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曾经有一片风沙漫天的群山,名曰龙山。如今,它却是十几万亩胡杨林所在地。踏上龙山的土地,我能明显地感受到此处土地与别处的差异,或许严格来说,这里的土地根本算不上“土”地,这里更多的是大颗的沙粒还有石块,一铲子下去,磕出响亮的声响,也仅仅是深入了几厘米。但就是这样的土地,竟生长着超过十万亩的胡杨林,当我们真正看见成片的树木时,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林业局的张局长是一位敢做实事的局长,他凭借着从以色列学来的滴灌技术,在常年有风沙入侵的龙山上铺设管道,发动大家义务植树,种出了大片的胡杨林。但是,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胡杨是无法自主生长的,管理者必须为胡杨提供养分和水分直至胡杨死去那天。种植一批永远都无法“脱奶”的胡杨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往无前的魄力,更应是数年如一日的坚持。
荒山之上,居住着薪资微薄的护林员,他们每日准时为胡杨提供水肥,看护着这一片仅仅种植了十余年的胡杨“宝宝”。几只家养的狗,几亩简单的农田,便构成了他们的生活,家里是十分简陋的,没有精致的沙发,没有高级的电器,面对着刚刚没过山头的胡杨林,也有着别样的宁静和幸福。
这样的一片胡杨林,就像他们的孩子一样,如此的稚嫩。下雨了“哄哄”,平日里偶尔给些肥料“逗逗”,每日去胡杨林里“陪陪”,弱小的幼年胡杨和人类婴儿一样也需要呵护。就是这样的一群成长中的“孩子”,也渐渐地开始承担起这座城市的重任。它们不仅使库尔勒的年均温度下降了0.8~10℃,也使其相对湿度上升了10%左右,而年风沙天气更是减少了15~20天。(www.daowen.com)
无论孩子生活的地方多么艰苦,母亲总是会陪在他的身旁,支持他帮助他。所以荒山上每日与胡杨“宝宝”做伴的护林员们,是胡杨林名副其实的“母亲”。
在新疆待了7天,又怎会仅仅见识了塔河守护者和荒山护林员呢,为新疆的生态建设所付出着的人们,无一不是伟大的。虽然新疆炽烈的太阳晒黑了他们的皮肤,但是新疆的生态环境还会温柔地爱他们,回报以丰硕的果实,肥美的羊群,金黄而遍布的胡杨。
新疆的生态建设体系是完善的,从底层的工作人员,到上级的管理人员,新疆生态建设者们都让我们学会了一条真理——青年只有不怕苦累,勇于实践,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