”大家发了一顿牢骚,却只能失望地回去了。

其次,减少直接的心理描写,更不要说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通过定语、状语等直接描写出来。即使是与情节有关的心理描写,也尽量处理成一种动作性的情节。

张俊芳也心急火燎地挤在人群里。

张俊芳也挤在人群里,非常着急,心想要是这样的话什么时候才能装上货啊。

最后,从更严格的层面说,戏剧故事的语言强调每句话都包含一个具体的场景或动作,是一种“干巴巴”又“活生生”的东西。

她抱着破挎包蹲在厂门口,过往的人们见她这个“拥军模范”居然像叫花子一样守在门口。

“破挎包”是一处描写,有明显的功能,能够表述出人物的身份,而且是在一句话中以状语的成分出现的,不进行单独的细节描写。“拥军模范”的身份也是这样处理的,而不是单独进行交代说明。这都属于比较严格的戏剧故事语言。

所以戏剧故事写作,就是要把与故事无关的东西都尽量过滤掉。如果写雨天,那么故事里就要有和雨有关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就不用写天气。如果写人物穿一件什么样的衣服,这件衣服就应该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如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

原文

良心的价值

王老头这几天成为镇上的新闻人物,他家出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记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三天前说起。

王老头靠收废品为生,儿子在城里打工,日子过得不富裕,但王老头对这份安定的生活感到满足。

这一天,王老头像往常一样蹬着那破旧的三轮车挨个街道收废品。到了一个小区,碰见了孔老师的妻子,由于王老头老实憨厚,这里的人都愿意把废品卖给他。孔老师的妻子喊住了王老头:“大爷,我这有很多废资料。”“哎,好嘞,我这就过去。”王老头快乐地回答,像二十岁刚出头的小伙子一样蹬三轮车。“大爷,您歇会吧。”“不用了闺女,你大娘还催我赶紧回去呢。”说着从孔老师妻子手里接过那满满的一箱废资料。“谢谢你,闺女,这样我可以提早回家了,免得你大娘说我磨蹭。”王老头蹬上了三轮车,渐渐远去。夕阳的黄晕映照着王老头的背影,格外地美。

王老头回到家,妻子招呼他吃饭,饭桌上是一小碟自制的香椿芽咸菜、一碟花生米、几个裂了口子的馒头。王老头美滋滋地吃着,对他妻子讲述今天收获了什么。王老头的妻子收拾着车上的废品,一件一件叠得很整齐。“对子,孔老师卖给我好多废品,他们真是好人家。”王老头对他妻子说,妻子会心地笑了。“老王,你看这是什么!”妻子大喊,王老头走过去定睛一看,是张彩票。“不就是彩票嘛,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妻子又说:“老王,你看这本书里平整地夹着张彩票,不觉得奇怪吗?”“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孔老师说不定是把它作为书签呢。”王老头摇了摇头,他妻子不信,把彩票上的号码记了下来。妻子说:“老王,你去隔壁刘老头家查查这期彩票的号码。”“查号码?我说你这个老太婆想钱想疯了吗,咱这样的日子过得不是挺好吗?”刘老头低头吃饭。“去查查嘛,反正也不损失什么。”妻子恳求王老头,王老头不耐烦地答应了。吃完饭,王老头溜达着进了刘老头的福彩站,门上贴着这一期的中奖号码,王老头低头看写在手背上的中奖号码,完全吻合。王老头赶紧把手缩了回去,缓慢地抬起头,颤抖着注视着门上的中奖金额——30万。刘老头见状忙问:“怎么了老王,身体不舒服吗?”“没有。”王老头扶着门走出了刘老头的小店。从福彩站到家的距离最多也不过5分钟,但是今天王老头足足走了20分钟。到了家,妻子赶忙上前:“怎么样了?”王老头一脸的凝重,伸出了3个手指头,妻子说:“300?”王老头还是呆呆地站着。“1000?20 000?”王老头还是一脸的凝重。“30万。”王老头颤颤地从嘴里蹦出这几个字,此时的妻子竟然跳了起来。“难道这是玉皇大帝显灵吗?”说着狠狠地拧了自己的脸一把。王老头回到饭桌旁,仰望着天,天渐渐黑了,王老头的心被揪得生疼。

