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共事件演变为网络舆情热点需要大量网友的参与,根据作用的大小、扮演的角色可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在对网络论坛用户的研究中,有研究通过影响力和声望维度的测量,将积极参与讨论的用户归为舆论领袖、焦点人物、靶子型人物和议题扩散者[1];有研究从被关注度、主动性以及认可度三个方面将论坛参与者划分为一般参与者、积极呼应者、普通舆论领袖、中心舆论领袖[2];有研究从活跃度、关注度、认同度三个维度将高校网络论坛中的用户分类为五种角色,包括舆论领袖、参与者、扩散者、争议者和边缘者[3];有研究认为知识共享型社区存在领袖、呼应者、浏览者、共享者、学习者五种角色[4];还有研究聚焦舆论领袖的筛选,认为中心性、活跃性、吸聚力、传染性[5]、辩论能力、影响力、自我坚持力、活跃程度[6]是判断舆论领袖的重要指标。
可以发现,意见领袖是研究者比较重视的一个群体。虽然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集聚是各种网络群体间话语合力的结果,但其中的意见领袖由于获得了大量其他网友的支持,扮演了重要的舆论主导者角色,在事件发展的某些重要阶段中甚至可能掌控了舆论。
在意见合力中,框架是影响话语的争斗、交叉、分化、结盟等交往形式的一种途径。[7]框架最早是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指一种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取向,通过这种结构,人们的知觉和对事物的理解得以被组织起来。[8]这种组织作用体现在意义生产中,以便人认识到与之相关的事件,暗示争论的东西,并由此导致其他事件没有发生[9]。框架主要功能是“标注功能”,即强调和突出某种社会状况的严重性和不公正程度;“归因功能”,即为某个成问题的社会状况找到罪魁祸首,并提出解决方案;“表达功能”,即把一系列事件和经历以富有的方式联系起来。[10]恩特曼将框架的功能总结为界定问题、把脉原因、道德判断、对策建议。[11]在一定程度上,意见领袖群体通过框架及其动员效力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意见领袖群体中包含多种身份类型,存在不同的言说视角与利益诉求,这使意见领袖群体在舆论中的话语实践与框架使用可能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如媒体机构、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媒体从业者、知识精英、企业高管、明星、未知职业者等“行动元”(actors)共同卷入到了所谓的“表意政治学”[12]之中。
本部分研究通过分析意见领袖的身份类型、议题类型、框架分布之间的关系,探寻其影响微博舆论的作用机制,类目建构过程如下:
1.事件类型
意见领袖用户及其所发布的微博涉及2011年30件重大公共事件,笔者将事件分为四类:社会民生、公权事件、社会风险和法律案件。
2.身份类型
身份类型是指意见领袖型影响力微博样本发布者的身份[13],共计8种:媒体机构账号(包括网络媒体)、政府机构账号(如用户“中国盐业总公司”)、商业机构账号(如用户“可口可乐”)、媒体精英(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评论员等媒体从业者)、知识精英(包括大学教师、学者、律师、作家等)、经济精英(主要为企业高管)、娱乐精英(如明星、导演等)、未知职业(无法从个人资料中判断其职业的用户)。
3.框架(www.daowen.com)
框架是指每条微博样本在内容层面使用的框架信息,包括问题定义、因果解释、解决方案和情感表达。
问题定义:通过对事件意义进行解读与阐释对事件性质进行判定。
因果解释: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
解决方案:针对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情感表达:对事件表达一种情感或情绪,既可能是情感的抒发与宣泄,也可能是一种主观评价。
样本微博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主题框架信息,如在“抢盐”事件中,用户“中国盐业总公司”发布微博“关于部分地区食盐抢购现象声明: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各地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信谣传谣,不要盲目囤盐抢盐。”[14]此条微博获得4372条评论并被转发16086次,网友评论大部分持支持态度,是一条意见领袖型影响力微博。微博认为“各地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对于此问题“……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该条微博因而包含因果解释和解决方案两个框架。
在按照以上类目对全部的154条意见领袖型影响力微博进行编码后,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