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周易》1973年12月底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群中的西汉诸侯长沙王其封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之墓(附古长沙国之来历:秦朝灭亡以后,又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王刘邦最后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称帝之后,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代长沙郡建立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长沙开始以“楚汉名城”显扬于世)。在出土的帛书遗存文献《要篇》记载了孔子论《易》的重要观点,其中第三点写道:(此段话亦可参见《孔子家语》)
孔子治《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尚(尝)不废书而叹,戒门人弟子曰:二参(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
《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勿(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万勿(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损》。道穷焉而产道衰焉。
《益》之始也吉,其冬(终)也凶。《损》之始凶,其冬(终)也吉。《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
是以察于《损》《益》之总者,不可动以忧喜。能者由一求之,所谓得一而君毕者,此之谓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得失矣。
《孔子家语》是这么解释孔子的喟然之叹的:“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有益者,必有缺之。吾是叹也。”(www.daowen.com)
由上典籍记载可知,损者,亏减之意;益者,增加之意。
在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这样写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即“为学日益”是讲学习知识与技术要坚持求学、精益求精,以求学问“增加、扩充、丰满、完善”之增益;而“为道日损”是讲道乃人之返本,需要不断采取“减、剪、简”这样的减损方式以去除多余物欲,以求心灵不断减去复杂、迷蒙,最终明心见性、归附本真。
自古中国人崇尚修德以养性,故君子欲于义而小人欲于利。损人利己是小人之恶习,而损己益人则为君子之美德。北宋明相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君子持有益国家、人民乃至天下的自损之德最好的写照和表达,此可谓之君子本色也。
损卦,上艮下兑,艮山而兑泽,房屋兑为损折,有因山洪引发泥石流而造成房屋被损坏或毁折之象,这种灾害一旦产生,其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且巨大的。远古时期,因部落聚居地因自然灾害的损坏而无法继续安居,必然会出现部落整体迁移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是一个艰巨的事,不仅损工费时、损本逐末,更是七损八伤、损老折幼。故而看“损”字结构,左为手,右为破损的装着财物的器具(上口为破损带缺口装物器具,下贝表示财物),联想起来“损”字也正是受到灾害后用手翻找埋藏在破损器物堆里的有价值的生产或生活资料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