孔老师下班回到家,连拖鞋也没换,直奔书房。推开房门,孔老师惊呆了,乱糟糟的书房一下子变得井井有条,孔老师四处寻找那装满废资料的纸箱,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孔老师疯一般地冲出书房,到处寻找妻子的身影。“书桌下面那箱废资料放哪里了?”孔老师惊慌失措地喊妻子。“卖给王大爷了。”从厨房传来妻子的声音。“卖了?”孔老师全身冷汗。“今天给你整理书房,把没用的资料都卖了。”妻子无意地回答,孔老师听罢,瘫坐在了沙发上。妻子走到孔老师身边,问他是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孔老师用力地摇头,哽咽着说:“咱们中了30万。”“什么?30万?那彩票呢?”妻子反问。“扔了。”孔老师双手捂着脸。“为什么把它扔了?”“彩票夹在一本书里,那本书就在你卖的那些废品里。”孔老师泣不成声,妻子抱住了孔老师,哭了起来。

王老头一大清早起来,破旧的三轮车仍停在院里。

王老头点燃了一根自卷的香烟,坐在自家大门口,望着孔老师小区的方向,手里攥着彩票。烟一圈一圈地盘旋着上升。

王老头起身蹬上了三轮车,三轮车里放着夹着彩票的书。

王老头上了楼。

孔老师要去上班了,推开门,一本书放在门口。

孔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修改

良心的价值

王老头成了这几天镇上的新闻人物,原因是他家出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记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三天前说起。

王老头靠收废品为生,儿子在城里打工,日子过得不富裕,但王老头对这份安定的生活感到满足。这一天,王老头像往常一样蹬着那破旧的三轮车挨个街道收废品,碰见了孔老师的妻子,从他家里收了满满的一箱废资料。回到家,王老头的妻子收拾着车上的废品,意外地发现一本书里平整地夹着张彩票。王老头想起来这是从孔老师家收来的。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虽然不太情愿,王老头还是到福彩站去查中奖号码。

王老头溜达着进了刘老头的福彩站,门上贴着这一期的中奖号码,王老头低头看写在手背上的中奖号码,完全吻合。王老头赶紧把手缩了回去,缓慢地抬起头,颤抖着注视着门上的中奖金额——30万。从彩票店到家的距离最多也不过5分钟,但是今天王老头足足走了20分钟。回到家,王老头把中了30万大奖的消息告诉妻子,妻子惊呆了。王老头回到饭桌旁,仰望着天,天渐渐黑了,王老头的心被揪得生疼。

孔老师知道了中奖信息,急匆匆地回到家寻找彩票,意外地发现夹着彩票的书被妻子卖掉了。孔老师瘫坐在了沙发上,泣不成声,妻子抱住了孔老师,哭了起来。他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去找王老头,看能不能要回彩票。第二天大清早,孔老师推开家门,一本书放在门口,里面夹着中奖的彩票。孔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问题在于,如果把这些水分都去掉,初学者的文章基本上就只有一半甚至更少的篇幅了,作为考试时写的文章,连基本字数都不够了。这是因为作者在编写故事的时候出了问题,或者是故事过于简单,没有展开的空间;或者是故事写了开头就想到结尾,没有注意过程的曲折性。所以根本上还是要把故事编写得充分、曲折。

“事件”是结果性的,有头有尾就可以。“故事”是过程性的,除了头尾之外,一定还要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愈演愈烈的行进过程。所谓环环相扣,是指上一件事和下一件事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上一件事直接引起下一件事,下一件事是上一件事导致的结果。

学生作业《良心的价值》从记叙文的角度看还是比较生动的,但从戏剧故事写作的角度看就显得简单。它写的是一个事件,把描写性的文字删去之后,就是开头和结尾,没有过程。

这里面存在一个普遍的对戏剧冲突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冲突应该是由一个具体的动作引发的事件,而不是一个简单细微的心理变化。像《良心的价值》里,王老头的妻子让他去查彩票,他不去,后来在妻子的坚持下他才去。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冲突,但不是戏剧故事中的冲突。这个动作就是王老头去福彩站查了彩票,情愿不情愿、老婆的怂恿都是这个动作过程中的附加成分,不影响事件的发展,所以这不是戏剧冲突。

其他的作业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新来的插班生》的故事是一个男孩来到班上,与一个女孩互相有好感,但都没有表达出来,就这样毕业了。那么这个故事就太简单了,都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引入其他人物,怎么会有冲突?只能靠描写或者心理的变化来丰富内容,但这就不是戏剧故事了。

