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少数局部冲突地区,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经济稳定攀升,旅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其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的规模扩大、种类增多、模式多样化、产业细分化和规范化。据《2018—2024年中国旅游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下称《研究报告》)显示,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旅游经济增速高于全球经济增速,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8%以上,超过了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2017年全球旅游总人次为118.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3.14%,为全球人口规模的1.6倍。全球旅游总收入达5.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相当于全球GDP的6.7%。这些数据均表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向好,旅游产业正式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不但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激发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外国文化产物进入中国,让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异域的地域人文风貌产生好奇,加之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人均收入的增加,出境游已经成为一种旅游休闲活动的新选择。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地理资源得天独厚、有着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东方文明起源国之一,加之和平的环境和对外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研究报告》将中国旅游业发展以1978年为起点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起步、成长、拓展、综合发展。起步阶段(1978—1991年),中国现代旅游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创汇为主的经济产业特征,逐步由计划经济单一接待行业转变为市场经济多元服务行业;成长阶段(1992—1997年),中国旅游业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特色发展模式,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三大旅游市场培育推进、旅游产业快速成长;拓展阶段(1998—2008年),中国旅游业由经济增长点向新兴产业、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转型,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综合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中国旅游业由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向战略性支撑柱产业转型,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2018年,国际旅游收入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详见图1-2)。
图1-2 我国国际旅游收入[2]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用短短的40年时间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出入境游从90年代开始成为旅游市场的中流砥柱。此外,中国成为外国游客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选择之一。不难看出,出入境旅游已经成为人民休闲生活的新常态。(www.daowen.com)
无论是中国游客出境游还是海外游客来到中国旅游,都离不开语言服务行业的助力。在旅游活动中,语言服务的任务主要由导游来承担。在具体的活动中,可以是导游承担旅游向导和口译的双重任务,也可以由导游和一名或多名翻译各司其职,分别承担旅游向导和翻译职能。目前我国的涉外旅游语言服务方面有以下特征。
第一,语对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不仅仅限于过去的通用语英语和亚洲主要语种。在涉及跨语言文化的旅游活动中,以国界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游客入境游和中国游客出境游两类。在这两类旅游活动中,语对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2019年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入境游十大热门客源地分别为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最受国际游客青睐的中国旅游目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西安。近年来,有历史文化地域和特色的内陆城市,如西安、成都等越来越受外国游客的欢迎。在出境游方面,根据华经情报网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目前出境游中港澳台游因其购物环境好、语言障碍小且出境成本低成为初次出境游客的首选,在出境游人数上占近半的比例。中国民众出国目的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北美、欧洲占比相对较低,中东、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更加小众。单看出境游人数来看,去泰国、日本、韩国旅游的人数合计占出境游人数的35%。但近年来小众目的地的吸引力也不可小觑。《2019年国民旅游消费报告》指出,在中国游客出境游方面,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小众目的地:2019年赴塞尔维亚、乌斯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白俄罗斯等冷门目的地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在这些旅游路线中,导游口译的工作语对除了常规的中英、中日、中韩、中法、中德等通用语对以外,小语种导游口译人才的需求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二,语言服务的提供能力呈现地区差异,一些旅游热门城市及沿海地区的语言服务提供能力强于内陆城市及非传统旅游城市。景区的语言服务提供能力包括语言服务者人数、专业素养能力、规范化程度及科技辅助工具四个方面。广东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2017年广东省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1993亿元,占全国份额五分之一以上。政府对于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已经连续多年举办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此背景下,在广东省从事旅游业语言服务的就业人数与其他省市相比较多。旅游业语言服务的科技辅助方面,在近十年来中国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许多旅游热门城市的景点都提供机器导游租赁服务。随着微信的普及,有部分地区景点已经可以实现微信扫码听取景点介绍。2018年8月,广东首个会说话的全域旅游智慧语音导览系统及手绘地图正式上线,为全省30多个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提供点位语音讲解。但总体来说,除了少数旅游热门城市和景区,大多数中国的景区在语言服务资源分配和技术支持上稍显落后,呈现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第三,语言服务需求的内容范围扩大,单次服务对象人数小规模化,并且由传统的“你说我听”的单方向为主的语言服务转向为游客个性定制化的交互式语言服务。过去传统模式的旅游业语言服务多为导游解说,也就是导游将游客带至景点处,统一讲解景点相关信息知识。在过去,通常一名导游在单次游览中带领团组人数少则二十来位,多则四五十位。由于人数众多,考虑到受众的平均接受水平,导游在景点处的讲解也较为笼统,几乎无法留出多余的时间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或者释疑。现在的团组旅游实现了可定制化,一名导游或者景区讲解员可以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及小团组的服务,语言服务者在单次游览中的收费相差并不大。因此,游客也倾向以小团组的形式进行游览。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景区在入口处提供人工解说服务。游客在购票进园后可以自由组团并购买解说服务,5人以下团组、5~10人团组和10人以上团组导游服务的总价有所区别,但团组人均费用相差并不太大,因此不少游客倾向选择小团组的形式接受解说服务。在语言服务接受方团组人数较少时,解说员能够更好地结合团组游客的背景,预估其理解接受能力,选择相应的解说方案。游客在游览途中也不是完全的被动接受式的聆听者,而可以适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解说员形成交互式的旅游语言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