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4年度大事记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4年度大事记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次比赛共征集到42 部作品,初评工作于2010年12月29日结束,最终12 部作品进入了总决赛。2011年5月1日,由作曲技术研究中心资助,2011 届作曲艺术硕士景徐的毕业作品音乐会顺利举办,并获得各方面好评。四川音乐学院自2007年起成为该协会的附属会员,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附属会员单位。2011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邹向平教授、青年讲师毛竹应邀前往日本广岛参加2011 东亚现代音乐节。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2011-2014年度大事记

2011年6月30日,我系举办的学生歌曲创作比赛在聂耳音乐厅圆满落幕。此次比赛共征集到42 部作品,初评工作于2010年12月29日结束,最终12 部作品进入了总决赛。

2011年6月《〈和声教程〉习题解答》是黄虎威教授应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稿约而写作的,上册已于2000年6月由华乐出版社出版,而下册却由于其艰深的内容,融入变音体系后进一步复杂化的和声,比上册多近两倍的篇幅,再加上漫长的校对工作,于2011年6月才最终出版。

2011年8月,我系副主任杨晓忠教授的《蜀锦图》、青年教师景徐的《子音》《汝色》《尘香》及2011 级艺术硕士张志亮的《浊浪》《贡嘎声奇》共六部古筝作品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古筝音乐节成功上演。

2011年2月1日至5日,我院作曲系宋名筑、杨晓忠教授和民乐系周天丽老师应美国伊利诺伊州卫斯理大学音乐学院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以作曲家、演奏家身份出席该校举办的 2010—2011 当代音乐研讨会和特邀嘉宾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

2011年9月9日,“2011 教师节交响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此次音乐会上演了由作曲系主任宋名筑教授创作的三首曲目:管弦乐序曲I《蜀》、管弦乐序曲II《祖国》和小提琴与管弦乐《川江魂》

2011年9月22日,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阳光杯”2011 中国·成都第七届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顺利结束。本次比赛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参赛作品共计33 件。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担任,通过评委会三轮认真评选,最终共6 部作品获等级奖,9 部作品入围。前六届赛事的评委会主席均是国际著名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前任院长敖昌群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祖强先生、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杨立青先生、“ISCM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主席曾叶发先生、“鲁托斯拉夫斯基协会”主席克劳兹·热格曼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欧洲作曲家论坛主席克劳斯·阿格尔先生等,充分说明了该赛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以及在国际作曲赛事中的影响力。本次比赛评委会主席高为杰先生谈道,他本人非常荣幸能应邀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主席,并对组委会多年来举办专门针对学生而设立的作曲赛事的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1年5月1日,由作曲技术研究中心资助,2011 届作曲艺术硕士景徐的毕业作品音乐会顺利举办,并获得各方面好评。

2011年12月23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理论评论奖颁奖典礼”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作曲系师生载誉凯旋,共六部作品获奖。其中,昌英中教授的《吉祥阳光》(无伴奏混声合唱)获银奖,杨晓忠教授的《生命之花——孩子啊!你降生在天摇地动的时候》(无伴奏女声合唱)获优秀奖,杨新民教授的《川剧传奇》(混声合唱)获入围奖,青年教师方芳的《音画素描》(钢琴组曲),毛竹的《游戏歌谣》(钢琴独奏)及学生王心阳的《利州山歌与鼓乐》(钢琴与弦乐队协奏曲)获入围奖。

2010年12月,由文化部主办,中央民族乐团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工作在北京举行。我系青年教师景徐(导师:易柯教授、杨晓忠教授)的作品《汝色》(为古筝与琵琶、中阮、大提琴及打击乐而作)荣获优秀奖。

在国际艺术联盟主办的第15 届东京国际室内乐作曲比赛中,作曲系副教授郭元博士的作品《摇篮曲》(为女高音与中提琴而作)获佳作奖。

2011年3月,作曲系青年教师景徐的作品《汝色》(为古筝与琵琶、中阮及打击乐而作)在第十七届“长风奖”国际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比赛中荣获优秀奖(一、二等奖空缺)。

2011年12月6日,我系本科学生王心阳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百川”奖作曲比赛决赛中获得作品奖第一名,为我院争得了荣誉。

