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事件的讨论平台,历经了从网络论坛到微博客(以下简称微博)的转变。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民获取信息、参与讨论的渠道。早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显示,传统的交流沟通类应用和网络新闻使用率出现大幅下滑,电子邮件使用率从2010年的54.6%降至47.9%,论坛/BBS则由32.4%降至28.2%,博客和个人空间从64.4%降至62.1%;在信息获取方面,2011年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增速仅为3.9%,使用人数为3.67亿,使用率从上一年的77.2%下降至71.5%。随后几年来网络新闻使用率一直在下降,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在发生转移。[1]
伴随“传统”网络媒介的式微,微博等社交媒体正在强势崛起,为中国网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件的新平台,并迅速占据了“意见市场”的主流地位。2011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其中有2.49亿网民在使用微博,比例达到48.7%。[2]媒体将2011年称为“无可争议的微博崛起年”。[3]微博成为舆论风暴中心和事实上中国最主流的媒体之一。[4](www.daowen.com)
在微博媒体平台中,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网民最主要的虚拟交往平台,也是网络公共事件生成、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对2009、2010、2011年影响较大的舆情热点事件的统计,微博首次曝光的比例依次为0%、16%、22%,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5]近年的重大公共事件,如动车事故、美美现象、小悦悦事件、校车系列事故等事件都热议于新浪微博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对公共事件的网络关注中,新浪微博用户成为话题讨论的主体,一方面,新浪微博用户具有较高的活跃度,66.2%的用户日均发布1条以上的微博,86%的用户表示生活中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6]新浪微博中话题讨论形成被扩散的速度比其他平台更为迅捷。另一方面,新浪微博平台汇集了大量媒体机构的账号,成为热点新闻的集散地和中转站,众多媒体机构账号将第一手事件信息发布于微博,使平台中其他用户具有接近信源的优势,各类社会精英、草根网友对事件新闻报道的讨论,缩短了新闻事件转化为社会焦点的过程。普通公众可以不再依赖大众媒体,而是更多地使用新媒体自主发表观点,形成舆论,影响媒体以及公共事务的决策。[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