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德国《明镜周刊》以《为北京做政治公关:那些美化中国者》为题刊文,描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北欧的合作伙伴内部的中国氛围,称该公司为北京做政治公关,由中国官方媒体资助,是面向西方的“中国宣传中心”。
2015年11月,路透社花了1年的时间,动员全球记者,通过多种渠道挖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海外发展模式,发表了题为《中国的长臂:北京的隐蔽全球电台网络》的特别调查报道。通过分析国际台在北美地区的合作形式、节目内容、价值导向等,并综合国际台在澳洲及欧洲区域的合作项目,指出“中国正在世界各地建设隐蔽的电台网络”。随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及司法部介入,对国际台北美合作方展开调查,要求该公司登记为“外国代理人”。为应对调查和确保合作项目安全,该公司不得不暂停国际台委托其播出的英语节目,并取消了华语节目《直播中国》栏目。该公司通过委托当地律师和公关公司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只能以美国少数族裔媒体运营,向联邦通讯委员会和司法部提交为国际台播出的节目单,音频保留至少3个月备查,暂时免除“外国代理人”登记。
2017年12月,《经济学人》杂志将中国话题放在封面故事,用了一个极具感情色彩的表达“Sharp power—The new shape of Chinese influence”,并配以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图片:一个中国地图在显著位置的地球仪上扎满长短不一的尖刺。文中提到,被路透社曝光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球14个国家都有频率,涉嫌操控33个电台。2017年12月10日,德国指控中国试图在德培养亲中的政治家,还专门举行关于中国不断增长影响力的听证会;2017年12月15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用中文高喊“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意在指责中国对其进行“政治干预”。(www.daowen.com)
按照欧美智库、媒体和学界的界定,“锐实力”是“威权势力”采用“收买、审查、操纵、胁迫”等“非常规手段”对目标国家或群体施加影响。该概念是在 “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企图对中国近年来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努力进行的“污名化”,从本质上体现了西方知识界和精英阶层面对全球变局的“影响焦虑”。[7]
近年来,越来越多在海外开展传播的中国媒体遭到西方国家舆论封堵。路透社、《明镜周刊》等西方主流媒体,以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官方媒体,屡次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和《中国日报》等央媒的海外传播模式,澳大利亚媒体多次聚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当地的合作伙伴,从竞争的角度抹黑与中国媒体有合作关系的当地华人媒体,歪曲中国媒体的海外传播意图,挑动当地舆论围堵中国媒体和当地华人媒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