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涣卦意义及象征:济险、渡河、化散心忧

涣卦意义及象征:济险、渡河、化散心忧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坎为水险、加忧,心病,而巽木除为舟楫外,还为能够吹散忧虑、心病之巽风,故而“涣卦”象征帮人济险、渡河、化散心忧,总之,就如同“涣然冰释”一般,是一个坚冰遇时涣散、其涣离之力量足以令人内心震撼的卦,同时它也是提醒人们当机振作、激发斗志和奋进情怀的一个激励卦。

涣卦意义及象征:济险、渡河、化散心忧

说文解字》云;“涣,流散也”。“涣”字从水从奂,“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换”的本字,表示交递、易手。“涣”字本义表示“水向四处漫流”的情形。成语中有“涣然冰释”一词,与母亲河——黄河的凌汛十分对应。每年三月左右,在挡不住的春天的脚步声中,黄河以“先两边后中间,先小段后大段”的方式和顺序逐渐开河:近岸部分的冰面先行融开,融水再与冰面下浑浊的暗流相混合,这样在黄泥的河岸与河中间的冰面之间便形成河中之河。这小河因不断有融水和冰面下的河水的加入,其力量也随时壮大着——刚开始小河携带着或大或小的浮冰块向下游流淌,然后在融化不好的地段被卡住,浮冰相互撞击、牵绊、叠落、堰塞在一起,甚或有的冰块随流水而钻进了大块的冰面下,被冰下的暗流冲击得翻滚着,有节奏着的撞击着上面的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其上的冰面随之产生裂纹,久之,这些整块的冰就这样被从内部攻破而崩溃。而更多浮冰的则是堰塞在一起,在强大水流的冲力下,相互碰撞着高高地支立起来,甚至像小山一样超过水面,形成冰坝。随着上游漂下的冰块越积越多,水位越来越高,流水的势能也越蓄越多。终有一时,冰坝在积水和气温的双重作用下瞬时溃散,破冰声如裂帛如闷雷,河水裹挟着冰块如脱缰之马,浩浩荡荡直接奔向下一个堰塞冰坝,继而破之,那种河开的声势颇为惊心动魄。期间,有大量的候鸟随汛而来,其中多数都是天鹅、鸿雁一类的珍禽,这些候鸟是在南方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后,迁徙北方途中路经此地的。黄河开河而导致的大量的鱼虾随河而下,恰好为这些长途跋涉的迁徙鸟类中途补充能量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因此每逢黄河凌汛,就一定出现“冰河融化、百鸟争鸣”的奇特景观,加之春风将新生的河水吹拂起朵朵洁白的浪花,这种令人焕然一新的自然感受在让欣赏景观的人们蛰伏、憋屈了一冬的郁闷情绪得以松散的同时,也使得人们欢声笑语,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不由自主激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斗志和情怀。

如同“网罟对应人类的渔猎时代、耒耜对应人类最初的种养文明、日中为市对应商业交易萌芽、垂裳而治对应经济产生政治上层建筑”一般,在统一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往来交通必然成为最大的社会需求。《周易·系辞》云:“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古人制器而尚象,于是,舟船的发明和应用就成为顺应社会潮流的必然。古人称水上交通工具,狭长者为“舟”,宽大者为“船”。据传上古时代由共鼓、货狄两位智者,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发明了独木舟以渡“涣涣如波涛汹涌”之大河;在浙江河姆渡、钱山漾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均发现有木桨,说明早在五千至七千年前就已有舟楫的发明。甲骨文“舟”字形像一只由多块木板联接而成的木板船,有船舷、船头和船尾。由独木舟发展成木板船,是造船技术的一大进步。西周以后船舶技术快速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船舶从初始的渡河工具移转于军事用途,已实际成熟运用于水战。当时的吴、越、楚、齐四国都拥有强大的水师,拥有各种类型的战船。可见“舟楫之利”的深远之影响。观“涣卦”,上巽下坎,坎水巽木,正是水上有木之象。坎为水险、加忧,心病,而巽木除为舟楫外,还为能够吹散忧虑、心病之巽风,故而“涣卦”象征帮人济险、渡河、化散心忧,总之,就如同“涣然冰释”一般,是一个坚冰遇时涣散、其涣离之力量足以令人内心震撼的卦,同时它也是提醒人们当机振作、激发斗志和奋进情怀的一个激励卦。(www.daowen.com)

“涣”与“节“构成一个“分合”统一的整体,当事物由整合状态趋向于分崩离析时,其表现就是“涣“,反之为“节”。这是一切运动变化规律自然而必然地表达和呈现。若从负面意义上引申理解“涣”字,则其可以指代“团体或民心的涣散松懈”。成语中亦有“人心涣散”一词,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云:“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正是用“涣散”一词来形容“人心不齐、思想不统一”之情形。家国逢此,则反映家庭或社会凝聚力的破裂和消失,当人心不齐的矛盾扩大到一定的程度,则一定引发家庭和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严重时则直接导致原有系统的溃散和瓦解。从这个意义上看“涣卦”,上巽而下坎,坎为心忧为众为险陷,巽为齐为情绪为力量,意即当“人心归齐”被作为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社会上的思危情绪也四处弥漫,“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底层民众的力量被激发或被集中利用时,旧体制的涣散和荡然瓦解也就指日可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