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省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

四川省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此种种,古人或有感而发,或经验之谈,常以简略的文字对翻译技巧和方法予以描述或规定。在语言学进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后,人们开始用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技巧。后来,随着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译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段落的调整等翻译技巧。

四川省旅游景区语言服务与翻译

(一)翻译技巧概览

翻译技巧是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对翻译实践有解困释难的作用(方梦之,2011:110)。早在唐朝玄奘就运用增量、删略、离合、变位、代词还原、译名假借等各种翻译技巧。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说:“词句之间,时有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不倍本义。……前后引衬,以显其意。”他又在《群已权界论·译凡例》中指出:“若依文作译,必至难索解人,故不得不略为颠倒,此以中文译西书定法也。”凡此种种,古人或有感而发,或经验之谈,常以简略的文字对翻译技巧和方法予以描述或规定。

语言学进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后,人们开始用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技巧。奈达的早期著作不乏对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的阐述,如核心句的语序处理、语法转换以及时间词、数量词的处理。20世纪70年代,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一书中论述了翻译转换法,其中包括移位法、替换法(词形替换、词类替换、句子成分替换、复合句中的句法替换、词汇替换、反面着笔、补偿法)、加词法、减词法等。1980年,张培基等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则以英汉语言对比为主线,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从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类转换、增词、重复、省略、正反译法、分句合句、被动态译法、从句译法到长句译法。后来,随着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译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段落的调整等翻译技巧。

王宏印(2011:110-111)基于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归纳出十大类翻译技巧:(1)斟酌词义;(2)增补省译;(3)灵活转换;(4)调整词序;(5)断句接气;(6)正反分合;(7)重心平稳;(8)虚实奇正;(9)略赋文采;(10)综合权衡。这些技法之间并非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为用,构成一个较完备的体系,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前两种翻译技巧基本上在不变动原句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为了保证译文准确完整。前者包括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褒贬和搭配处理,后者则涉及虚词实词的应用、信息量的控制以及为修辞和语法目的而进行的变通处理。第三、四条翻译技巧是原句结构的变换加工,主要是为了译句流畅顺达。转换包括词类转换、语气语态转换、句式结构的转换等,语序调整涉及定语和状语的位置以及目的语信息与审美接受的顺序过程等问题。第五、六条打破原文句子束缚并进行逻辑调整,使译文的气势更连贯。断句接气是中国绘画上的术语,强调的是气韵生动,一以贯之。正反分合则是逻辑上的,但也包含艺术的考虑。第七、八条又针对一些难译之点,深入到译文的命题结构重组和翻译的直觉把握等问题,以求文气通畅,信息安排合理,当然也包含一些特殊效果的修辞考虑。第九、十条属于最高层次,前者是对译文语言技法的艺术考虑,甚至提倡一定的唯美效果,后者则是整个译文水平和表现效果的总体配合和调度布置。不难看出,前面几条与翻译基本手法中的再现手法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后面几条在一定程度上则是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至于这些基本技法的运用问题,既要受翻译的基本策略导向和基本手法的制约,又在于译者匠心独运和灵巧变通。

除此之外,《中国译学大辞典》上还收录了切分(Cutting)、分义(Decomposition)、分译(Division/Splitting)、反译法(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长句翻译(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引申(Extension)、句式对应(Corresponding Sentence Patterns)、句式调整(Syntactical Readjustment)、加注(Annotation)、合义(Blending)、合译(Combination)、补偿(Compensation)、技能意识(Skill Consciousness in Translation)、词序调整(Rearrangement of Word Order)、词语连接(Cohesion)、拆字法(Splitting a Character)、转移(Transfer)、具体化(Specification)、抽象化(Abstraction)、实数虚译(Fuzzy Translation of Numbers)、顺译(Translation in Original Order)、逆译(Translation in Reverse Order)、套译(Corresponding)、重组(Reconstructing/Recasting)、语义连贯(Coherence)、选词(Diction)、省略(Omission)、消除歧义(Disambiguation)、替代(Substitution)、提前处理(Pretreatment)、增词 (Addition)、转换的技巧(Conversion)、平行式转换(Paralleling Conversion)、正反式转换(Mutual Transformatin of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s)、对应式转换(Corresponding Conversion)、句型转换(Conversion of Sentence Patterns)、形象转换(Image Shift)、词性转换(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语态转换(Conversion of Voice)、替代式转换(Substituent Conversion)、辞格转换(Conversion of Figures of Speech)、移位(Extraposition/Permutation)、平衡性移位(Balance Permutation)、主题性移位(Thematic Permutation)、连接性移位(Link Permutation)、信息焦点移位(Focus Permutation)、韵律性移位(Metrical Permutation)共计48种翻译技巧。