回到《良心的价值》的开头,王老头是个拾破烂的,而且他意外获得了一张彩票,最简单的冲突就是他“还”还是“不还”。至少这个冲突要有,但原文只把它处理成王老头看着天的凝想和最后的结尾。假如设定的故事结尾是王老头把彩票还回去了,那么他为什么会还回去这个部分就不能处理成心理描写。他想自己不能要这个,这属于不义之财,或者他和妻子讨论认为应该还回去,这都不是冲突,因为没有障碍。最简单的设定是,他想还回去,但他的妻子不让还,这就是冲突了。这样故事就变成了“拾破烂的王老头意外得到一张彩票(开头)——发现中奖了——他想还回去,妻子不让还(冲突)——最后他还了回去(结尾)”。

我们继续分析《良心的价值》,按照刚才说的架构有了,但冲突还是比较简单,缺少情节点。那就需要继续丰富,并且把整个过程前后联系起来。比如,他的妻子为什么不让还回去?仅仅是因为妻子比较贪财的话,意义不大。或者家里需要钱?为什么需要?正好开头有一句“儿子在城里打工”,大龄青年需要结婚,但买不起房子。于是他写信回来向家里要钱,王老头夫妇靠收废品攒了一些钱,但还不够,这时候留下这30万的理由就有了。于是可以变成:王老头一开始要还,妻子不让他还,他想起了孩子买房的事情,也犹豫了。但如果直接就决定不还了也有问题,可以考虑两个人商量:孔老师如果来找,就还给他;不找,就算了。现在这个线索就更丰富了。

这个过程可以再发展:他们忐忑不安地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孔老师找来了,还没等王老头说话,孔老师就说,他妻子把他的资料误卖了,想再买回去。没有提彩票的事。王老头懵懵懂懂,问那彩票你还要吗?孔老师却想不起来彩票的事了,顺口问了一句“中奖了吗”。王老头到嘴边的“中了”又咽了回去,改成“不知道”。孔老师也没在意,急匆匆地就走了。这个情节点还可以再设计一下,但这又是一个波折,也就是王老头又改变了他之前做的决定。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发展,比如干脆不是儿子来信要钱,而是儿子要带未婚妻回来。那么他的儿子也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头的性格设定应该是比较善良的,他一直想还,但别人阻碍着他。比如,儿子回来了,知道了这件事,认为根本就不用还,还提出正好可以用这笔钱来买房子、娶媳妇,让王老头早日抱上孙子。或者,他未来的儿媳妇回来了,把他家的穷都看在眼里,这让王老头坐立不安,所以他继续煎熬。到这里,总的来说,整个故事的线索就比较完整了,要接近故事结尾了,一开始的设定就是他还是还了回去。既然有这么多障碍,他为什么还要还回去?这个理由仍然不能写心理斗争,还是要有一个具体的动作性事件。从比较理想化的角度可以这样写:他未来的儿媳妇知道了这个事情,反而主张把钱还回去。这样的话就比较理想化了,也算是对王老头的补偿。30万没了,但有了一个好儿媳妇。或者干脆就让王老头去兑换彩票,在即将拿到钱的最后时刻,他还是痛下决心,把钱还了回去。

最后是结尾。当对故事设想到这里,结尾其实也可能有变化。如果不是续写,开头不是王老头成了新闻人物,那么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也就是还或者不还干脆不说。或者是一个《项链》式的结局,还回去了,但其实那张彩票不是当天的,这是个戏剧性的结尾。但既然是续写,这两个结尾都不能用。

故事的发展线索定了,在写之前就要想得再细一些。开头王老头去收废品的时候,可以让他经过福彩站,这里可以先提一下,但为了避免过于直白,可以安排成福彩站里的许多人正在谈论房价的事情,说城里的房价又涨了。王老头心里一惊。这个时候可以补充交代他儿子的事情。类似这样的细节,在写之前都应该定下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写什么,不写什么。

一位到美国定居的男子功成名就之后,将自己在国内的女儿接去了美国。他的想法不错,以为较早地让女儿接触西方文化,就可以避免他刚来美国时由于文化不通导致的尴尬。女儿来了,兴高采烈。但时隔不久他就发现不对了,女儿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恪守家训,认真学习,而是还没几天,就和一个美国小伙子谈起了恋爱。如果女儿已经成人倒还罢了,糟糕的是女儿只有十几岁,而恋爱也完全没有国内来得朦胧,短短时间里就已经走到了这个年龄不该走的地步。男人一怒之下,将女儿训了个体无完肤,但不训则已,一训却把女儿激到了宣布结婚的地步。男人执拗,却拗不过自己的女儿,男人最后只好无奈地认了。他把女儿找来,提出一个要求,让女儿把未婚夫领来看看,他要当面跟那个混蛋男孩聊聊,此生此世,一定得善待自己的女儿。女儿把人领来,男人一看几乎气昏,原来女儿带来的并不是原来的男友,而是男友的父亲,一个完全可以给女儿当爷爷的人。她告诉父亲,这就是她现在的未婚夫!于是,父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彻底爆发,最后甚至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个情节。你看,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受控制,又由于父女二人各不相让,致使矛盾冲突不断上升,直到女儿离家出走,男子不再管女儿的事情为止。

