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主动抢占危机传播窗口期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主动抢占危机传播窗口期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主动抓住危机传播窗口期危机国际传播有其自身的窗口期,即24小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72小时平息国际舆论。关于危机的任何细枝末节、当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关注并广泛报道传播。因此,中国媒体在危机国际传播中要尽可能抢占先机,主动引导国际舆论。15时20分,中央电视台打破原有节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时,新闻频道和第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滚动播出抗震救灾有关消息和工作进展。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主动抢占危机传播窗口期

媒体要主动、及时、充分、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尽快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迅速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有效引导国际舆论。

(一)主动公开真实的危机信息

媒体的首要使命和责任是从团结稳定的大局出发,主动在危机发生时协助政府及时、有效地发布准确信息,说明真实情况,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最大限度地提醒公众注意。媒体应在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掌握新闻传播的主动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尽早化险为夷。

(二)主动抓住危机传播窗口期

危机国际传播有其自身的窗口期,即24小时回应国际社会关切,72小时平息国际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最初的24小时内是消息传播速度最快、舆情最早发生的黄金时段,也是受众最为焦虑、最渴望信息的阶段。关于危机的任何细枝末节、当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关注并广泛报道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这对危机传播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要在2小时内选择最高级别的监测系统,对国内外相关舆情进行实时监测;3小时内配合政府启动危机传播应急机制,成立危机国际传播应急小组;8小时内制定出危机国际传播应对策略;24小时内把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危机应对举措进行报道传播,抓住这“黄金24小时”就等于危机成功化解了一半。

同时,为了防止负面舆情发酵,尤其避免网络上谣言的扩散,及早化解公众不良情绪,政府在危机发生之初不仅要通过媒体公开信息,更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公开信息,将事件的真相、历史渊源、处理办法及有可能带来的后果一一公布,争取在72小时内平息国际舆论,为引导国际舆论的发展方向,化解国际危机创造良好条件。

(三)主动向全世界“首发”(www.daowen.com)

“先入为主”是受众接受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而在传播客体为国际受众的背景下,作为传播主体的媒体的“首发效应”变得尤为重要,哪家媒体的新闻报道最先发出,哪家就有可能“先发制人”,不仅吸引全球受众,更能获得其他国际媒体的转引,赢得国际舆论引导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中国媒体在危机国际传播中要尽可能抢占先机,主动引导国际舆论。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迅速反应,“全球首发”地震信息。14时28分汶川发生地震,14时35分北京地区出现震感。新华社打破常规,14时45分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新华社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分钟,比美联社早8分钟。15时,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口播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电视台打破原有节目安排,推出汶川地震直播;22时,新闻频道和第一套综合频道并机直播“抗震救灾”特别节目,滚动播出抗震救灾有关消息和工作进展。

很多国外媒体原原本本地引用中国媒体的信息,尤其是大量引用新华社发布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转播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的视频节目信号。据统计,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98家电视机构转播或部分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有关节目信号。CNN、BBC等国际传媒机构在引用我国节目信号的同时,均对我国政府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公开信息的做法给予赞誉。《洛杉矶时报》报道称,地震虽是一场悲剧,却给了中国一个重树形象的机会。

(四)主动进行系统性应对

在国际传播中,不论是政府传播、媒体传播、企业传播、驻外机构、出入境人员往来管理,还是其他的社会组织交往,都要做及时、正确、连贯且符合长远利益的系统规划,主动建立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多主体加强国际舆论应对,共同化解国际危机。

系统性应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成立多部门密切合作的危机应对小组,各相关部门主要人员参加,负责人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应对;二是小组内部实施特殊管理制度,保证内部安定,对外信息统一;三是全力做好危机国际传播,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沟通,及时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四是果断采取危机应对措施,主动化解危机,找出源头,标本兼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