2011年4月7日至17日,我院作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名筑教授及胡晓、杨晓忠、邹向平、肖岗、郭龙等一行七人,赴克罗地亚参加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举办的国际现代音乐节。国际现代音乐协会自1961年成立以来,每年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音乐节。由于许多当代重要作曲家的参与,目前该音乐节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并对现代音乐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年度音乐活动之一。四川音乐学院自2007年起成为该协会的附属会员,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附属会员单位。

2011年9月2日,现任职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的我院校友管建华教授应我院作曲系、音乐研究所邀请在我院举行学术讲座。

2011年9月19日至21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曲式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吉提教授应邀来我系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讲座。讲座题为《中国当代音乐创作漫谈》。

2011年10月18日—20日,我系高畅教授和陈国威、李轶希老师应邀参加由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上海音乐学院国际一流作曲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音乐形态学)、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的“2011 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和声论坛”。

2011年10月31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交互音乐技术中心主任,作曲家、演奏家Jeffrey Stolet 教授与学生王驰应邀访问四川音乐学院。

2011年10月31日晚,法国格拉姆国立音乐创研中心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举办了“长笛—打击乐多媒体交互式电子音乐会”。2011年秋季,创研中心在中国开始他们的新一轮音乐巡回演出,本场音乐会是此次巡回演出的第三站。

2011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邹向平教授、青年讲师毛竹应邀前往日本广岛参加2011 东亚现代音乐节。

2011年11月,作曲系宋名筑教授主持的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巴蜀乐派研究”顺利结题。

本中心成员宋名筑、杨新明、杨晓忠、昌英中、郭龙等担任主要创作人员的“‘因为有了共产党——爱在汶川’大型感恩活动”与“全国第九届青年歌词创作‘川音杯’大赛颁奖典礼”等大型重要活动成功举办。

2012年4月6日,2011(第七届)学生歌曲创作比赛决赛暨颁奖音乐会成功举行。本次比赛共收到参赛作品64 件,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经过认真评审,共14 部作品获奖。

2012年10月14日至18日,“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2012)在四川音乐学院隆重举行。这是成都、四川,甚至西南地区都少有的国际性高雅艺术音乐节。它积极地推动了现当代音乐的创作,将艺术教育、实践演出、交流和普及融为一体。

音乐节共有13 场音乐会(室内乐、民族器乐、交响音乐、声乐)及多种类型的大师班。参加这次音乐盛会的音乐家来自中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美国。荷兰ISOMONI 室内乐团,德国墨瑞兹·艾格特当代乐团,带来20 世纪作曲大师威伯恩、勋伯格、里盖蒂、布列兹、斯托克豪森以及当代荷兰作曲家的作品。奥地利六重奏团,中国香港中乐团演奏家小队,中国香港新音乐室内乐团,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西蜀中乐团,四川音乐学院歌剧合唱系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现代器乐系打击乐团、新大陆萨克斯重奏团等参加演出。音乐节上演出了宋名筑、杨晓忠、胡晓、昌英中、邹向平、杨新民、郭元、施子伟、敖翔、刘奇琦等中心成员的新作品。

在“秋之韵—成都当代音乐节”期间举办有8年历史的四川音乐学院“阳光杯”国际学生作曲比赛(原“三川”杯作曲比赛),并于2012年10月18日顺利结束。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波兰、意大利、希腊、韩国等国家的 78 部参赛作品。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澳大利亚音乐中心主席、ISCM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主席约翰·戴维先生担任,通过评委会两轮认真评选,最终共6 部作品获奖。

四川音乐学院2012(第八届)学生歌曲创作比赛于2012年12月21日截稿。比赛宗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示21 世纪大学生风采,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乐)评奖”于2012年1月揭晓。中心成员宋名筑教授作品《蜀》、肖岗教授作品《巴言蜀语》荣获小型作品优秀奖。

杨晓忠教授创作(作曲)的大型现代舞剧《红军花》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敖翔的交响乐《阔时节之夜》、宋名筑的小提琴与钢琴《彝歌》、黄旭的竹笛与乐队《新疆印象·天山马》分别获得第七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音乐类作品金奖、铜奖。

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第四届百川奖”决赛暨颁奖音乐会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经评委初评共决出9 部作品入围决赛,我系研究生张志亮(指导教师胡晓教授)为单簧管、打击乐与弦乐四重奏而作的作品Fireworks 入围决赛,并在决赛音乐会中获得三等奖,得到了其他音乐院校专家的好评。