从生活逻辑上说,一件事只要有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戏剧性的开头,就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和节奏,愈演愈烈地往下发展。曾经看到过生活里的真实一幕:一个男生去餐厅买饭,队排得很长,排在前边的一个一直对男生有好感的女生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买完饭走过来,将男生拉出队伍,悄声对男生说:“别排了,我已经给你买好了。”男生万分感激,女生飘然而去。这时男生低头一看,才发现女生仅仅给他买了一个馒头,而男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两个馒头都不太富余,一个馒头如何能够吃饱?男生哭笑不得,只好从头再排,去买第二个馒头,并嘟嘟哝哝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排在自己后边的好友。好友不知深浅,凑热闹般地大喊一声公之于众,而那个女孩那天恰恰在餐厅吃饭没走,羞愧之下,女生忍无可忍,将手中的碗用力往桌上一摔,伏桌痛哭。不知道这两个同学是不是同在一班,如果这两个人同在一班,而且还要同学四年,事态肯定还会继续扩展,甚至女孩会与男孩反目成仇,誓不两立。你看,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开头,事情就会无法扼制地往下发展,这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是由事情本身具有的发展性质所决定的。

艺术作品中的真实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为基础的,因而它的逻辑也应该服从于生活逻辑。

人物是戏剧故事的重要因素,因为故事基本上都是写人的。戏剧故事的人物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构成冲突的双方、参与事件并做出了某种推动剧情发展的行动的人物;二是不参与事件,但其出场提供了某种使剧情有所进展的信息的人物。

但要注意,人物是与情节发展密切联系的。人物始终处于情节的发展之中,他的性格、情感、特点都要通过动作性的情节表现出来。所以在戏剧故事写作里,谈到某一个人物,不是去归纳和“提炼”他的性格,而是将他描述为做了某件(些)事情的人——人物的实质是他的动作,就是他干了什么。

动作分为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所谓内部动作,指的是人物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外部动作则是指人物外在的形体动作或是语言动作。在小说中,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部动作是并列的两种动作,而在戏剧故事中,重要的是将内心活动“外在化”,使其变为直观的外部动作。

在写一个戏剧故事之前,关于中心人物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设定。许多故事无法展开,就是因为只写了一个人物,没有为这个人物提供具体的背景,所以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空间。如《良心的价值》,设定老王头的儿子,增加的信息量就很大,哪怕他不出场。悉德·菲尔德说:“你的人物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个男性,那么在故事开始时,他有多大年纪?他住在什么地方?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然后——他出生在哪儿?他是个独生子或是还有兄弟姐妹?他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童年生涯,是幸福的呢,还是不幸的?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他又是个什么样的儿童,是个开朗的、性格外向的孩子呢,还是个认真的、性格内向的孩子?接下去,要追溯他的学生生活,直到进入大学后。然后问一下,他是结婚了,还是单身、丧偶、分居或离婚呢?如果他已经结了婚,那么他结婚有多久并且和谁结婚?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还是萍水相逢的呢?是经过长时间恋爱的呢,还是没有恋爱过的?”

初学者的故事之所以无法展开,思路之所以简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为人物设定一个具体而翔实的背景。

完成了对人物内在的探究,我们便可以对剧情开始之后的人物进行塑造了。首先应该明确人物的状态。

人物初次出场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果你写的是一个运动员,那么在他进入剧情时,他是刚刚开始自己通往冠军领奖台的漫长历程,还是正经历着自己运动生涯中的一次惨痛失败,或者是正躺在病床上被伤病所困扰?如《良心的价值》,也可以不写王老头还彩票,而是从他还了彩票,成了“新闻人物”之后写起。此时的王老头肯定也有很多困扰,比如他儿子看到了这个事情肯定会埋怨他,周围的人可能会讥讽他,孔老师拿回了彩票却没怎么表达谢意,等等。后来怎么样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怀疑真的不该把彩票还回去。这又是一种写法。

人物完成了自己的戏剧任务时的状态。是历尽艰辛终于战胜对手,举起了冠军奖杯?是被伤病或其他挫折中途击倒,潦倒一生,只是偶尔在酒吧里从电视上看到别人比赛时回想自己的冠军梦?或者终其运动生涯也没有获得成功,但却从自己的学生身上实现了梦想?

