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逻辑递进性与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逻辑递进性与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逻辑递进性就是在丰富的传播内容中,呈现出内在的逻辑性,必须逐步深入,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分层有序开展。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在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时阐明中国政府的意见和主张,亮出“中国方案”,通过澄清性深度报道提供更多的事实参照系,驳斥丑化中国的报道,扭转受到长期扭曲的中国形象。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高端专访传达事实真相,传达意见性信息。

中国国际传播概论:逻辑递进性与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

逻辑递进性就是在丰富的传播内容中,呈现出内在的逻辑性,必须逐步深入,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分层有序开展。在国际传播中,主体需要通过选题、策划、采编、制作等流程来完成内容的“编码”,这些内容包括事实性信息、意见性信息、服务性信息、愉悦性信息等。事实性信息,即对事物本身的真实反映和再现的信息,如新闻性报道;意见性信息,即呈现观点、见解、立场、态度等的言论,如新闻评论;服务性信息,即以满足受众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为目标所提供的资讯,如留学、商务、消费类信息;愉悦性信息,即以满足、丰富受众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为指向的内容,如影视剧、音乐戏剧等。如果主体的“编码”在客体“解码”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认同,受众忠诚度也会随之提高。

(一)事实性信息

事实性信息即以事实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信息,包括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最新动态、重要数据等,解决受众在信息获取中“是什么”的需求。事实性信息包括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新闻事实主要指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以及主要经过和工作手段等;新闻背景一般为解释性信息,用于帮助受众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等。

在国际传播中,事实性信息的作用通常可归纳为三点:其一,作为陈述对象,讲述事实,用事实说话,让受众形成一种感受,顺其自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其二,作为引用对象,以事实佐证观点,论据可以是新鲜的新闻事实,也可以是间接的事实材料,包括理论性论据、常识与专业知识等;其三,作为评论对象,表达传播者对该事实的立场和判断。

我国国际传播中的事实性信息主旨是展现现代化的中国,告诉国外受众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真实成就、历史渊源、现实发展、未来潜力等重要内容,让受众认知中国、了解现实的真实的中国。此外,传播客体对新闻事实背后的“所以然”有旺盛的资讯需求,对于中国的军费增减、GDP目标的调整、外汇储备的多寡、在国际热点和多边议题上的原则立场等,有必要在第一时间解释说明。

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推出《同心战“疫”》《武汉战疫纪》《战武汉》《守护生命》《生死之间》《中国战疫纪》等多语种专题片、纪录片,客观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情况,向世界报道抗疫防疫进展,为世界各国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信息源,其中《同心战“疫”》多平台矩阵跨屏触达9.23亿人次,被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阿根廷等70多家主流媒体转载。

(二)服务性信息

服务性信息是指以满足受众在经商、求学、工作、生活、旅游等方面需求为目标所提供的资讯,这类信息大至国家的政策措施,小至身边的生活路径。其特征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步调统一;受众是服务性信息的中心;服务性信息个性化程度高,易于打造品牌,提升媒体影响力;服务性信息意识形态成分弱,易于传播。不论是从国际传播史,还是从国际传播现状来看,谁提供的服务性内容多,谁就可能成为有影响力的媒体。

我国媒体应基于国外受众的需求设置贴近性强的新闻选题,报道受众想知道的内容,让受众切实感觉到信息的“有用性”。随着全球传播态势的发展,要使传播真正产生实效,首要任务就是争取人心,提供服务性信息是赢得受众信赖、提升媒体价值事半功倍的途径。

作为国际传播内容的一张特色牌,服务能够促进媒体形成大外宣思维、社会化思维、民意思维、精品思维、大数据思维和跨界思维。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媒体如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特长、精准服务,往往能在新闻和意见难以到达的地方取得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找准人群精准服务、找准时机扩大影响、找准平台订制服务、用好技术开拓渠道,提升传播效果。(www.daowen.com)

(三)意见性信息

意见性信息是指呈现观点、见解、立场、态度等的言论,主要表现为新闻评论,具备政治性、价值性、针对性、时效性、交流性等特征。媒体的传播力之争,归根结底是意见之争,谁能占领观点高地,谁就掌握了传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在媒体竞争中,对新闻事实本身的报道往往会呈现大同小异的局面,而“分水岭”是对事实的解读,即从事实中提炼出的意见性信息。由于思想、文化、制度之间的差异,西方媒体所塑造的我国国家形象与我们自塑的整体形象相去甚远,反映在涉华报道中总是存在一定的成见。

中国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在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时阐明中国政府的意见和主张,亮出“中国方案”,通过澄清性深度报道提供更多的事实参照系,驳斥丑化中国的报道,扭转受到长期扭曲的中国形象。[6]

在国际传播中,只要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得当,中国媒体通过传递意见性信息是可以帮助扭转国际舆论导向的。由于媒体与受众处于不同的时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受众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报道误导,形成一些对中国不利的刻板印象。西方媒体或民众的某些观念是长期形成的,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对中国的负面印象,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因此,我国国际传播媒体传递意见性信息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长期努力,逐步改变上述印象,不能期望一次宣传报道、一个阶段的努力就能彻底扭转局面。

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利用高端专访传达事实真相,传达意见性信息。专访国际权威组织和多位世界顶级专家,包括《柳叶刀》总编、世卫组织发言人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欧盟委员会前主席,以及钟南山、高福、张文宏等,相关专访报道被BBC、CNBC、NBC等400多家境外媒体采用。

(四)愉悦性信息

愉悦性信息是指以满足、丰富受众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为指向的内容,通常包括文化、娱乐等审美性强的内容。在国际传播的审美关系中,传播主体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属性的对象性存在,传播客体成为审美主体,对传播的内容产生审美感知和体验。传播内容令人信服并产生愉悦感,才是最好的国际传播。

愉悦性信息很大程度上兼顾服务性信息的特征,同时,服务性信息实用性比较强,情感因素较弱,而愉悦性信息实用性较弱,情感因素较强,因此受众的忠诚度更高。

在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提升实力、增强受众黏性的路径,是了解、满足、引导、培育客体的信息消费偏好,这同时也是打造媒体品牌的关键和传播愉悦性信息的重要基础。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中国价值观,可以接近受众的感情距离,更可以淡化说教色彩,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但是,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递愉悦性信息,需要纠正当前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信息泛政治化、自我束缚太多、口号堆砌、内容雷同等问题,由宏大政治叙事转变为具体事例叙事,由政治话语转变为生活话语,由官方话语转变为民间话语,由辩论式话语转变为谈心式沟通,达到以诚动人、以情动人的境界,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