张志亮为混合小交响乐队而作的Sonar Image 从第十届卢森堡国际作曲大赛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2012 中国·成都“阳光杯”第八届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于2012年10月18日顺利结束。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波兰、意大利、希腊、韩国等国家的78 部参赛作品。张志亮的《行草Ⅱ》、周姝的《冰·风·谷》分别获得第二、三等奖。

2012年4月19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作曲家高平教授受邀来我系,在琴房大楼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2012年5月24日,日本作曲家、钢琴家伴谷晃二与夫人真知子举行了题为《1945年以来的日本现代音乐》讲座和《伴谷真知子钢琴音乐会》。讲座主要分析和介绍了日本作曲家武满辙、本间雅夫以及受到武满彻影响的后一代作曲家细川俊夫、伴谷晃二的作品。钢琴音乐会上伴谷真知子演奏了肖邦、萨蒂、德彪西、武满彻、伴谷晃二的作品。

2011年12月27日,八户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学博士小坂谷寿一教授访问我院,与作曲系录音艺术教研室老师举行了学术交流座谈会。

刘奇琦于2012年5月30日至6月13日在维也纳勋伯格中心参加大师班学习。本次大师班以作曲和作曲理论为主,兼顾音乐学。授课教师包括著名德国作曲家Helmut Lachenmann,美国著名勋伯格专家Severine Neff,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和室内乐演奏家René Staar,以及其他国际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学家等。本次大师班期间,观摩了大量的音乐会和歌剧演出,包括祖宾·梅塔在金色大厅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的勋伯格的《古雷之歌》。勋伯格中心安排了梅塔、勋伯格的女儿在大师班期间与学生见面。作曲大师班学生均创作了一首室内乐作品,于6月11日在“Ensemble Wiener Collage”的音乐会上演出。

2012年7月27日晚,成都音乐桥—室内乐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上演。音乐会上演奏了宋名筑教授作品Gong Cha (弦乐四重奏,2011),《彝歌—阿塞调》(小提琴与钢琴,2010),杨晓忠教授、邹向平教授作品《记忆—I》(钢琴三重奏,2011),以及杨晓忠教授作品《蜀锦图》(古筝独奏,2010)。成都音乐桥—室内乐大师班暨音乐会成功举办,使本系师生获得了宝贵的交流与学习经历,为传统与创新,作曲家与演奏家搭建了一座音乐桥梁

应国际CASI 室内乐协会邀请,2012年7月24—30日,宋名筑教授、杨晓忠教授及邹向平教授赴捷克布拉格出席了由 CASI 室内乐协会举办的“第十九届 AMEROPA 2012”室内乐音乐节。本届音乐节共举办十余场音乐会,来自捷克、美国、西班牙、法国、瑞士、塞尔维亚、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演奏家演奏了宋名筑教授的弦乐四重奏Gong Cha、杨晓忠教授的三重奏《花夜》、邹向平教授的钢琴三重奏《记忆-I》和其他国家作曲家的作品。与会期间,举办了“中国音乐专题讲座”。三位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四川音乐学院在新音乐创作、研究和表演方面的有关情况,与欧洲作曲家及室内乐演奏家进行学术交流,引起各位作曲家及室内乐演奏家极大的兴趣和反响。同时,三位教授还就今后四川音乐学院与欧洲作曲家之间,在音乐创作、研究和表演方面进行合作、增进交流的可行性,与CASI 室内乐协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达成了未来继续合作与交流的意向。

杨新民教授的室内乐《脸上的油彩》入选2012年在比利时举办的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音乐节,并在音乐节上展演。2012年ISCM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面向全球ISCM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附属会员单位和独立的作曲家参选者共征集作品500 件(其中191 件作品为独立参选者)。通过组委会资深作曲家评委的遴选,共87 件作品入选本次音乐节(其中70 件作品选自会员单位,17 件作品选自独立参选者)。

郭元老师的作品国外上演。委约作品《渗Ⅱ》(为13 弦筝与钢琴而作)于2012年10月25日在东京Music Without Borders Vl.3 音乐会上演出,该作品曾于2011年4月首演于英国伦敦。10月19日广岛“2012 东亚现代音乐节”上首演了作品《管涌Ⅱ》(为降B 调单簧管与钢琴而作)。委约创作作品萨克斯管四重奏《创造太阳鸟的眼》(2012)由新大陆萨克斯管四重奏团于4月17日、21日首演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伊莎卡音乐学院。

