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危机国际传播特征及媒体作用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危机国际传播特征及媒体作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危机特征危机国际传播具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征,如临时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危机阶段性。认识到危机国际传播的危机特征,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全球范围内、国家发展中的各类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媒体作为危机国际传播的主体作用突显。国际危机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危机国际传播特征及媒体作用

(一)危机特征

危机国际传播具有一般危机的共同特征,如临时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危机阶段性。

1.突发性

虽然危机本身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它们被人们感知的时候,往往以某个突发事件为开端,表现出“突发性”的特点。突发事件不一定会构成危机,但危机首先是突发事件,由诸多细小的因素逐渐积累而成。由于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即便存在先兆和预警的可能性,危机事件也往往难以预测、来势凶猛,会打破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惯性,使人们措手不及,甚至产生心理恐慌。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极短时间的海啸就夺去了近30万人的生命,让城市失去了生机。

危机的突发性这一特征,无论对政府还是媒体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媒体的信息传递必须迅速及时,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报道。

2.不确定性

危机的产生是由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共同造成的,一项因素的变化或几项因素的重新组合都会导致危机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无法短时间内确定其生成原因、发展方式和演变方向,更难预测结果并找到克服危机的方法。

危机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危机结果有好有坏,而转“危”为“机”的努力,就是改变变动的方向。在危机国际传播中,这点尤为重要,应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将结果向好的方向进行引导,消除人们的心理恐慌,减轻国际舆论压力,真正的转“危”为“机”。

3.阶段性

根据危机的进行过程,可将危机分为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三个阶段。危机前应当做好预警工作,在先兆阶段及早发现,防微杜渐,做好理论应对;危机中实施具体应对措施,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危机化解方案,媒体予以充分报道和评论,疏导民众情绪,引导国际舆论,展现大国担当;危机后并非为时已晚,有必要亡羊补牢,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全面进行形象修复工作,以弥补负面影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预警机制,以做好再次遭遇危机的准备。

近些年,“非典疫情”“苏丹红事件”“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乌坎事件”“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天津港爆炸案”“华为实体清单风波”“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舆论不断。提高政府和媒体的危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立国际危机管理的综合应对制度,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媒体面前的紧迫任务。认识到危机国际传播的危机特征,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全球范围内、国家发展中的各类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播学特征

传播学特征是危机国际传播的一大特征,危机国际传播是传播学中一种特殊的类型,虽然以危机管理的传播学角度为基础,但是在发展和实践中具有更为融合多元的知识体系、更为宏阔的研究视野与更大的实践效用。

1. 传播形态及要素

危机国际传播涉及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等形态,过程涉及传播主体、客体、环境、内容、渠道、行为、反馈七要素。

其中,媒体作为危机国际传播的主体作用突显。媒体对危机事件报道的角度、立场不仅能直接影响传播客体的认知,还影响国际公众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危机的演进方向。

2. 传播阶段(www.daowen.com)

危机国际传播贯穿危机的整个过程,要收集、处理、发布必要信息,与利益攸关者展开沟通、进行交流。危机前,收集关于危机的预警,提示利益攸关方;危机中,发布关于危机的信息,关注利益攸关方;危机后,把努力及改变传达给利益攸关方,以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3. 传播策略

在危机国际传播实践中,首先要告诉国际受众危机的真实情况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此过程中,要把我国的意见主张嵌入其中。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国际舆论。要将主动出击与有力还击相结合,用好融媒平台,做好精准传播。 政府和媒体应在危机国际传播中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掌握基本的国际传播理论知识,建立科学的危机国际传播管理制度,完善国际危机信息发布和管理机制,努力争取国际舆论主动权。

(三)国际关系特征

21世纪以来,国际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引发民众、政府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国际危机与国际关系紧密相关。应对国际上的危机舆情,须把握中国外交的基本精神,妥善处理好国际关系。

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主要包括10个方面: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1]

危机国际传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和遵循,努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 为国家利益服务

危机国际传播要阐释国家主张,服务国家大局,维护国家政策。首先,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中国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延伸,相应地,中国遭遇危机,特别是国际危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其次,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国际危机再也不是与中国无关的事件。很多重大事件和问题都需要中国为国际危机的和平解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再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方面发生问题会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这些情况要求我们在国际上主动发声,对国际危机予以积极应对。

3. 遵循国际规则

危机国际传播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微观缩影,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危机的要素,如权力、利益、风险、博弈决策,也都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因素。

国际危机可以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界定。宏观层面指从国际体系角度来审视危机;微观层面指从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研究的角度定义危机,即对外政策危机。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角度,都摆脱不了国际关系的大背景,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际关系特征已成为危机国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因此,国际危机也要遵循国际规则、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来进行传播。

4. 跨文化传播

在危机国际传播过程中,要树立全球视野,做到融通中外和通俗易懂。要尽可能地减少中式的表达风格,以国际受众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要增强传播的指向性,针对不同的对象国设置不同的表达方式,争取做到“一种文本,多种表达”。此外,还要进行国际间危机的横向对比分析,实现“事”和“理”的双向结合,提升与国际受众的关联度和传播的说服力,做到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提高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