明确了人物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后,就会找到人物的戏剧性需求,下一步就是设计人物在故事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状态了。

初始状态挫折消沉意外努力挫折最终状态。

(1)始终让人物处于困境之中(不要太仁慈)。

(2)让读者同情你的人物。

(3)保持人物的主动性。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作“首次效应”,意思是说,一件事情,一个人物,在第一次出现时给人的印象最深。用于戏剧故事写作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物的出场,一件事情的出现,一定要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引起受众的注意。比如《茶馆》中的刘麻子,本来就是个贩卖人口的纤手,但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耻,一上场就拿着鼻烟壶四处张扬,还要告诉大家这是地道的英国货,一个可悲可怜又可憎的小人物形象立即跃然台上。千万不要人物出现了,他的面目却模糊一片,让人看不出他的个性,看不出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我们说过,人物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因此在人物的塑造过程中,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上,以塑造人物的个性为主。所谓个性,就是指这个人物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种不一样的地方,要明显,要突出,不能用一种共性的东西、一种类型的东西将人物的个性掩盖掉。

有一份作业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名医院护士,四十多岁,由于离异,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后来她的女儿突然患上了角膜炎,需要做手术,做手术当然需要花费一笔钱,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找到一个能捐献角膜的人。就在中年护士万般无奈的时候,有一个好心的中年男人自告奋勇为其女儿捐献角膜。中年护士接受了,手术做得很成功,中年护士对捐献者感激不尽。当她找到这位好心人时,才发现他竟是自己的前夫。原来她的前夫一直爱着她,最后中年护士终于原谅了这个男人,并与之相拥而泣。

戏剧故事中人物不少,有四个。有一个年轻护士虽然出场不多,但也算一个。通观这四个人物,总让人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不知道在哪儿见过,但肯定见过!但是看罢整个故事,却一个人物也没有记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所设计的几个人物,都是按照一般人物的概念去设置的。你看,一个是离婚了还在关心妻子的丈夫,一个是疼爱女儿的母亲,一个是懂事且乖巧的女儿。就连那个年轻护士,都显得那么和霭,一直带着职业的微笑。这些人物好不好?当然好,都是好人。但是认真一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物都没有鲜活的生命,他们是按照作者心中的母亲、父亲、女儿的模式复制出来的,甚至还算不上人物,只是一些完成编剧所给予任务的符号。这当然不行,虽然戏剧人物都是假定的,但情节必须赋予其鲜活的生命,他们不仅要有人的共性,还要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是独特的“这一个”。我们可以到生活里看看,每一位母亲虽然都有母亲的共性,但在某一件具体的事上,却有着不同的个性和脾气。如果夫妻两个这么和谐,都没脾气、没个性,能离婚吗?再到医院去看看,也不是每一个护士都操着规范的语言,态度冷漠的有,口气生硬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非要带着微笑?即便是她们都带着微笑,但有的说话可能慢声细语,有的可能就是个急性子。

什么是归位?归位就是一个人物在背景中的个性定位,也就是说,一个人物所做的事既要符合他的职业、年龄、身份,同时又要符合他的性格和个性,面对事物的表达必须是只有他才能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能游离太远。如果作者不考虑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给予这个人物不能做、做不到甚至是另外一个人物才能做的事,那么人物形象就会从人物身上游离开来,人物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看不清面目的怪物。

也是一位学生的作业:一家公司的女经理的丈夫是个大学教师,为了弥补妻子犯下的错误(妻子开车撞了一个女孩),他租了一所房子将女孩接来照顾。女经理发现自己的丈夫形迹可疑,跟踪丈夫来到这儿。当发现丈夫跟被撞伤的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女经理勃然大怒,语言尖刻甚至对二人破口大骂。丈夫忍无可忍,不得以将女经理撞伤女孩的真相和盘托出,女经理这才发现自己错怪了丈夫。当她要求两人一块照顾被撞伤的女孩时,却遭到了女孩和丈夫的严词拒绝。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应该说这个故事的基础还是不错的:一个虚荣心极强的女人,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风餐露宿地在外奔波,而将一个被自己撞伤的女孩弃之不顾;面对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丈夫,极尽指责,终于失去了自己的家庭。说的是人想要在乎一样东西,如果方法不当,一味地去保护、去监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但问题却出在人物上,一个是大学教师,一个是公司经理,他们还是大学的同学,又都是知识分子,以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好像说不出过分难听的话。女经理可以蛮横,可以不讲理,但是鉴于她的身份和职业,有些过于低俗的话可能说不出口。就像两个教授争执,绝不可能跟大街上两个卖菜的菜农打架一样。