由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现代音乐节于2012年10月25 至11月4日在比利时如期举行。宋名筑、杨晓忠、胡晓、邹向平、郭元、施志伟、杨新民组成的作曲家代表团赴比利时参加现代音乐作品展演和学术交流活动。

由于近年来四川音乐学院在国际现代音乐舞台上的创作、表演和组织活动的贡献,在2012年10月26日布鲁塞尔ISCM(国际现代音乐协会)正式会议上,一致通过四川音乐学院成为该协会正式会员单位。

郭元博士作品《管涌Ⅱ》(为降B 调单簧管与钢琴而作,2010)入选2013年在奥地利、斯洛伐克举行的ISCM“World Music Days”现代音乐节。杨晓忠教授作品《蜀锦图》(古筝独奏)入选2014年在波兰举行的ISCM“World Music Days”现代音乐节。

2012年 6月,参加由奥地利勋伯格中心主办的国际作曲大师班。2012年8月,出席由中国电子音乐学会主办的学术年会。2012年11月,赴法国里昂“格拉姆创研中心”学术考察交流访问。

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2012 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第三届复调音乐学术研会”“2012 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第二届管弦乐配器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6—2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胡晓教授、郭龙教授作为全国复调会议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出席了会议。中心成员黄旭副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天津音乐学院主办的“2012 当代音乐创作暨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于12月22日至24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各大音乐学院及其他大学音乐学院(系)的多位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领域的专家、学者、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出席了此次会议。我系由副主任杨晓忠教授带队,昌英中教授、郭元博士、施子伟老师参加了此会。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对与作曲教学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开展了当代音乐作品交流展演、作曲家论坛等活动。会议由著名作曲家,天津音乐学院“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周龙教授、陈怡教授主持。

音乐作品交流展演中各大音乐学院带来了近年来的新作品。我系老师展演的作品是:杨晓忠的《云团》(为五位打击乐而作,2012)、萨克斯管四重奏《移动的背景》;昌英中的《吉祥阳光》(无伴奏合唱)《月光下的经幡》(为双钢琴、单簧管与女高音而作,2012);郭元的《品》(为管乐队而作,2009)、萨克斯管四重奏《创造太阳鸟的眼》(2012);施子伟的弦乐四重奏《肖像》。邹向平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并交流了管弦乐作品《剑韵——为杜甫诗意而作》(2012)。四川音乐学院提交的8 部交流展演作品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个性,展示了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实力,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大会主持人周龙教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3年6月18—20日,邀请著名作曲家周龙、陈怡教授来我院进行主题为“探寻民族基因与当代音乐融合的密码”的讲学。讲学期间,周龙教授介绍了他历时三年创作并于2011年获得美国第95 届普利策奖的首部歌剧《白蛇传》的创作历程,陈怡教授举办了题为《我的音乐历程》的专题讲座。

2013年7月2日至4日,美国杨百翰大学罗纳德·斯塔赫力教授来作曲系作主题为“合唱训练及合唱指挥”的讲学。讲学内容涉及合唱训练及合唱指挥教学,带来了美国杨百翰大学的教学理念,开阔了我院学生的视野。

2013年10月9—11日,四川音乐学院举办“黄虎威教授教学与科研创作成果学术研讨会”。本次学术研讨会将涉及学术报告、高峰论坛、论文宣讲、作品展演等四个方面的内容。(www.daowen.com)

2013 中国·成都“阳光杯”第九届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于2013年10月16日顺利结束。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阿根廷、希腊等国家的 46 部参赛作品。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澳大利亚音乐中心主席、ISCM 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主席约翰·戴维先生担任。通过评委会两轮认真评选,最终共6 部作品获奖、7 部作品入围。其中作曲系学生杨首株《偷光》获一等奖,张志亮《花火Ⅱ》获二等奖,周姝《蓝陶》获三等奖,李硕《心咒》、刘赢山Cry Out、许诺The lost scenery in April 以及苏雪《三重奏》获作品奖。