莫琳娜和乌尔塔多-阿比尔(Molina & Hurtado Albir, 2002)在《重论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s Revisited)一文中提出了18种翻译技巧:改编(Adaptation)、增词(Amplification)、借译(Borrowing)、仿拟(Calque)、补偿(Compensation)、描述(Description)、话语创译(Discursive Creation)、约定俗成的对等(Established Equivalent)、泛化(Generalization)、文字扩充(Linguistic Amplification)、文字压缩(Linguistic Compression)、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调制(Modulation)、具体化 (Particularization)、减词(Reduction)、语言或副语言替换(Linguistic or Paralinguistic Substitution)、词序置换(Transposition)、变译(Variation)。但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将称得上宏观翻译策略的改编、描述、泛化、调制、具体化视为翻译技巧,将直译、创译、变译三种翻译方法也视为翻译技巧,这显然模糊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的界限。况且,有些翻译技巧在文化翻译中并不适用。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翻译技巧林林总总,但在文化翻译中常用到的大致有五种:增译(Amplification)、省译(Omission)、转译(Conversion)、分译(Division)、合译(Combination)。

(二)增 译

增译指在译文中增添某些字、词、句或语段以更好地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翻译技巧。增译并不是随意的增加,是为了使译文符合译语词法、句法、文法、语义或修辞的要求以及文化规范,或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如一处景点的名字“娘娘庙”如果音译成“Niang-niang Temple”,则基本上未提供任何源语的文化信息,译语游客看到之后,只知道这是一座寺庙,至于这座寺庙供奉的是谁,从译名上根本无处知晓。此外,这种文化信息度极低的音译也无法把其中崇尚神灵的宗教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实际上,我们知道“娘娘庙”是一处求神送子的寺庙,因此,在翻译时我们需要通过增词来为译语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信息,并且要使译名更加符合译语的词法和文化规范,可将其英译为“Goddess of Fertility”。值得注意的是,上文在深度翻译策略中提到的显性深度翻译(加注法, Annotation)与隐形深度翻译实际上都是增译的一种特殊翻译技巧,不再赘述。

(三)省 译

省译指在译文中删减某些字、词、句或语段以更简洁、流畅地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翻译技巧。省译并不是随意地删减,也是为了使译文符合译语词法、句法、文法、语义或修辞的要求以及文化规范,或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如下面这首诗: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The Monn over Mount Brow

Li Bai

The crescent moon looks like old Autumn’s golden brow;

Its deep reflection flows with limpid water blue.

I’ll leave the town on Clear Stream for the Three Gorges now.

O Moon, how I miss you when you are out of view!

此首诗歌的英文翻译出自许渊冲先生。原文中的平羌(今青衣江)、渝州(今重庆)两地名均进行了省译,因为这些古代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见得知晓,外国人就更加不知所言何处了。此外,这首短短的诗歌中共有“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处地名,如果全部用音译予以保留,则会增加译语读者或游客的理解负担,上文已论述过音译为译语读者提供的信息度极低,几乎为零,不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还会破坏诗歌的艺术美感与意境。因此,许老先生省译了“平羌”“渝州”两处地名,只保留了剩下的三处,且均未采用音译的处理办法,将“峨眉山”译成“Mount Brow”保留了名字中所含的形象比喻,分别将“清溪”“三峡”分别英译成“Clear Stream”和“Three Gorges”,整体上保留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四)转 译

转译,亦称之为“转换”,指把源语的语言单位或结构转换为译语中有类似、对应或异质属性的语言单位或结构的翻译技巧。按照语言单位的层级,可将转译技巧细分为:词素转换、音韵转换、词汇转换、句法转换、语篇转换、语义转换、修辞转换、语用转换、文化转换等。其中音韵、修辞、文化层面的转换在景区翻译中较为常用,如下以音韵转换为例进行说明。音韵层级的转换在诗歌翻译中较为常见,涉及押韵形式与韵律节奏的转换。比如:(www.daowen.com)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Thinking of Li Bai on a Spring Day

Du Fu

Li Bai is unrivalled in verse;

He towers in the universe.

Fresher than Yu on northern shore;

Brighter than Bao, poet of yore.

I long for him as longing tree;

At sunset will he think of me?

When may we drink a cup of wine

And talk about prose and verse fine?

上面这首杜甫的诗歌原文为偶行押韵,且每行五个字,译成英文改成“aabbccdd”每相邻两行押一个韵的形式,且转换成每行四步。

(五)分译与合译

分译指将原文的一个句子进行切分并翻译成译文的两个或多个句子的技巧;合译则指将原文的两个或多个句子进行合并并翻译成译文的一个句子。二者是句子层面的两种翻译技巧,在诗歌、楹联、景点专名、民歌等文化翻译中较少使用,常应用于碑文的翻译。由于碑文中多用同义的四字格以达到文赋所需要的铺陈气势,所以合译技巧在碑文翻译中最常用到。如《将帅碑林赋》中的第二句

“爰及二十世纪初叶,祸成频发,军阀混战,国之将倾,黎民倒悬。”就可合译为 “However,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made our country a waste land and our people suffering.”。再如:楹联长廊,诗文并茂,珠联璧合,大气磅礴,引人入胜。整句全部为四字格,但“诗文并茂”与“珠联璧合”、“大气磅礴”与“引人入胜”基本属于同义词,都是对楹联的描述,所以可以合译为“While the Couplet Corridor is made up of Chinese couplets in precise diction, which is a great poetic scen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