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多是由于不了解中国真实国情。唯有使世界人民先了解真实的中国,才有可能使他们接受中国的价值和主张。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应先从国际社会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一)讲好“中国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短短100年时间,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为世界主要大国之一,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世界开始聚焦中国,用放大镜观察中国,“中国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好”“中国崛起的奥秘是什么”成为外界不断追问的一个世界话题。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不乏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猜疑、揣测和联想,甚至还会有一些质疑、非议和中伤。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要主动发声,解疑释惑,搭建思想沟通的桥梁,发现和寻找双方的契合点。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好中国崛起的原因,讲清楚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经过艰辛探索,终于找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理论、发展道路和特色制度,释放出全国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阐明中国和平崛起使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本身就是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回应“中国威胁论”
冷战结束后,“中国威胁论”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对华外交主线之一。随着中国日益崛起,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在内的不少国家,出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不同原因,给中国制造“锐实力”“债权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者”等种种头衔,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社会状况指手画脚、横加指责,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一方面要通过讲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具体事例,证明中国给世界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和合作空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还应让国外受众知道,尽管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才是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才有利于化解“中国威胁论”。
(三)明确“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定位
当前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把中国当作发达国家看待,这种对中国的定位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对此也不认可。我国的国际传播要向世界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一,虽然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经济总量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第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较大;第三,中国城市人口的医疗、养老、住房等有保障,但农村人口的各项保障仍不完善;第四,中国东部不少地区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但广大西部地区仍很落后;第五,虽然一部分人已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全国仍有几千万人刚刚脱离贫困。(www.daowen.com)
上述诸多方面的不平衡,使中国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解决好,中国的发展进步就会受到制约。我国媒体需要向世界介绍中国既有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有比较落后的地区;中国既有优点,也有不足。这样的中国形象才真实可信,丰满立体,才能让国际社会更加理解中国所做的各种决策的背景与原因。
(四)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核心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对外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要突出中国发展与对象国的相关性。例如,在传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过程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抓住“中老铁路”修建契机主动设置议题,传播中国患难与共的政治形象、平等待人的外交形象、互利双赢的经济形象和亲和友善的文化形象,有力反驳了西方提出的“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议题,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
(五)塑造“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形象
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认知目标就是着重塑造好“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传播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突出中国对外政策秉承《联合国宪章》宗旨和精神,坚定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除安理会批准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外,中国不向海外派驻一兵一卒;传播中国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突出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传播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突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乌克兰、叙利亚、中东、南苏丹等热点问题的政治对话进程,深入参与反恐禁毒、维护网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