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解通:
升卦象征普天广亨发展。升进的功用在于培养进而表现出(有优秀品德的)大人,无须担忧(其登阶升进的良好发展趋势),向着光明未来坚定进取,必得吉祥。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解通:
《彖辞》:“升时”是事物正当“和逊柔顺”上升的时代。和逊而柔顺,九二阳刚与六五阴柔居中而孚应,故而可凭借此用而致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是讲事物如此发展一定可得值得欢庆的结果。“南征吉”意味“朝着向南以代表光明的方向坚定进取获得吉祥”是讲九三阳刚之爻上临坤众三阴,前行无阻,可遂志也。
(二升五,孚应得中,故“有庆”;九三上升,行遇坤众三阴而通,坤为志,志行而得遂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解通:
《象辞》:地中冒出树木的嫩苗并逐渐生长终而成为高大乔木,是升卦的象;君子领悟到升卦的人文精髓乃为培养和发挥其和逊柔顺之德,登阶而升,积累小善以最终成就崇高弘大的事业。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解通:
初六:顺自己本性恰当地上升,大吉祥。
《象》说:“允升大吉,上合志”是讲初六在上升过程中是顺应自己的自然而必然的本心。
(初六处升初之时,依时有序而上升,是万物和谐发展、各正性命的正确表现,如同大自然生命乐章的序幕刚刚启开,万物遵循自己内在的固有声律而协同交响。)
九二:孚乃利用,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解通:
九二:为表达自己的孚诚之心,进行“尝祭”是有利的,不会有灾咎。
《象》说:“九二之孚,有喜”是讲九二有六五的正应作为可值欢喜的未来丰收的美好愿景。
(用虔敬、孚诚的和声音乐作为“尝祭”的登阶进献祭品的背景音乐是有利的,是充分表达对未来丰收愿景的良美祈福,是没有灾咎的行为。)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解通:(www.daowen.com)
九三:登上了城邑的高处。
《象》说:“升虚邑,无所疑”是讲登高望远,一览而无余。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云:“晋侯登有莘之虚。”虚者,高丘。巽为高且九三居巽上、巽卦成,上坤为邑,故曰:升虚邑。上坤三阴,为迷为疑,登高可一览无余,故能“无所疑”。)
(伴随着庄严、肃穆、虔敬的和声祭乐登上祭坛的最高处,那种与神灵畅通的感应消除了原先心中对于未来远景的一切疑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解通:
六四:大王若驾到歧山,我则可进献丰盛礼物以便大王畅享,这么做吉祥,没有灾咎。
《象》说:“王用亨于岐山,顺事”是讲这是六四彰显自己“和逊柔顺”美德的事情。
(尚秉和先生认为此句话是文王服事于殷纣的本旨所在。言六四盼望着九二能升进六五,犹如纣王若驾到歧山,则可用丰盛之礼进献以供其享受。此正为臣敬顺王的正义所在,充分彰显了文王服事纣王的忠诚之德。)
(在歧山举行盛大的祭祀配上符合大王身份的和畅柔顺的祭乐,吉祥,没有灾咎。这样的理解也可以表达出周文王凭借其“和逊柔顺”的美德逐步成长为一代开国之君的志向和行为。)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解通:
六五:保持“和逊柔顺”的美德永不改变,是吉祥的,登上了大宝之位。
《象》说:“贞吉升阶,大得志”是说九二终于实现了向上升进登上六五所代表的大宝之位的远大志向。
(九二怀持“和逊柔顺”的美德,始志不渝,最终在气势恢宏的和乐声中一步一步登上六五所代表的大宝之位,完成了“积小以成高”的人生抱负和使命。)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解通:
上六:在昏而不明的背景下保持升进所必须秉持的“和逊柔顺”的美德并不放弃,是有利的。
《象》说:“冥升在上,消不富”是讲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进取意志上的困窘和穷迫。
(上六居上坤之上,升道已穷,如外界环境昏而不明,此时从外来说已无可升进,但为长远计,内心守持升道必备的“和逊柔顺”的美德是有利将来的,可当利贞。上六本应九三,其为中间四、五两阴所阻,非长远坚持不可应,然其心中不息孚应之诚心,可以“冥升”拟之。另上坤为富,坤消即为“消不富”。)
(内心里盘旋着登高而祭的和乐声,那种神圣的信仰当永不改变、永远保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