另外,女经理在不了解丈夫照顾女孩的原因时,急躁的个性还有一些,但后来知道这是自己撞的人后,一改往日的凌厉,完全成了一个温柔的女人,马上道歉并承认错误。在此之前,她一直是一个很强悍、刁蛮的女性,要不她就不会撞了人不敢承担责任。因而当她知道这就是被她撞的女孩后,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洗清自己;当事情无可辩驳之后,又想拿钱息事宁人。这才符合这个人物的个性逻辑。性格马上发生转变,显得不妥。

悔亲

二蔓爹和东旭爹是小时候的同学,二人多年未见。一次偶然的机会,二人不期而遇,东旭爹不由分说,将二蔓爹拉回家里喝酒。席间,二人谈起毕业后各自的境遇,感慨不已。正在此时,在地里干活的东旭回家取东西,二蔓爹见东旭长得面皮白净,高高大大,心里便生出几分喜欢。待东旭走后,二蔓爹得知东旭还没有定亲,便提出要将自己一直待字闺中的女儿二蔓许配给东旭。正为儿子婚事犯愁的东旭爹一听,自然十分乐意,遂答应让二人见面。

回来之后,二蔓爹跟二蔓说起东旭,让二蔓去见见。二蔓开始极不情愿,但经不住父亲摔盘子砸碗地发脾气,无奈之下,只好很不情愿地和东旭见了一面。刚见面时,二蔓还没觉出什么,但当她得知东旭是小学毕业,而且人也有些傻乎乎的之后,便死活不同意这门婚事。二蔓爹呵斥女儿说:“你娘大字不识一个,我这不也跟她过得好好的?”

二蔓爹铁心要让二蔓嫁东旭,所以,不经二蔓的同意,他便收下了东旭爹托人送来的彩礼。二蔓见拗不过爹爹,决定约几个小姐妹外出打工,以避开这桩婚事。但消息不知怎么让父亲知道了,他随即拿把大锁将二蔓反锁在了屋里。二蔓气得又哭又闹,但父亲根本不为所动。后来还是母亲看不下去了,趁丈夫熟睡悄悄给二蔓打开了门锁。趁着天黑,二蔓悄悄约上村里的几个姑娘,到南方打工去了。二蔓天真地认为,自己到外边躲一阵子,事情也许就过去了。

二蔓在外边打工,一去一年。第二年的深秋,二蔓悄然回来了。她以为事情已经拖了这么久,爹让她嫁东旭的心思也许早就淡了,东旭也肯定不会等她这么久,说不定早就退亲另娶了。可没料到的是,事隔这么久,亲事依然,一切如故。二蔓刚进家门,就被怒火未烬的爹爹关了起来,并传话给东旭的爹,让他选择吉日,早日让东旭迎娶二蔓。

二蔓被爹关在厢房里,如热锅蚂蚁,几次试图逃走都被父亲发现,少不得又是一顿摔碟子砸碗。最后一次,二蔓爹当着妻子和二蔓的面警告说,如果她再逃走,他就和她们断绝一切关系。二蔓犹豫了,她毕竟不想和父亲断绝父女关系。再说父亲一直有病,二蔓不想因为自己的事,让父亲病情加重。此时胆小的母亲也来劝她,说两口子就是搭伙过日子,文化不文化的,根本无所谓。丈夫有病,让女儿看在自己的面上,别再惹父亲生气。几次以泪洗面之后,二蔓为了不再让父亲生气,决定嫁给东旭。

因为东旭还不到法定结婚年龄,东旭爹跟二蔓爹商量着先举行婚礼再说,二蔓爹也怕女儿有变,满口答应。迎娶二蔓那天,婚事办得极为隆重,双方都来了好些亲戚朋友,人们一边吃着酒席一边交口称赞东旭和二蔓,说他们俩一个金童、一个玉女,简直就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待人去夜深,东旭乐滋滋地走进洞房,二蔓却突然板着面孔提出要分居几天再说。东旭知道二蔓还是嫌他文化低,心里的疙瘩还没有解开,吭哧了半天,还是答应了。