四川音乐学院2013(第九届)学生歌曲创作比赛于2013年12月20日截稿。比赛宗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主旋律,展示21 世纪大学生风采,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易于传唱。经过初赛共有22 部作品入围,决赛暨颁奖音乐会于2014年3月底举行。

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室内乐)评奖中,宋名筑教授的室内乐作品《彝歌》荣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郭龙教授的合唱作品《当我们重新站起》、杨晓忠教授的室内乐作品《移动的背景——萨克斯管四重奏》、杨新民教授的《脸上的油彩》、敖翔老师的《画彝》获优秀奖。

四川省第七届巴蜀文艺奖比赛中宋名筑教授的小提琴与钢琴《彝歌》、青年教师敖翔的交响乐《阔时节之夜》荣获金奖;副教授黄旭的竹笛与乐队《新疆印象·天山马》获铜奖;昌英中教授的合唱《吉祥阳光》获特别奖。

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室内乐新作品”创作比赛中,黄旭副教授作品《老阿訇的叮嘱》获二等奖,4月20日受邀出席了获奖音乐会。

郭元博士的科研项目“杰诺德·格雷西作品中的频谱音乐作曲技法”在2013年“第十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审”中获一等奖。该科研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论文成果发表于《黄钟》2013年第2 期。

2013年度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以下专辑:

(1)《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论文选集》(其中收录了中心成员的共计18 篇论文)

(2)《四川音乐学院2010年第六届学生歌曲创作比赛获奖作品集》。

(3)《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第七届学生歌曲创作比赛获奖作品集》。

(4)《2011 中国·成都第七届“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获奖作品集》。

(5)宋名筑教授个人作品专集(共五册、九部作品):管弦乐序曲两首;室内乐三首;弦韵两首;彝歌;折子戏。

(6)施子伟副教授个人作品专集(共五册、11 部作品)。

宋名筑教授(与周长征合作)无伴奏合唱作品《香巴拉》《打跳》《云朵上的山寨》;杨新民教授的《神奇的面具》;昌英忠教授的《熊猫的摇篮》等作品由文化部艺术司组织专家组编入全国声乐比赛参考曲目丛书“全国音乐作品(合唱)获奖作品选”,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郭元博士的交响合唱诗《杜鹃花开映巴山》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宋名筑教授《高原彩虹》(混声合唱、钢琴伴奏)发表于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2013年第12 期。

郭元博士《“树的镜、草原的镜”映射下的日本当代音乐》发表于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音乐创作》2013年第3 期,《渗——我的音乐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发表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 期。

2013年3月7日至12日,邹向平教授应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邀请,参加“前沿音乐节”,该音乐节每年邀请不同国家的作曲家参与。钢琴曲《侗乡鼓楼》由著名钢琴家Charles Matthews 演奏,作品《帮、打、唱》由伯明翰音乐学院Thallein Ensemble 作为音乐节最后一场音乐会的压轴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在专题讲座中作了个人作品的介绍。3月21日至22日,邹向平教授受德国慕尼黑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墨瑞兹·艾格特的邀请,为墨瑞兹·艾格特班上的作曲学生作了个人作品介绍。

2013年5月18日,郭龙教授等参加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此次盛会云集了全国音乐分析学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以及青年才俊等300 余人。大会还邀请了英国剑桥大学著名音乐学家、音乐理论家尼古拉斯·库克教授作题为《分析中的理论与实践》讲座和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表演艺术大学音乐理论教授歌思尼·施罗德作题为《音乐分析——略谈奥地利、德国与瑞士过去及现代音乐分析法》讲座。

2013年5月21日—26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与西蜀中乐团演奏家代表团赴土耳其参加“2013 中土文化年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并于5月25日在伊兹密尔市爱琴大学音乐厅举行了四川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奏了西蜀中乐团委约新作品: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易柯教授的《亲情无价》、宋名筑教授的《川韵蜀音》(民乐八重奏)、杨新民教授的《旋转的颗粒》(为筝、中阮和打击乐而作)、郭元博士的《蝴蝶扇动翅膀》(为竹笛、笙、琵琶、扬琴而作)、黄旭副教授的《拳谱》(为琵琶、筝、中阮和打击乐而作)、青年教师刘奇琦的《浔阳解语》等。6月1日至7日,土耳其新音乐团一行十人,包括作曲家和演奏家回访我院,并于7日晚在我院大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交流会。

