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策略

四川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策略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翻译传播学对翻译媒介、翻译效果的研究最为集中,对翻译受众和翻译传播者的分析也是重要课题,但是对翻译讯息的细致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翻译策略的研究并不深入,尤其是在博物馆展品翻译的问题上。遗憾的是,展品分级翻译并未成为系统的翻译活动或者翻译活动的指导原则。其次,展品标题下直接对该展品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配以英文译文,分级翻译开展得较好。

四川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策略

在传播展品信息及其负载文化时,传播者(博物馆及译者)如何有目的、有意识地使传播内容被受众接受,如何使信息分层次、分步骤、按需求度的差异性合理地呈现出来,同时恰到好处地协调译语文化和源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尤为重要。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翻译传播学对翻译媒介、翻译效果的研究最为集中,对翻译受众和翻译传播者的分析也是重要课题,但是对翻译讯息(即翻译原文本)的细致分析进而制定相关翻译策略的研究并不深入,尤其是在博物馆展品翻译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博物馆展品翻译应该采取分级翻译的方法,具体是指将展品信息按信息含量的大小分成若干层级、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将其译成目的语,并负载于不同的翻译媒介,让不同的游客群体按照各自的需求摄取相应的译文信息,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多层次、循序渐进的传播和接受(详见图4-4)。

图4-4 传播学视阈下景区展品分级翻译示意图(www.daowen.com)

如图4-4所示,在传播学的理论视阈下,展品信息可分为“展品标题”和“展品介绍”两个层级。展品介绍具体包括参观指南书中、展讯或简章中相关展品的简述,关于展品的深度解释说明,或者关于某件展品或系列展品的专题书籍等。实际上,在四川省内多个和多类博物馆中,展品分级翻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遗憾的是,展品分级翻译并未成为系统的翻译活动或者翻译活动的指导原则。以成都博物馆“灵蛇传奇”主题馆为例,展品标题的翻译工作开展得非常细致,每一件展品的标牌上都有中英文对照介绍,同时馆内指南书和简章介绍的翻译非常完备,并配以音频导读和图片视频展示,游客接受和反馈较好。但是展厅中没有具体的展品解释说明,因而也就没有以陈展形式出现的译文,游客无法进一步了解感兴趣的展品。虽然,主题馆礼品店出售《灵蛇传奇》主题书籍,详细记载了180余件展品的具体信息及其译文,游客可以从此书中一窥究竟,但是并不是所有游客都能发现该书的存在,而且书籍售价为人民币888元,价格之高,让游客“望而却步”。这些“噪音”间接导致了展品信息的欠额传播和浅度接受。

再以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为例。该馆作为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其成立和发展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重视和扶持,体现在翻译上就是博物馆工作组作为“传播者”,对展品信息的一次和二次传播都非常重视,实施了积极的操控。首先,该馆作为一个主要介绍制盐技术发展史的博物馆,出土文物并不是其主要展品,主要是工艺程序的图片展示、活态的工艺设备或历史实物展示、古籍展示等,所以其翻译媒介也略有不同,每项展品标题都译为了英文(主要以名称翻译为主)。其次,展品标题下直接对该展品进行了解释说明,并配以英文译文,分级翻译开展得较好。中外游客在了解了实物或图片名称之后,还可以即时了解展品具体的历史文化信息,形成对制盐科技历史的整体认识。但是博物馆的音频导读和纪录片解说没有录制英文版本,多模态译文呈现形式利用得并不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