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升卦卦名和龠的多重含义

升卦卦名和龠的多重含义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龠”不仅可用来表示“用竹管而制成的标准计量酒斗”之义外,还可兼而表示以不同形态众聚组合而和同发声的竹制乐器。按乐器实物来说,其当应为排笛或排箫一类的由不同音高的吹管经有序排列而成的和音管乐器。升卦,《周易》今本作“升”,帛书易作“登”。可见,“登麦、登黍、登谷”都是各种“尝”祭的进献内容。正由于秋季是最大量的谷物成熟的季节,故后来“尝”成为秋祭之名。

升卦卦名和龠的多重含义

说文解字》云:“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其甲骨文造字本义乃为“将盛酒的酒斗从酒坛里提起”之意。其中的“龠”在此表示计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云:“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龠”本为半合(读gě)之量。“龠”为“籥”(yuè)的本字,会意而从品仑。其中“品”表示乐器的管孔,“侖”表示按顺序排列之义。因而“龠”不仅可用来表示“用竹管而制成的标准计量酒斗”之义外,还可兼而表示以不同形态众聚组合而和同发声的竹制乐器。故而《説文解字》云:“龠,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从品侖。侖,理也。凡龠之屬皆从龠。”按乐器实物来说,其当应为排笛或排箫一类的由不同音高的吹管经有序排列而成的和音管乐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云:“文王之初,天下诵而歌舞之。”汉·张衡《东京赋》亦写道:“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故知“歌舞升平”一词的渊源也。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中的“橐龠”实际上就是风箱。风箱是炉子旁边的一个木箱,它的一边有个手柄,把它推进去,拉出来,反复做,风就从一个筒鼓到炉子里面去。风箱里面是虚的,直来直去、没有拐弯的地方,靠两根连在一起的横杆的往复运动而压缩空间里的空气成风,愈动风愈出。而天地就是一个大风箱,其造化的功能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反观“升卦”,上坤而下巽,坤为地,巽为风,风乃气之变,因而可转注为“气”,如果说“萃”表示地之气升发于外而供万物所需的话,那么“升”则完全可表示可供万物生长的地气正气聚于下,就像排列有序的排笛或排箫一样,自然而必然地等待一场无声的自然万物和美乐章序幕的正式拉开。此也正为老子“大音希声”的真谛之所在。

升卦,《周易》今本作“升”,帛书易作“登”。考其甲骨文造字本义乃“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豆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可以想象远古盛隆而庄严的祭祀必定缺少不了歌功诵德的以表感恩和虔敬之心的“祀乐”之和谐与神圣。《尔雅·释诂》云:“登,升也。”“登”为进献之意,是上古“尝”祭依次进献神灵享用祭品的虔敬行为。《礼记·少仪》:“未尝不食新。”中国古代的“尝”祭就是献新之祭,《周礼·春官·肆师》曰:“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尝者”,尝新谷之意。《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孟秋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仲秋之月“以犬尝麻,先荐寝庙”,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庙”,季冬之月“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www.daowen.com)

可见,“登麦、登黍、登谷”都是各种“尝”祭的进献内容。《逸周书·尝麦》:“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大祖。”与《月令》孟夏尝麦相合。正由于秋季是最大量的谷物成熟的季节,故后来“尝”成为秋祭之名。在古代,“未尝不食新”是必须遵守的戒律。《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补,记宋元王博士卫平列举桀、纣罪行之语,就有“逆乱四时,先百鬼尝”一条。故“升、登”即为在“尝”祭的和声音乐伴随下手捧祭品心怀孚诚一步一步登上祭坛的虔诚进献之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