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文言》是从君子修身“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儒家价值观角度对坤道内涵的进一步阐述。坤地虽然柔顺平静安贞,但是真正动乱起来却也是地火蔓延、山崩地裂,万物毁于一旦。坤地之德就是柔顺承天而变化,圣人则效法坤地的柔顺之德而利万物。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其道顺乎?承天而时行。
解通:
《文言》说:“坤土虽然非常柔顺,但它乱动起来却是非常剧烈而富有灾难性的。坤地虽极安静并且德性广布四面八方,但也必须以乾天为主而后才能应乾天生物之能而成万物养茂之功,唯这样才可恒久有常。坤地效法乾天之善性而包容万物,才可使万物化育而且光耀菲菲。坤地的法则岂不就是柔顺吗?!总结起来就是顺承天道变化而对应生成了大地的白昼黑夜、四时八节以及万事万物的成始成终。”
坤象征着事物阴柔的一面,在发展中,到了顶点必向阳刚转化。坤阴以顺乾阳,阴阳相合称之为得主,同时坤阴保持自己的安静、配合之本性是为有常,它包含、容纳万物,养育教化,使大地的精华得以光大。坤道的本质是顺,顺就是要根据外界的促成条件而配合行动。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解通:
《文言》说:“积德行善的人家,必会有后来的福报。积凶行恶的人家,必会有后来的灾祸。臣子诛杀君主,儿子诛杀父亲,这些以下犯上,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事的发生,是由恶念一点一点的渐渐累积而导致的,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短暂时间而突变造成的。它们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应该早辨析明白的灾难性后果却没有及早察觉。《易经》说:‘一旦踩着了白霜,就意味着严寒坚冰之季的必然和即将之到来。’这是说事物的发展从开始到结尾是依照一定的顺序逐渐累积发展而变化的,这是一个必然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文言》阐述的是事物的变化规律有着一个从隐微到显著、从量变与质变的必然发展过程,所说的是看起来很顺从的阴柔的发展,最后会走向反面。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解通:
坤二得一以柔居中,中而不私故为直,依正而直行故为方,能柔顺含弘则为大。从容中正之道,故而能不遇阻折而无往不利。《文言》说:君子从内心敬重天道和地道的正直无私之德;又以“依正而直行”作为外在的行为原则,表里如一、内外一致得以确立,那么他因坤德的具备就不会受到孤立了,效仿和学习他的人反会争先恐后、络绎不绝。所以,坤卦六二爻辞所言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就是指君子内敬天地之道,外重身体力行,逐一累积而落实,适时适位运用这样的原则去接人处世、团结群众做大事业,则君子对自己的所想所为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疑惑和犹豫。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解通:(www.daowen.com)
《文言》说:“坤所代表的阴柔本身也具有生命力,精华蕴蓄其中,但要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建立政权,是办不成的。因为坤代表地的性质,只能去辅助天。所说的坤道,就是家妇以夫为主而跟从不移的道理,也是臣子以君王为主而忠心服从的道理。妻子只能辅助丈夫,臣子只能辅助君王。作为辅助的力量本身不能成就大事业,但能在辅助中取得成功。坤地辅佐乾天而成就万物,也就是坤地代替乾天而最终成就了万物。”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解通:
《文言》说:“天地交感变化,使得草木繁盛。天地变化,草木也随时进退,该生长就生长,该敛藏就敛藏;随着天阳的逐日远避,地气的不断收敛,也终会出现阴阳闭塞,上下分离,互不交通,当此否时,圣贤明白此时世并不适于展现自身才能,于是效法万物顺应天时而闭藏,必当归隐以保身。《易经》说:‘扎紧袋口,谨慎言行,没有赞誉,也不会有灾祸。’君子慎言安命,就是说君子言行举动也要应时和节,看准和把握好时机,这需要十分的重视和谨慎,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大意。”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解通:
《文言》说:“君子像黄土地一样,蕴含精华,通晓万物变化的规律,确立自己作为辅助的位置,秉持中道、中庸谦逊、博爱无私、贞守本分之位而不妄求,其心中深怀庸言庸行、怀柔爱民、厚仁待下之美好理念,并且在接人待事的日常行为上凭借着这种理念而身体力行,使从事的事业得到发扬和光大,这就是美德由内向外极致的表现,也是君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解通:
(1)疑字,通凝。阴凝于极必返生阳,“必战”曰阴阳必相接也。坤外而乾内,阳伏而不见,阴牝阳而见之,阳为龙,阴阳合而为类,而能成血。血者,阴阳交合者也,天地杂也。此血非阴非阳,亦阴亦阳,为天地所和合,能生万物,故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
(2)阴在这里代表本如坤地一样居于下位而柔顺的顺承居于上位的天子的臣子,也就是诸侯。阳代表居于上位的天子。阴、阳表示两种相对的势力,这两种势力相互交接,凝结矛盾后必然导致战争。是因为阴为地道,却不甘于处于辅助的、从属的地位,起而争斗,欲自己称王称霸,甚至有些阴已经称王称霸,所以他们也称作“龙”;但阳表天道,为正统为君王,认为阴并没有阳的本性,“称龙”本质上是一种僭越,其实阴的属性不可能根本改变,所以对于阴的这种行为必须讨伐,只能发生相互流血的战争。所谓玄黄,是天地的两种颜色,天为玄,青黑色。地为黄,土黄色。
两种解释,对立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