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噬,啗也。喙也。”啗,啖,咬吃。“噬”是形声字,从口,筮声。“筮”是声旁,“口”是形旁,与嘴巴有关。造字本义:一点一点地咬。嗑,从口从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盖子与器皿相扣。从口即表示口齿闭合。嗑字造字本义:上下门齿相扣,咬破有壳的或硬的东西。噬嗑其联合义便是口中有硬物,要想去除之就需要通过一点一点啃咬,使得硬物不再成为吞咽的阻碍。
另,《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及祭之期,定公行礼方毕,即便回宫,仍不视朝,并胙肉亦无心分给。”中国人一直很重视祖宗,古时候扫墓对于孝子贤孙来说是一件非常紧要的事情,全族男丁齐齐出动,带好香烛宝帛来到祖坟祭祀,打扫干净墓地四周的杂草,用红漆描写墓碑的文字,然后用烧猪肉等供品拜祀先人。拜祀前后,宗亲集中在某人家里,用各家交纳的钱买猪肉,再分发给各家,俗称“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古称“分胙(zuò)”。胙,即胙肉,祭祀供神之肉。生猪肉一般不带上山,上山以烧肉居多,烧肉分饷各房子孙,意在勉励子孙墨守祖业,谨尊孝道。分胙肉也有多有少,在家族中财大气粗者,拜山后会大排宴席,凡属子孙均可列席痛饮,当然此仅对男丁而言,女子无从过问。又祭祀胙肉曰福。《周礼·天官·膳夫》“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福字与肤字同音,肤字古义肉也,可见福与肉之渊源。在现今平遥文庙的砖雕上,还刻有这样的文字:因膰(fán)去鲁。这是一个典故。原文出自:“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白话意思是,“鲁国即将举行郊祀,如果鲁国的国君能把胙肉分给大夫(指忘记了礼数),那么我还可以留在这儿。”可见,分胙肉是一种赐福的礼节象征。自然,胙肉有纯肉,也有带筋带骨的,那么在吃这些胙肉的时候,自然就呈现种种不同的情象。总体来说,能够吃得胙肉,不管是啥样的,都算能受其福,自然也就无咎。只有一类人吃不上,那就是脚上或项上带枷的受刑人员,无福享受。噬嗑卦就是通过对吃胙肉细节的形象描述,来渐进说明“刚柔分明,善动方智”的人事道理。(www.daowen.com)
另外,噬嗑卦之命名与天文气候也有着密切的相关。噬嗑卦反映在天体上,可代表28星宿中西方7宿里的最后一宿——参宿。参宿形似虎头,代表着四灵之一之白虎。虎性就是噬嗑。每年的夏末秋初,经常会有雷暴天气的发生。在雷暴发生之前,黑云压顶,一片乌黑,天地分隔,不仅不通而且不明。当雷暴正式来临时,天上电闪雷鸣,声威势大,宛如天虎张开血盆大口,要将一切该遭天谴之人、事、物全部吞噬掉。地上的人们,首先看到的是撕开厚重包裹之黑云的巨大闪电,紧接着听到的就是列阕霹雳、轰隆而至的巨大雷声,感觉上就好像发怒的天虎一边噬咬着猎物,一边发出怖人的怒吼声。这种“雷电合章(光)”的独特天文现象,一方面给了地上观察的人们以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另一方面也给了人们以联想和启示:那就是文则武备。在文化天下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和抛弃以适当、必要的武力之保障来维护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定与团结。因此,噬嗑卦也表达了在必要时刻对乱世者必用重典的治理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