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旅游景区指示性公示语翻译案例

四川旅游景区指示性公示语翻译案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属于景区指示性公示语,此类公示语数量较大,且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翻译难度比一般的指示性公示语更大,表2-1为几组例子。表2-1中的前三组公示语皆为万年寺中供奉佛像的大殿,因此翻译时“殿”被译为“hall”。除了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以外,景区内一些公共设施、路段场所等的标识也属于景区指示性公示语,详见表2-4。

四川旅游景区指示性公示语翻译案例

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属于景区指示性公示语,此类公示语数量较大,且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翻译难度比一般的指示性公示语更大,表2-1为几组例子。

表2-1 翻译示例1

表2-1中的四组公示语都是景点名称公示语,且这四组公示语中文结尾皆为“殿”。“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说文古本考》有载:“殿,堂之高大者也”,后多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砖殿”“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皆坐落于峨眉山万年寺之内。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建于东晋,时称普贤寺,唐时改名为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六十大寿,赐名圣寿万年寺。无梁砖殿,是峨眉山万年寺中第二殿,又称普贤殿,殿内供奉着一尊普贤菩萨的铜像。此殿建于明代,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英译时取其特色,即“砖”,译为“The Brick Hall”。巍峨宝殿位于砖殿之后,英译时取其“巍峨”之意,译为“Towering Hall”。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因此译为“The Great Buddha’s Hall”,“The Great Buddha”指的便是释迦牟尼佛。接引殿和万年寺一样,是峨眉山主要寺院之一,始建于宋朝,名为新殿,明朝扩建为寺,称接引殿,也称朝阳阁。表2-1中的前三组公示语皆为万年寺中供奉佛像的大殿,因此翻译时“殿”被译为“hall”。“hall”有“礼堂”之意,而“接引殿”并非某个寺庙中的一座大殿,它虽称为“殿”,实际上却是峨眉山著名寺庙之一,因此译为“Jieyin Temple”,这样能够给外国游客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接引”一词为佛教用语,是引导、教导的意思。根据佛教传说,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世间已有佛的出现,这个佛就是“接引道人”。此“接引”乃法号,故翻译时采用了使用汉语拼音音译的方法,译为“Jieyin Temple”。

翻译不仅是各国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和工具,公示语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对应,而应该关注核心信息的传递是否清楚准确。

在景点名称公示语翻译中,音意合译的翻译方法极为常见,详见表2-2。

表2-2 音意合译的翻译示例

表2-2中七组景点名称公示语皆采用了音意合译的翻译方法,汉语拼音音译其名,再加上英文中表示其性质的词语,如寺庙(temple)、山洞(cave)、庵堂(nunnery)和大殿(hall)等。此方法一方面保留了景点的汉语名称读音,另一方面清楚地向外国游客展示了景点的类型,方便他们按个人喜好选择游览。但此翻译方法也有一定弊端,这类不完全的音译不利于外国游客向不懂英文的中国公众询问道路,这也是近年来一些城市地铁和道路指示牌的英译方法从以往的音意合译转变为音译[3]的原因。

然而,并不是所有景点名称的翻译都采用了音意合译的方法,详见表2-3。

表2-3 翻译示例2

表2-3中第一组到第四组景点名称公示语都采用了意译的方法。“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此处翻译时延用梵译。“slit”有“窄缝”之意,“A Slit of Sky”对应汉语“一线天”。玉石和乌木深受中国人喜爱,且中国盛产各类精美玉石珠宝;乌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之称。“Jade”“Ebony”是玉石和乌木的英译。后三组景点名称公示语在翻译时直接采用了汉语拼音音译的方法,正如前文所说,此译法为外国游客的问询提供了方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景点名称极具中国文化特色,这也给公示语翻译带来了更大难度,例如:

白水秋风 Baishui Qiufeng(Wannian Temple in Fall)

万年寺在唐代更名为白水寺,宋更为白水普贤寺,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又改名圣寿万年寺。“白水”是万年寺的代称。万年寺的山景四季宜人,秋景最为迷人。每逢金秋时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峨眉山中段的万年寺,正处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白水秋风”作为峨眉十景之一,则是形容万年寺秋季之美景。清人刘儒在《大峨山》一诗中不忘赞美秋景:“天下峨眉秀,乘云结胜游。龙吟千涧雨,树点万峰秋。”在翻译“白水秋风”时首先采用了音译汉语拼音的方式,译为“Baishui Qiufeng”,但汉语拼音并不能给不懂汉语的外国游客提供足够信息,因此,此公示语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法,先音译汉语拼音,后在括号内解释其意。维基百科上提供的“白水秋风”英译为“White Water in the Wind of Fall”,并没有采用音译的方法。相较之下,维基百科的译法更忠实于汉语原文,原文中的“白水”(white water)和“秋风”(wind of fall)在译文中都得到了体现。

总的来看,峨眉山景区景点名称公示语翻译主要采用了音意合译、汉语拼音音译、意译和音译加注的方法。

除了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以外,景区内一些公共设施、路段场所等的标识也属于景区指示性公示语,详见表2-4。(www.daowen.com)

