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出现的危机,不可避免地将会通过媒体立即扩散至全球,形成国际舆论,产生国际影响。
(一)尊重国际组织
危机应对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国际组织和国际地区组织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预防和管理各种各样的危机和灾难一直是联合国长期以来所致力于的事业,如联合国的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世界粮食计划、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直接介入危机和灾变的管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直接代表联合国协调危机管理事务,国际气象组织、国际粮农组织也介入国际和地区性的危机管理。
在这个变得更加相互依赖的世界中,中国充分尊重国际组织,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意愿与国际组织在危机应对方面扩展合作。在危机国际传播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信息方面的沟通。
(二)遵守国际法律公约
国际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才能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国际法律公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国家行为,而且可以规范国际社会秩序,稳定国际发展环境。
如今,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各种公约的数量及程度,不仅达到本国历史上空前的水平,而且在世界大国里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认真遵守、主动塑造和维护重大国际法律法规。危机国际传播也应该在国际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与规则行事。(www.daowen.com)
我国应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国际规则、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功能,并根据不同的国际危机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的危机化解方式有针对性地应对。
(三)加大国际话语表达
在危机国际传播中,要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讲真、讲实、讲好、讲活、讲深中国故事、中国情怀,进一步扩大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认同力;必须改变过去自说自话的形式,坚持“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一国一策”,针对不同国别、不同受众的需求,谈他们关注的话题,讲他们听得懂的语言,防止概念化、程式化,避免形成对内报道简单地对外转化。
一方面,要以蓬勃发展的公共外交为依托做好危机国际传播,用国际社会和国际受众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阐释中国道路,让世界听懂中国声音,提高“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能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避免误解,增信释疑。
另一方面,融通中外是关键。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要充分体现我们对人类共同命运和全球事务的思考与担当,多反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利益交汇点,展现中国的国际担当和大国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