郭元博士应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徐昌俊教授的邀请于6月7日赴天津音乐学院作了题为《渗——我的创作与传统文化元素》的学术讲座。讲座中郭元老师结合自己的四部作品谈了如何利用传统元素进行创作的体会。

2013年11月4日至11月14日,由国际当代音乐协会举办的ISCM“2013世界新音乐节”(World New Music Days)分别在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布拉提斯拉法以及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宋名筑、杨新民、邹向平、施子伟、郭元等老师应邀出席了该音乐节。本次音乐节作品所涉题材丰富,如交响乐乐队作品、室内乐、电子音乐、儿童音乐、合唱和小歌剧等。作品征集面向全球50多个成员单位以及世界各地独立投稿人,郭元博士作品《管涌II》入选本届音乐节,并于11月11日由维也纳PHACE 室内乐团在维也纳音乐厅(Berio Saal,Wiener Konzerthaus)成功上演。

2013年12月3—7日,郭元博士参加中国香港地区“2013 华人作曲家音乐节”。来自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瑞士、美国等国家的华人作曲家参加了该音乐节。郭元博士为G 调大笛与颤音琴而作的《管涌I》(2008)在该音乐节针对全球华人作曲家的作品征集中入选,由 Chinese Music Virtuosi 与Ensemble Amici 室内乐团于3日晚在上环文娱中心剧院上演。

邹向平受中国香港2013 华人作曲家音乐节的邀请,作为特约乐评人,写作《香港2013 华人作曲家音乐节之我见》的评论文章。

2013年12月11日晚,由四川省交响乐团、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13 四川省首届大型交响演唱演奏会”于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演奏了黄旭副教授的《新疆印象·天山马》(竹笛与管弦乐队)作品。12月21日晚,“四川竹笛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音乐会”上,该作品再次上演。

2014年5月16日,中心邀请来自美国的学者斯蒂芬妮·提图斯在学院二楼多功能厅主讲了一场名为“贝里奥的《模进》”的学术讲座。

2014年5月25日—26日,作曲系、作曲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了系列学术活动——来自南半球和南亚“遗失”的声音暨新西兰国家三重奏乐团(NZTrio)与柬埔寨Tray so 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与学术讲座。音乐会于2014年5月25日晚在聂耳音乐厅上演,他们演奏精彩,为我院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音乐会。学术讲座“跨文化的当代音乐创作”于2014年5月26日在琴房大楼多功能厅举办。

2014年6月5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我院聂耳音乐厅成功举行,音乐会上演出了作曲技术研究中心杨新民教授的《脸上的油彩》、刘琦琦的 Fermata、敖翔的《炼尘》、施子伟《云中法音》以及宋名筑教授的《英雄之歌》,演奏者均来自我院管弦系及学院交响乐团。

2014年10月20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诺贝特·佩吉博士题为《在音乐中寻找诗的自由与意义》的讲座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

2014年10月20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陈嘉年教授题为《为新作品创造新乐器——自制乐器对新作品的美学影响》的讲座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

2014年10月21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与四川音乐学院学生作品交流会”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

2014年10月22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高为杰教授《在“转化”中创造》学术讲座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何为转化?如何创造?高为杰教授为大家做了全面的解释与分析。他解释道,创新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把传统加以转化,艺术创作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

2014年10月22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何训田教授题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香型》学术讲座在四川音乐学院梧桐楼三楼学术厅举行。何训田教授把每个人的音乐创作比作不同的花朵散发着不同的花香气息,他认为,音乐创作就如同百花齐放一般色彩缤纷,香气四溢。对于音乐创作,他认为人从一生下来,接触到社会后所学到、了解到的东西都是他人已成型的文本,基于此的创作已失去自身的特征。学习他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要形成自己的体会。如同他形容自己的音乐是:非西方、非东方、非学院、非民间。

2014年10月23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一的第一至十届(2004—2014)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部分获奖作品展演音乐会在学院大音乐厅隆重举行。

2014年10月23日,由四川音乐学院主办的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第十届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顺利结束。本届赛事共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伊朗、韩国、希腊、巴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以色列等国家的71 部参赛作品。本届赛事评委会主席由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何训田担任,通过评委会三轮认真评选,最终共 6 部作品获等次奖,6部作品获作品奖。