表2-4 翻译示例3

表2-4中的第二组公示语“滑竿服务点”的翻译难度比其他三组更大,因为“滑杆”在英文中找不到准确的对应项,它是一个具有独特中国文化特色的交通工具。“滑杆”古时叫“肩舆”,是中国西南各地山区特有的一种供人乘坐的传统交通工具。滑杆由两根结实的长竹竿绑扎成担架,中间架以竹片编成的躺椅或用绳索结成的坐兜,前垂脚踏板。乘坐时,人坐在椅中或兜中,可半坐半卧,由两轿夫前后肩抬而行。“滑杆”被译为“Sedan Chair”,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给“sedan chair”的定义是:“a covered chair that is carried on poles by two people and that was used in the past for carrying a passenger through the streets of a city”。“Sedan Chair”对应中国文化中的“轿子”。“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尚书·益稷》中有载:“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四载”是指:“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记·夏本纪》)“欙”,就是最原始的轿子。但中国文化中的“轿子”并不局限于两人抬乘,两人抬的称“二人小轿”,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为“八抬大轿”等。不过,作为指示性公示语,若只采用音译的方法,很难给外国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因此,在翻译“滑竿服务点”时,首先用英语中的相似对应项“Sedan Chair”解释其意,再附上汉语拼音“Huagan”,既起到了提供必要信息的作用,又保留了汉语读音。

可以看到,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中指示性公示语翻译多用以下几种方法:(1)音意合译;(2)汉语拼音音译;(3)意译;(4)音译加注。其中,景点名称和景点介绍公示语的方法更为多样,这四种方法都有运用,而对于景区内一些公共设施、路段场所等的标识多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法,方便外国游客理解。对于一些富含中国文化的公示语,则是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在保留中国文化风味的基础上提供必要信息,满足外国游客需要。此方法既保留了汉语特色,又利于外国游客的模仿、询问。

我们再来看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指示性公示语翻译。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极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也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和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的佛教文化背景不同,金沙遗址景区涉及的历史文化更为远古神秘。可以说,金沙遗址复活了一段失落的历史,再现了古蜀国的辉煌,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正是这远古神秘的古蜀文化,给景区公示语翻译增加了一定难度。

首先,我们来看金沙遗址博物馆五个主题陈列展厅名称的翻译。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主题陈列《走进金沙》是由“远古家园”“王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这五个展厅组成。这五个展厅的中文名称都采用了四字格的形式,这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和韵律习惯,但也给英译带来了一定难度,详见表2-5。

表2-5 翻译示例4

英译多用名词性的结构试图还原汉语四字格的形式,从字面意义来看,这五个英译都较为忠实地反应了汉语原意,其中“远古家园”和“解读金沙”的英译几乎做到了逐字对应,且清楚易懂。“王都剪影”的译文“King Palace at a Glance”准确地再现了汉语原文中“剪影”的生动形象之感,可谓佳译;而“天地不绝”中的“天”译为“heaven”而不是“sky”,也是做了多方考虑。“天地不绝”是主题陈列《走进金沙》的第三展厅,主要陈列了一些祭祀器具。在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界与祖先神充满了敬畏之情,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旨在与天地神灵沟通,希冀得其庇护。所以“天地不绝”中的“天”不指“天空”,而指“神灵”,因此英译选用了具有基督教色彩的“heaven”而不是“sky”来体现此展厅的主题,即远古时期人与神的交流。“千载遗珍”译为“Peak of Perfection”,有“登峰造极”“最高造诣”和“绝唱”之意,而此展厅陈列的展品堪称金沙文物中最富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且最具神秘意味的国宝重器,“太阳神鸟”就位于此展厅,可以说,英译“Peak of Perfection”有效地向外国游客传递了必要信息,即在此展厅陈列之物皆为“登峰造极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展品名称公示语多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详见表2-6。

表2-6 翻译示例5

表2-6中所列示例公示语多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较为精准地还原了汉语原意,展品的材质、形状、人像姿势和雕刻方法在英译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甚至还补充了一些关键信息,如“太阳神鸟”被译为“The Sun and Immortal Bird Gold Ornament”,在“The Sun and Immortal Bird(太阳神鸟)”之后添加了“Gold Ornament(金饰品)”,向外国游客清楚地展示了该展品的材质和用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展品名称公示语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富有中国文化内涵,或在西方语境中找不到对应项的单品,只能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释(解释性)的方法,详见表2-7。

表2-7 翻译示列6

卜甲一般指甲骨,即中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又称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4]。西方文化中占卜的方法颇多,如:气候占卜,认为大气变化(打雷、闪电、浓云、风向和日月光晕等)蕴含着未来的征兆,古巴比伦的牧师就使用这种占卜方法,它也是最古老的占卜方式;字母占卜;撒盐占卜,通过撒盐的形状占卜吉凶;骰子占卜和圣经占卜等。但这些占卜方法中并未使用到中国占卜时所用“卜甲”,因此,很难找到其文化意义上准确的对应项,若不考虑文化层面,只将“卜甲”译为“tortoise shell/ turtle shell(乌龟壳)”,其文化内涵有所流失,并非佳译。因此,此处选用了汉语拼音音译辅以解释性的翻译方法,一方面让外国游客向中国文化靠拢,另一方面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卜甲”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农耕之祖——木耜”也采用了同样的翻译方法,先用汉语拼音音译,再辅以英文解释,告知外国游客它的形状和大致用途。“玉璋”和“有领玉璧”翻译时采用了音意合译的方法,“玉”译为“jade”取其字面意思,而“璋”和“璧”则使用了汉语拼音音译。“玉璋”形似“青铜剑”,是重要的玉礼器,是作为祭祀天地的重要礼器而存在的;“有领玉璧”是金沙遗址出土的一种较为特别的玉璧,该玉璧制作精良,平面为一规整圆形,中有圆孔,孔周缘高高凸起,反应了当时人们高超的制玉技术。在中国文化中,玉璧可用作饰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可用于祭祀。无论是“玉璋”还是“有领玉璧”,都无法在英语语境中找到准确的对应项,因此采用音意合译的方法,一方面凸显该器具的材质特点,另一方面保留其文化内涵。

用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金沙遗址博物馆中指示性公示语翻译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对于一些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在西方语境中找不到对应项的展品,则采用音译或音译加注释(解释性)的方法以及音意合译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