东旭抱着被子又回到了自己原先住的房子,但一连几天过去了,二蔓仍没有和东旭合房的意思,东旭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天晚上,他灌了半斤白酒,趁着酒劲硬是闯进二蔓的屋里,但倔强的二蔓死活不从,连踢带咬,将东旭撵出了房子。被二蔓撵出来的东旭气鼓鼓地回到厢房,不料东旭爹早已等在房中,见到东旭一副窝囊的样子,便拍着桌子指着东旭的鼻子一通数落,说他连自己的女人都治不了,简直没出息!说得东旭一时性起,将手里的酒瓶“咣”地摔到地上对爹说,爹你等着,我要治不了她,我就不是你的儿子!说罢一头冲了出去,然后撞开二蔓的门,疯了一样地猛扑上去把二蔓抱住。二蔓大惊失色,连声呼救,但无济于事,东旭既没住手,门外也无人来管。二蔓厮打半天,毕竟力气有限,没过多久,就让东旭得逞了。事毕之后,东旭躺在床上睡去,二蔓却嘤嘤地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二蔓便径自去了镇上派出所,将东旭告了。

镇派出所以涉嫌强奸的罪名将东旭拘留,此事在村里传开,引出轩然大波。人们不理解,东旭和二蔓已经结婚,在自己家里和自己的老婆睡觉,居然也会犯强奸罪?于是,村里的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到镇上去上访,理由是既然二蔓是东旭的老婆,那强奸的罪名就不能成立。在他们心里,只要举行了婚礼,两个人就是合法的夫妻。然而得到的答复出乎他们的意料,派出所的人告诉他们,东旭和二蔓虽然举行了婚礼,但由于二人没有登记,就不算合法的夫妻;别说不是合法的夫妻,就算是合法夫妻,有一方不同意,一方强迫另一方行房,也属强奸。法律就是法律,法律是不会以村里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东旭因犯强奸罪被判刑三年。消息传来,人们在同情东旭的同时,纷纷指责二蔓,说她既然不想和人家做夫妻,为何同意结婚,又为何收人家的彩礼。一夜之间,二蔓成了全村千夫所指的女人。

二蔓回到娘家之后,二蔓爹经不住人们的说三道四,终于还是病倒了。一日,二蔓爹将二蔓叫到床前,喘着粗气告诉女儿,让她收拾东西,离开这个家,并告诉二蔓,她这一告,把这个家毁了,从今以后,他在别人面前再也抬不起头了,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和二蔓断绝父女关系。二蔓声泪俱下,乞求父亲不要赶她出门。二蔓爹脸上一阵抽搐,眼里滚出两滴混浊的泪水,说他和二蔓的缘分已经尽了,这个家再也不能养二蔓,然后就不再言语。二蔓再三恳请,无济于事。

二蔓背着简陋的行李从大街上走过,大街上所遇到的人没有一个跟她说话,蔑视的目光像一把把刀子直刺在二蔓的心里。甚至还有孩子冲她吐吐沫。二蔓心里哀叹自己和这个生她养她的村子缘分真是尽了。她恋恋不舍地回身再看看自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很快,她回转过身,大步向村外走去……

一盒茶叶

办公室要提拔一位副主任,参加工作已有10年的小王自认论资排辈也应该轮到他了,就主动去找郝处长谈心。郝处长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吧,我已经把你的资料报上去了,一般没有问题,你就等着请客吧。”小王异常兴奋。

回家后,小王的爱人说:“这回可千万别大意了,说是一般没有问题,真有了问题就晚了。依我看,咱该送还得送,稳着点儿。”

小王想想也是,就打电话托朋友在南方买了一盒大红袍茶叶,花了3600块钱。不巧的是,郝处长出差了,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

这一天郝处长总算回来了,小王赶紧回家拿了那盒茶叶送过去。郝处长说:“你看你,这是何必呢,花这么多钱。你的事出差前我都跟高局长说了,他老人家已经点头,任命文件很快就会下来,放心吧。”

送走了小王,郝处长提着那盒茶叶就来到局长办公室。郝处长说:“出差刚回来,带了一盒茶给您,据说这茶不错,您尝尝。”高局长说:“哎哟,这茶不便宜,我给你钱吧。”说完就佯装掏衣兜,郝处长赶紧制止,“看您说的,不就是一盒茶嘛,只要您爱喝就行,给钱那不是打我的耳光?”高局长哈哈一笑:“那就谢谢了。哦,对了,竞选副局长一事我会替你考虑的,不用着急。”刚好今天是老岳父的八十大寿,高局长正为礼物犯难呢,这盒茶叶正好解决了困难。高局长就把它送给老岳父做了寿礼。

