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无线广播至网络广播改进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无线广播至网络广播改进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国际传播广播渠道不断推陈出新,从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短波广播、本土化落地调频发展到基于数字技术的卫星广播和网络广播,为媒介融合注入新的活力。网络广播是指基于TCP/IP网络的纯数字化音频广播系统。2007年9月14日,Inet Radio升级为由9种语言组成的11家环球网络电台,标志着以“本土化”为目标的新型多语种境外网络广播电台全面启动。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无线广播至网络广播改进

随着新媒体迅速崛起,国际传播广播渠道不断推陈出新,从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短波广播、本土化落地调频发展到基于数字技术的卫星广播和网络广播,为媒介融合注入新的活力。

短波(SW)广播利用地球的外表面电离层多次反射来传播信号到达接收设备,实现远距离广播覆盖。根据日本放送协会(NHK)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使用短波作为主要国际传播渠道的前四位媒体分别是美国之音(VOA,1155小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910小时)、英国广播公司(BBC,904小时)、俄罗斯“俄国之声”(810小时)。目前,短波因为传输和接收设备使用方便、系统搭建灵活、部署成本较低、抗毁性强等固有优点,在国际传播中享有一定的战略地位。不过,由于带宽较窄、易受天气干扰、频谱资源紧张、易被建筑物屏蔽和被无线电波辐射干扰等缺点,短波在国际传播新媒体转型过程中地位正在下降。

调频(FM)广播具有音质清晰、信号稳定、易于收听等优点,在移动通信网络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落地调频台成为全球化、融合化、本土化、品牌化建设的着力点。近年来,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广播媒体都加大力度推进节目境外落地的工作,境外落地节目目前主要通过调频进行广播,在传统短波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增强覆盖密度,扩展受众群,推进落地节目的“本土化”,扩大对外广播的影响力。

21世纪初,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曾在肯尼亚内罗毕、老挝万象、泰国曼谷、缅甸仰光、阿尔巴尼亚地拉那、澳大利亚堪培拉、西班牙马德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加拿大多伦多等地通过自行建台、经援建台、委托建台、租台、公司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加快整频率落地项目建设,扩大海外分台规模,在全球拥有多家海外整频率播出电台,覆盖世界5大洲50多个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约5亿人口,落地节目总时数每天近3000小时,影响对象国高端受众、主流媒体和国际事件走向的能力不断增强。

卫星广播是指利用广播卫星向地面转播广播信号,供一般公众直接接收的点对面的广播方式。国际传播中,主要使用国际通信卫星作为传播的主要手段。卫星广播的传输环节相对较少,不容易受一般自然灾害的影响;输出功率较大,天线可以实现高精度定向,可覆盖很大面积,增加了国际传播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国际广播节目质量、灵活性和及时性。(www.daowen.com)

网络广播是指基于TCP/IP网络的纯数字化音频广播系统。1995年4月,位于美国西雅图的一家网站在其网页上放置了一个音频播放试用版软件,提供点播服务,标志着网络广播的诞生。基于网络协议的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系统的内容局限、空间局限和功能局限,具有传统广播传播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打破传统广播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融合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的传播特征,推动了国际传播的形态改变。[5]

2005年,中国国内首家多语种网络广播电台Inet Radio开播,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德语和日语播出,不同语言的节目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强调知识性和互动性。网络广播节目无论是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传统广播节目,更加贴近网络听众。2007年9月14日,Inet Radio升级为由9种语言组成的11家环球网络电台,标志着以“本土化”为目标的新型多语种境外网络广播电台全面启动。

网络电台的出现有效提高了广播节目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广播的体制束缚,实现了节目自由灵活的个性化定制,进一步优化了听众的收听体验,开辟了一片新的受众市场。目前,由传统广播节目搭载网络电台的直播,逐渐丰富为大型活动现场音频同步直播和类似网络视频直播的网络电台个人直播,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电台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