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导核心集合音调
作品《彝歌》以新颖独特的音调与极具表现力的现代写作手法描绘出滇南山区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表现了作曲家心中的彝族文化,给听众带来全新的艺术感受。
《彝歌》之一《尼苏调》的音乐素材建立在三音列核心集合3-2[0.1.3]以及3-8[0.2.6]上,这两个核心音调主要由小三度+小二度和增四度+大二度构成。
谱例63
《尼苏调》一开始由小提琴奏出小三度+小二度的特性音调集合3-2[0.1.3]。
谱例64
与此同时,钢琴声部一开始在重复小提琴核心音调旋律基础上,叠加了纯四度和弦音作为和声衬托。钢琴声部第1 小节使用了纯四度叠置的四个三音和弦。这四个和弦是按E-G- B- C 小三度关系安排的。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第1 小节四个纯四度叠置的三音和弦加起来,刚好是十二个半音。12 个半音的出齐似乎是在暗示作品的基本风格与音调特征,即显示出作曲家探索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交汇贯通的勇气与尝试。纯四度音程的协和、空灵的音响为作曲家表达民间音乐那朴素自然的音响风格埋下伏笔。可以说,第1 至第8 小节作曲家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以及和声技法的运用上已经作了很成功的结合。
3-2 核心集合音调由两个二分音符和一个全音符构成。它为后面核心音调的发展、延伸、变形、扩展等留下了空间。第3 小节小提琴声部把核心音调节奏紧缩并镶嵌进了大二度音。第4 小节后四个音是第3 小节的移位并作节奏时值的延伸,第4 小节前两个音是以第4 小节的第3 音作对称的扩展音。
谱例65
第5 小节的主要音调,实际上是第3 小节小提琴核心音调的逆行以及变化重复。
谱例66
第8 小节小提琴声部音调为全曲的第二个核心音调素材3-8 集合,这个音调特别是增四度在全曲通过横向陈述以及纵向和声方式融汇交织在音乐的各个表达层面,与3-2 核心音调集合共同发挥着全曲的核心组织作用,保证了《尼苏调》的宏观结构以及尼苏音调风格的统一。
谱例67(www.daowen.com)
3-2 集合核心音调素材在《尼苏调》的第9、11、12、19、44、84、113、126 等小节,3-8 集合音调在第11、13、17、26、33、72、119 直至乐曲最后结束第133 小节等为代表的全曲中,通过变形处理、节奏拉长或缩短、扩展音调等方式弥漫全曲。因此,3-2 和3-8 可以说是全曲最重要的结构力量,贯穿始终。
2.主题音阶的贯穿
作曲家在《彝歌》之二《阿塞调》中,设计了一个以“D”音为调中心的主题音阶,这个音阶是作曲家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改造加了一些特性音构成,它有横向构造丰富的旋律以及纵向构置和声的多样性,这个音阶包含了乐曲发展的主要音程如增一度、小二度、大小三度、纯五度、增四度等以及主要和弦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小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等。
谱例68
《阿塞调》一开始由小提琴独奏出散板的主题音阶。这个音阶首先从纯五度音调D-A 开始,以D-A 为框架奏出大三和弦(D- F-A)和小三和弦(D-F-A)三音的微妙音调色彩变化,以此为基础延伸辐射出音阶其他各音。然后在自由的慢板中将纯五度音调延伸的一系列材料作不精确的移位处理,最后在十六分音符倾泻而下的音流中落于中心音“D”上。
《阿塞调》从第6 小节开始,钢琴伴奏声部是建立在固定持续和音和固定六连音节奏型音调基础上以主题音阶材料构成的小小七和弦为基础发展的。
谱例69
第12~14 小节,小提琴声部在这个持续的音型基础上奏出主题音阶暗含的五声性音阶d 羽调式。
谱例70
在 82~94 小节小提琴声部以递增或递减数列的变化形式反复奏出主题音阶。
谱例71 主题递减音阶
这个音阶在172 小节到最后全曲结束再次出现,再现主题音阶使引子与尾声呼应,应和彝族人民以圆圈舞蹈的“圆”为审美的文化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