2014年10月24日,《音乐周报》前副主编陈紫茵女士在四川音乐学院琴房大楼多功能厅举行了题为《音乐评论与音乐创作》的讲座。陈女士对中国音乐评论现状作了一个介绍,指出当代中国音乐评论缺少个性,缺少批评反对的声音,她认为这是可悲的,她立志做一个有诚意、善意的评论者。同时,她希望有更多的作曲家加入到音乐评论的行列中来。接着,陈女士讲述了她对音乐创作的看法,她认为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一切现代思维和现代技法,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根基,并应具有自己的个性。她以利盖蒂的作品为例,阐述了她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的个性表达的观点。

2014年10月25日,2014 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十周年音乐季系列活动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音乐室内乐团新音乐作品音乐会在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举行。本场音乐会的演奏团体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新音乐室内乐团和四川打击乐团。他们联袂演奏了《记忆中的塔基斯摩》《茶杯里的风暴》《碎影》《小奏鸣曲第2 号》《辉煌时刻》等八部作品。

2014年11月21日,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Joe Cutlre 在梧桐楼学术会议室举行题为《卡特勒尔与他舒适的音乐风格》的讲座。Joe Cutlre是活跃在现代音乐界的一位重要作曲家、教育家及策划人,他的作品曾在世界上超过40 个国家演出。

在“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奖”评奖中,作曲技术研究中心郭元教授的《巴山夜雨》(男、女声二重唱与管弦乐队)、刘奇琦老师的混声合唱《步步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组合演唱)优秀作品奖。

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评奖中,作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名筑教授创作的《乡韵蜀音》(民乐五重奏)喜获该项赛事独奏、重奏及其他组合作品组优秀奖。

2014年12月11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之声”(第二届)作曲比赛中,我中心教师多部作品获奖。宋名筑教授创作的《孩提梦境》获三等奖(中国民族乐器类、作曲家组),杨新民教授创作的《水母》获一等奖(西洋乐器类、作曲家组),景徐讲师(导师易柯教授、杨晓忠教授)创作的《山色无中》获二等奖(中国民族乐器类、作曲家组)。“中国之声”(第二届)作曲比赛组委会收到来自全世界范围内的作曲家及在校学生投稿共计作品 114份。根据赛制划分出中国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以及混合室内乐三个类别,并实行“作曲家组”与“在校学生组”分组分类评选。每组每类遴选三部作品获奖,即一、二、三等奖各一部作品。

2014年11月,敖翔老师作品三重奏《炼尘》入选英国伦敦NAVA 音乐节国际作曲比赛决赛,12月13日受邀赴英国伦敦参加NAVA 音乐节。

宋名筑教授论文《析民族管弦乐〈卡斯达温〉》《〈巴蜀乐派〉研究》《管乐与打击乐〈折子戏〉及钢琴独奏〈川剧场景〉的作曲技术比较分析》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2014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宋名筑教授合唱作品《汶川美丽依然》《高原彩虹》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2014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宋名筑教授器乐作品《阿尼托》《春回草原》《边寨夜曲》《蓉城小景》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2014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3月,作曲技术研究中心邹向平教授应美国波多黎各音乐学院邀请,前往美国参加首届“中国—波多黎各”国际音乐节。作为音乐节的压轴大戏,四川音乐学院与波多黎各音乐学院的音乐家们在一起合作,成功举办了当代作品音乐会,演奏了中国作曲家邹向平、郭元教授的作品,也有部分波多黎各作曲家的作品。

2014年9月13日,作曲技术研究中心郭元教授的委约作品《平行之间》(为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于2014年9月13日由加拿大Quatuor Bozzini 弦乐四重奏组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首演。该重奏组以当代音乐演奏为核心,活跃于北美及欧洲。

2014年12月4日—12月8日,杨晓忠教授受邀出席主题为“电影音乐—音乐科技相关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的峰会论坛并作演讲,与国内外各大艺术院校学科带头人及代表们对电影音乐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了对话与交流。杨教授的演讲和观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赞同。我中心成员梁奕飞也表达了相关领域的个人观点,并引起一定关注。峰会现场讨论激烈,收获颇丰,峰会中展现了智慧的碰撞,折射出目前中国电影音乐学科发展的现状,也试图探索出未来中国电影音乐教育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