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母语传播以及对文化认知的增强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母语传播以及对文化认知的增强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使用母语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做到用母语传播直接“喂料”、用母语传播中华文化和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我国的母语传播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使用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阿拉伯语、缅甸语、越南语等20多个语种,面向非洲、亚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译制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160多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影视剧,大大增强了海外受众对真实中国的认知度。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母语传播以及对文化认知的增强

语言是国际传播的基本单元,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冲破语言障碍,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在使用母语开展国际传播时,要做到用母语传播直接“喂料”、用母语传播中华文化和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一)用母语传播直接“喂料”

使用母语生产制作节目提供给对象国合作媒体播出,或者提供母语素材供媒体的海外制作室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节目或素材的使用率,进而增强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机会。

我国的母语传播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例如,新华社每天用中文和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语、俄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7种外语,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5万多家用户提供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菲律宾语、越南语、缅甸语、乌尔都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豪萨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等非通用语,重点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覆盖,使用母语进行节目定制推送和合作“喂料”,实现了节目嵌入式播出。

(二)用母语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对于海外受众而言都较为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中国语言传播中国文化很难取得传播实效,与之相反,使用对象国受众熟悉的母语传播中华文化会大大增强传播效果,增进海外受众对中国的认知。(www.daowen.com)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过使用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阿拉伯语、缅甸语、越南语等20多个语种,面向非洲、亚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译制播出《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160多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影视剧,大大增强了海外受众对真实中国的认知度。其中,斯瓦希里语版《媳妇的美好时代》就实现了在非洲的热播。

(三)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学会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来讲话是国际传播的基本功。建立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根据受众需求和传播价值,使用对象国民间熟悉的话语体系,选择具体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叙述生动细节,进而把握受众的利益关注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

以《和你一样的中国人》一书为例,该书由《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用法文撰写,是真正“用对象国受众的语言”给对象国读者写作的中国书,自2012年秋在巴黎出版后一再加印。该书虽然说的是中国的事,却是用了法语世界读者耳熟能详的短语,让读者能立刻心领神会,露出会意的微笑——“一定要看看,中国人为什么和我们一样”。该书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作者不盲目地“自说自话”,做到了不仅“会说他们的话”,还“懂他们的礼”“知他们的情”,让对象国受众听得到、愿意听、喜欢听,进而产生了互动和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