第二天一上班,高局长就把郝处长叫到了办公室,劈头就道:“你怎么搞的?最近有人反映你工作上马马虎虎,办事也缺乏认真,回去后好好反省反省!”郝处长本来满心欢喜而来,冷不防被局长的几句话道懵了,不知所措,刚要往外走,就听局长说:“等等,这茶叶我喝不惯,你拿回去自己慢慢喝吧。”说着就把那盒大红袍硬塞到了郝处长的手里。

郝处长回来后打开,仔细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半截,马上又把小王叫来。一进门,小王就面带欣喜地问:“文件下来了吗,处长?”

郝处长愤怒地说:“下来了,你自己看吧!”说完就把那盒茶叶扔给了他。小王莫名其妙,打开了那个红木盒子,又打开里面的两个瓷罐,这才发现,原来里面是空的!

“这……不可能呀,怎么会呢……”

回到家里,小王的爱人就问:“你把茶叶送出去了吗?”

小王沮丧地说:“送了,又给退回来了。莫名其妙,里面的茶叶不见了。”他爱人急了:“是我把茶叶倒出来放在冰箱里保存了,昨天你拿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啊。”

“什么?你……”小王气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一百元钱的故事

赵坤夺门而出,拦了一辆出租车,绝尘而去。此时,坐在车里的赵坤内心是非常忐忑不安的,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偷钱。

赵坤原本住在一个小山村,由于他不甘贫困,于是他告别了家乡来到了大城市——南京。但是,因为没有文凭,赵坤连一个像样的工作都很难找到。眼看着自己身上快没有钱了,自己的生计都很难维持,赵坤决定在街头卖唱,先赚一点维持生活,工作以后再慢慢找。

在赵坤卖唱的这几个月里,他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贫穷。刚开始几天还有人听他唱歌,给他钱,可是到后来,别人对他根本不理不睬。尽管他唱得很好,但每天的收入却少得可怜。

有一天,赵坤实在是饿得没有力气唱歌了,于是,他就准备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就在这时,有几个同样流浪街头的男人闲着无聊,正好看见赵坤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于是他们就决定逗一下赵坤。他们几个跟在赵坤的后面,当赵坤走到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时,他们立马出来恐吓赵坤。但由于赵坤已经没有反抗的力气了,于是就答应了他们。他们最终决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毫无疑问,输的那个人就是赵坤。于是他就按照那三个小混混的计划闯进了一户人家,家中正好没人,赵坤慌张地打开了家中所有的抽屉,发现一个抽屉里放着一张男生的照片,照片下面压着唯一一张百元大钞。但是,盗窃这件事却令他十分愧疚。为了表达他的歉意,他对着男生的照片说:“对不起,我也是被逼的,我已经记住你的样子了,我将来一定会把钱还给你的!”赵坤出门以后才发现那三个小混混早已走掉了,

于是,他也万分紧张地拿着偷来的一百元走了。

在后来的几天里,赵坤就用这仅有的偷来的一百元钱吃了几顿饱饭。幸运的是,赵坤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是公司打杂的,但他早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几年之后,赵坤经过努力,终于成了某公司的总经理,并且过上了十分富裕的生活。一天,赵坤去一个叫张阳的同事家里做客,他忽然看见一张很熟悉的照片,他愣了很久,因为那张照片就是他当年偷一百元钱的人家里的那张男生照。张阳看见赵坤在照片面前愣了很久,于是就开玩笑地说:“那是我小时候的照片,怎么样,长得难看吧!”然而,赵坤只是笑而不答。

从张阳家回来的赵坤像丢了魂似的,终于,他再也忍受不了自己良心的谴责,决定实现自己当年对张阳的承诺。

张阳收到一封信。他打开信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百元大钞……

扩展阅读

1.麦基.故事[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2.麦基.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M].焦雄屏,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3.沃尔特.剧本: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M].杨劲桦,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4.埃德森.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M].徐晶晶,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齐特里克.好剧本是改出来的[M].周舟,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6.埃克斯.你的剧本逊毙了[M].周舟,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7.金.21天搞定电影剧本[M].周舟,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8.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9.菲尔德.电影剧作问题攻略[M].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0.菲尔德.电影编剧创作指南[M].魏枫,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1.希克思.编剧的核心技巧[M].廖澺苍,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12.汉森.编剧:步步为营[M].郝哲,柳青,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