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解通:
卦辞:主祭人员在献飨于神之前沐浴净斋以示虔诚与庄严,观看祭祀的人们头颈伸直以表其孚诚与尊敬。
(观卦是以“行祭礼之时,主祭人员在献飨于神之前沐浴净斋以示虔诚与庄严,观看祭祀的人们内心由此产生观感而表现出虔信、仰慕、敬畏之形貌”为象喻,用以说明“观”是通过上以表率示下、下以虔敬观上两个方面来表达其所蕴藏的瞻仰与被瞻仰、凝视与被凝视、洞察与被洞察、觉而效与效而觉等等诸多内涵,重点落实在居上位者察观下位的实际域情,再施教化,以及居下位者察观上位者德行受到感召后而以之作为自身瞻仰和效仿的榜样。)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解通:
《彖辞》:身居上位者以柔顺而臣服的姿态观瞻天道之德行,转而以其自身受观而化的中正之德行用让其下万民瞻仰、观摩(反过来说,在下者受其既中且正的伟大德行所感召,皆具以柔顺姿态而服从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是说在下者观其盛德自然而受到感化之教。天以神道运行,四时循环、无有差忒,德行弘博的圣人观于此而效法天,亦以神道示观以教化民众,则普天之下民众的虔敬与服从之心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解通:
《象辞》:风行于地,触动万物而后可观;先王法观象而视察方域,根据各地不同的民风、域情而开展针对性的民众教化。
(观,作为一种示现之象,取自于风行地上,阳动春回,百簇受风吹拂而荣舒,山川增色,渐次可观。风有籁,缘气之所触动而兴替系之,天灾人祸莫不由观而来,所谓风声鹤唳、闻风而动、见风使舵、煽风点火等等,无一不说明风是地球上对万物作用和影响最大的自然之力量,君子深知巽风无孔不入之特点,故以天垂象见吉凶用以教化天下民众。)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解通:
初六:近视而不能远顾,谓之童观。(看问题短视的这种做法)对小人(不负教化之责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咎过,但对(有教化之责的)君子们则是一种羞耻。
《象》说:初六童观,小人之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解通:
六二:偷看,谓之窥观。女人这么做是有利的。
《象》说:“窥观女贞,亦可丑也”是说从暗中偷看或观摩,虽然也获得益处,但并不是凭借坦荡之胸怀光明磊落地观摩并受到教化,有褊狭不公的嫌疑,所以也可认为是一种不太不光彩的行为。
六三:观我生,进退。(www.daowen.com)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解通:
六三:仰观九五,有志承其风,但也有自己主张并内观自身,择善固执、随时以进退。
《象》说:“观我生,进退”是说六三观九五的同时也内观自身,虽持承风之志但并不一味趋炎附势,完全接受上层的灌输而丧失自己的主见,因此说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说:“观国之光”,尚“宾”也。
解通:
六四:(遍)观看一个国家的各地风光,对于判断这个国家是否值得投身报效是有利的。
《象》说:“观国之光,尚宾也”是说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参观、考察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就知道这个国家对贤能人才的观点和态度,是否能得到重视和尊重,然后就可以判断出在这个国家能否发挥贤能之才智。
(“宾”在古代即“仕”,古代有德行的人,前往朝廷,天子会以宾客的礼仪招待之,以表尊贤重能之态度。)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解通:
九五:位尊权重的大人内观自身,若能肯定自己在“在亲民、在明明德,并止于至善”这些方面做的还不错,这样做就不会有咎过。
《象》说:“观我生,观民也”是说大人的内观就是观察与反省自己是否真正体察到下位者的民情风俗与民生疾苦,借此就能够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中正之德行。
(九五为观卦之主爻,又自居上之尊位,其身负的对下级民众教化责任是第一位的,能否被万民瞻仰并效仿,最核心的关键就是其自身的中正德行是否真实与充足。为确保这个核心稳固不变,九五自当时刻不忘对民风民俗的持续关注并进而对自己加强内观与反省。)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解通:
上九:身在局外仍观看他人的得失,进而引以为鉴,教导后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君子这样做是没有咎过的。
《象》说:“观其生,志未平也”是说上九虽然不再当位得志,但因其自身的贤能之品德,仍甘于在二线、甚至三线的位置上对民众的教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此之谓“志未平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