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解通:
卦辞:重(chóng)险,九二与九五能深孚众望,能凭借自身所系的刚中之德行险以求亨,九五借此以往或可有功而得嘉尚。
(九二与九五以刚阳之才居上下坎之中位,被坎之上下两阴爻所包裹,为阳实孚于群阴,谓之“有孚”;“维”是“系”的意思,“心”是指九二、九五位坎中而成坎性,坎为水,水性润下,流而不盈,永不休止。就其性而言全在于坎中一阳刚中而不失其孚信,故而善动、常动,故谓之“维心亨”;“尚”通上,言九五往外而得中正,其志在往而出险,或可得嘉尚之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
解通:
《彖辞》:习坎,谓重险也。水性善动,永流而不止,行于坎坷险地也不失其刚中之孚信。“维心亨”意思是说九五刚阳居中得正,不会被永困险境。“行有尚,往有功也”是说九五其志在往而出险,或可得嘉尚之功。高不可飞升、逾越者谓之“天险”;山川丘陵者谓之“地险”,王公们观《坎》象而悟得设置城廓、沟池、要塞等人为之险来护国佑民,以此证明,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将坎的弊端功能转化为对自身有利的防范之用途,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象》曰:水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解通:
《象辞》:前水至后水紧接又至,谓之习坎;君子效法坎象以恒德立身处世,发令行教,必三令五申,反复宣传,务使受者熟于闻听,牢记于心,犹如水之洊(jiàn)习。
初六:习坎,入于坎,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解通:
初六:处于重险境地,宛如进入到坑下之坑,兆凶。
《象》说:“习坎入坎,失道凶也”是讲初六进入到险中之险而有凶象是因为没有出险之道。
(初六以柔居刚,不中不正不当位,与六四同性而不应,六四居下互震上,震为道,初六不与之应,即为失道者也,阴柔失援、自身又无能力出离重险,故凶。)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解通:
九二:九二入坎而遇险,虽不能出但可以求得一点小济。
《象》说:“求小得,未出中也”是讲九二能求得一点小济的原因是行事不过而未脱离中道。
(九二以刚阳之才居下坎之中,但以刚居柔位有所不正,又不得九五之应援,正如君子入坎中而遇险之境况,失援无助之下身受到了限制。九二以刚居中,孚比于上下两阴爻,因而其本心一直积极谋求脱险,故可把握中道以行事,从实际出发,不求当下一步脱险,而是做好目前能做且该做之事,渐谋渐进,求“小”积“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www.daowen.com)
解通:
六三:往来都是坎陷,处境极为不妙,坎陷不仅危险而且很深,六三就像进到了坎陷的最深处,不要试图有所作为。
《象》说:“来之坎坎,终无功也”是说六三进退皆险,处境极为不妙,欲保全自身,就不要试图有所作为,急于求速出险乃属妄为,终必无功。
(六三以阴处阳,不中不正,有得不到上六应援,妄作妄为,结果肯定达不成出险之目的。)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解通:
六四:用“一樽薄酒,两簋淡食,质素无纹的瓦缶当作取用之盛器”这样的简朴之礼和至诚无私的开明话语,或羞(进献)于王公,或荐于宗庙,以求与王结盟或与神相约,终无咎错。
《象》说:“樽酒簋贰,刚柔际也”是说六四与九五的纳约相通是自然而然的相通,不是勉强、穿凿的相通,就像刚柔的合德是本该如此,本自如此的自然一样。
(六四当位,柔顺得正,又上承九五中正之尊,与九五刚柔相通又各得其所,且二者又皆无余应以相承比,故彼此明信显著、不存外饰,宛如人与人之间交往强调的是“礼轻而情义为重”。六四如此行事,自然可得九五的理解和信任,虽身在坎险但能得强援救助,最终可免咎过之害。)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解通:
九五:流水浸达陷坑中位还在继续流入,等到流水注满陷坑,其流速也就自然平缓下来,这样险情就可以得到明确而后可以采取适当措施以获缓解。九五履险做到了谨慎耐心而又不自狂自大,没有咎过。
《象》说:“坎不盈,中未大也”是说九五处险能守持中道而不敢以自大而自居。
(九五有刚中之德又居正尊之位,又得六四之柔谏,故其身在险中,积极寻找脱险之途径。)
上六:系用徽,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解通:
上六:用绳子捆绑起来抛掷于荆棘丛生的灌木丛中,长年逃脱不得,凶险。
《象》说:“上六失道,凶三岁也”说上六长年逃脱不了凶险之境是因为失去正道的缘故。
(上六居上坎之极,以阴乘阳,有趁危作乱的小人象,其行阴险至极,已反九五君道,故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